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發動「大躍進」(11) |
|
四月一日至九日,毛澤東在武漢召集華東和中南地區省委書記會議,依次聽取了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舒同、江蘇省委第一書記江渭清、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廣西壯族自治區委第一書記劉建勳、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葉飛、江西省委第一書記楊尚奎、浙江省委第一書記江華關於本省躍進計劃的彙報。參加會議的有李先念、譚震林、柯慶施、李井泉、王任重、吳冷西、田家英等。這次會議被稱為武漢會議。 會議每日只開半天,連續九天從未間斷。彙報中,各省講了整頓後的新情況和「大躍進」的新形勢,紛紛拿出更高的指標,相互攀比,都不甘落後。 四月一日下午,吳芝圃彙報,講了一年翻一番的根據,以及一年完成三年規劃的可能性。毛澤東不同意吳芝圃講的一年實現綠化,問他:你們怎麼能一年實現綠化?勸他把指標修改一下,規劃調整一下。吳芝圃同意不提一年實現綠化、一年消滅四害,但還是堅持一年實現「四、五、八」。 二日下午,曾希聖彙報,講安徽的水利問題,還拿出水利建設規劃給毛澤東看。毛澤東說:「你們能三年改變面貌很好,但是我表示懷疑,多搞幾年也不要緊,你講得有道理,我不能完全不信。河南人多,你們恐怕趕不上,不要蠻幹。不要過早宣佈水利化,要留有餘地。宣佈完成水利化、綠化、『四無』是危險的,只能宣佈基本完成。」 三日下午,舒同彙報。講了一些數字、一些材料,沒有講自己的觀點。毛澤東說:「只談情況,不談觀點,是開材料倉庫。人的頭腦是加工廠,沒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經過加工,要嚴生觀點,用觀點統率材料。」又說:「說苦戰三年就水利化了,我是懷疑的。三年基本改變面貌,我看只能初步改變。《人民日報》不要隨便輕易宣佈什麼『化』。」「蒼蠅、蚊子一年如何能搞得掉?爭取明年少一點,五年搞掉就是大勝利。」「糧食到手,樹木到眼(看得見),才能算數。要比措施,比實績。」 當天晚上七時半,毛澤東和與會人員一同到武漢老通成餐館就餐,調劑一下生活,並親眼看看武漢市民的生活。 四日下午,江渭清彙報,講了江蘇省的一些做法。毛澤東主要講報紙宣傳問題。他說:「報紙宣傳,不要盡是規劃,宣傳工作要深入、細緻、踏實。現在宣傳注意了多、快,但對好、省注意不夠。大話不需講。好大喜功需要,但華而不實不好。」強調多快而忽略好省,這是當時報紙宣傳中的一種偏向。毛澤東發現了,指出來了,但在「大躍進」、追求高指標的空氣下面,這些話似乎效力不大。 五日下午,周小舟彙報,講了湖南的一些情況。毛澤東說:一年要實現幾「化」,不要說是「過火」了,只是某些口號要調節,登報時要小心。空氣還是那麼多,一點不少,不過是壓縮一下。反冒進把空氣砍掉了一半。我們不要砍,只是把空氣壓縮一下。現在擔心會不會再來一個反冒進。如果今年得不到豐收,群眾會洩氣,到那時又要刮颱風的。此事要向地、縣委書記講清楚,如果收成不好,計劃完不成怎麼辦?要有精神準備。要看結果,吹牛不算。不要浮而不深,粗而不細,華而不實。 八日下午,葉飛彙報。毛澤東插話說:「大鳴大放,是全世界社會主義國家都不敢做的事,只有我國才敢實行。不怕發動群眾是真正的列寧主義態度。」葉飛在彙報中著重批評了中庸之道、不敢躍進和求穩的思想。毛澤東說:「所謂穩當可靠,實際上,既不穩當,又不可靠。我們這樣大的國家,老是穩、慢,就會出大禍。快一點就會好些。對穩當派有個辦法,到一定的時候就提出新的口號,不斷提出新口號,使他無法穩。」①(①以上根據《毛主席插話摘要》,1958年4月1—9日。王任重工作筆記,1958年4月2日、8日。王任重日記,1958年4月2日、12日。) 毛澤東在武漢會議上的思路,基本上是沿著成都會議的思路下來的,在鼓勁(這是主要的)的同時,繼續提醒省委書記們注意另一方面的問題,要壓縮空氣。毛澤東喜歡高速度發展,但對於當時各地提出的那些太不著邊的高指標,他是不信的或者半信半疑,還不時潑一點兒冷水。 在四月六日下午的會議上,毛澤東講話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過渡時期階級鬥爭的形勢究竟怎樣?」他作了如下的基本估計:兩條道路鬥爭,恐怕還有幾個回合,還有一個長期的反復,必須估計到。要估計是否還要出大問題,如國際出現什麼問題,世界大戰,大災荒,右派可能作亂。但階級鬥爭的基本戰役已經打過了,基本勝利已經取得了。毛澤東在這裡所說的階級鬥爭已經取得基本勝利的含義,同八大決議中所說的基本勝利的含義是不同的。毛澤東認為,八大那個時候只是在經濟戰線上(即所有制方面)取得了基本勝利;而現在的基本勝利則是包括了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只有經濟戰線上的勝利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勝利。 毛澤東在決定把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以後,在全力抓經濟、抓建設的時候,仍然沒有忘記階級鬥爭。 武漢會議九日結束。十二日,毛澤東乘專機飛抵長沙。當天晚上,又在長沙李合記飯館吃湖南菜。此時的毛澤東心情是愉快的。 四月十三日,毛澤東乘專機由長沙到廣州。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業已臨近,毛澤東準備集中精力抓一下會議的準備工作,同時再討論一下經濟問題,主要是工業問題。 到廣州的第三天,毛澤東寫了一篇短文《介紹一個合作社》。 此前,三月二十日,中共河南封丘縣委給毛澤東寫了一個報告,介紹該縣應舉農業生產合作社依靠集體力量,戰勝自然災害,改變落後面貌的事蹟。這一事蹟感動了毛澤東,他看後異常興奮,欣然命筆。短文於六月一日同時在《紅旗》雜誌和《人民日報》發表,轟動了全國,把已經鼓起來的群眾幹勁,推向新的高潮。「六億人口是一個決定的因素。人多議論多,熱氣高,幹勁大。」「中國六億人口的顯著特點是一窮二白。這些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好事。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這些話一時間幾乎家喻戶曉。文中有一句話:「由此看來,我國在工農業生產方面趕上資本主義大國,可能不需要從前所想的那樣長的時間了。」這句話,原來寫的是:「由此看來,我國趕上英美不需要從前所想的那樣長的時間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點時間也就夠了。」胡喬木在綜合各方面意見時,寫了一個建議:「原說十五年趕上英國,現說不需要從前所想的那樣長的時間,二十五年就可以趕上英美,似覺複雜;可否改為:我國趕上英國固然不需要很長時間,就是趕上美國,也不需要從前所想的……?」看了胡喬木的意見,毛澤東作了修改。同時,在寫給劉少奇、鄧小平、周恩來、陳雲、胡喬木、吳冷西的信裡,解釋說:「十年可以趕上英國,再有十年可以趕上美國,說『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點時間趕上英美』是留了五年到七年的餘地的。『十五年趕上英國』的口號仍不變。」①(①毛澤東給劉少奇等的信,手稿,1958年4月15日。)毛澤東仍堅持自己的預計,十年趕英,二十年趕美,而且認為說二十五年已是留了五至七年的餘地。但考慮到此文要公開發表,為慎重起見,所以作了這個修改,並且申明,「十五年趕上英國」的口號仍不變。其實,毛澤東的這個新的預計,在三月成都會議上就說出來了。四月二日在會見波蘭政府代表團時又說了一次:「我們中國趕上英國,可能不要十五年,可能只要十年或十一年。」「再有二十年就趕上美國。」①(①毛澤東同波蘭政府代表團談話記錄,1958年4月2日。) 四月二十二日,劉少奇、鄧小平、陳伯達、康生、陸定一、胡喬木、田家英、胡繩、鄧力群一行到達廣州。晚上,參加毛澤東主持召開的會議,討論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報告稿。這個報告是劉少奇主持起草的。 這時,毛澤東的興奮點和注意力已集中到他原來過問得比較少、也不很熟悉的工業上來。從四月二十三日他向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發出的《臨時通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來。他說:「請你們立即將第二個五年計劃期內關於你們省市區的地方工業指標大體研究一下,到1962年你地方重工業輕工業產值可能達到何等高度,作成一個表,在五月五日前開黨大會期間帶來北京,以便談一談。」「1957年工業和農業的產值比例如何,1962年工農業產值可能的比例如何,這兩項也請你們研究一下,連同前項列在一張表內。表之外,請你們作一個二至三千字的文字說明,附在表後。」「你們(代表)到京後,諄囑留守幹部(有能力者)繼續研究工業,不要間斷。四、五、六這三個月內省市自治區黨委的工作應當依照成都會議、武昌會議②(②即前文稱的武漢會議。)商定的,把注意力的重點放在工業、運輸業、財金貿、文教、軍事幾項過去被忽視了的方面。」「農業方面在目前幾個月內可以委託管農業的一位書記主持,第一書記注意方向、講幾句話安排一下也就可以了,因為去冬今春已經作了大力安排。」③(③毛澤東給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處各同志的信,手稿,1958年4月23日。) 二十五日,毛澤東又寫信給周恩來、陳雲、彭德懷、李雷春、薄一波,說:「想在這幾天內談一下工業問題,除富春已答應來此以外,你們幾位是否有時間,是否願意來此談一下。如果可以來的話,請於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南來。又想邀王鶴壽,彭濤,滕代遠,張霖之(煤炭部長),劉瀾波,石油部長余秋裡,地質部劉景範,水利部李葆華來此一談,並請帶李銳同志一道來。」①(①毛澤東給周恩來、陳雲、彭德懷、李富春、薄一波的信,手稿,1958年4月25日。)信中所邀的這些人,分別為冶金、化工、鐵道、煤炭、石油各部部長,地質部副部長和水利電力部的三位副部長。與前幾次會議不同,這次廣州會議的與會者全部是中央各部門負責人。 從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會議連開三天,討論工業問題。毛澤東每天都下珠江游泳,又開會,又游泳。比如,二十七日這一天就是這樣度過的:下午二時四十分,在住地開會。六時十五分上船,繼續開會。六時五十分休息,下水游泳。七時十分上船,七時三十分就餐。八時在船上繼續開會。十時二十五分回到住地,會議一直開到十二時半。 就在二十七日那天會上,毛澤東對中央兩個部提出的十五年趕上美國(比毛澤東剛剛說的二十年或稍多一點時間趕上美國又提前了五年),表示了這樣一個態度:認為「十五年趕美看來不是沒有可能」,但同時又說,口號超英不變,超美國的口號還是不提,內部談。 對於十五年趕上美國,看來毛澤東有些動心,對形勢的估計也越來越樂觀了。但他又要人們從反面考慮一下問題:現在都從正面來講,十五年趕上美國。從反面來看,這樣調動六億人民的積極性,究竟對不對?資源、資料、設備、協作,能不能辦到?設備大的和精密的,能不能解決那麼快?趕快了,抽條,但不扎實。科學問題能否趕上去?他特別叮囑:考慮問題要想反面,不要只想好的一面,反面問題要分析一下。設想一下可能的災難,發生戰爭,社會主義陣營不鞏固。①(①毛澤東在廣州會議上的講話、插話記錄,1958年4月27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