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創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11) |
|
在場的緬甸總理吳努作出這樣的評價:這個聲明向和緩世界緊張局勢走了一大步。 四月二十四日晚,歷時一周的亞非會議圓滿結束。會議一致通過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吸收了中國代表團的建議,形成各國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從此,人們把這次會議表現出來的亞非國家要求擺脫大國政治干涉,平等協商、和平共處、友好合作的精神,稱作「萬隆精神」。 「萬隆精神」的出現,是亞非國家民族獨立、民族解放、反對強權政治和新殖民主義的運動日益高漲的標誌。它預示著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新秩序將逐步建立。中國政府和其他與會國一道,為亞非會議的成功和「萬隆精神」的誕生,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萬隆會議結束後,周恩來率代表團訪問了印度尼西亞。五月七日中午,回到北京。當天下午,毛澤東在頤年堂召開會議,周恩來、陳毅和政治局委員參加,毛澤東還請他們一起吃飯。會上,談了亞非會議情況,決定最近向人大常委會作一次報告。 亞非會議的成功,中國代表團在亞非會議上的出色表現,使友好國家更加堅定了同中國發展關係的信心,也使一些原來對社會主義中國存有疑懼或對抗心理的亞非國家,開始改變看法,轉而對中國採取友好態度。中國睦鄰友好的和平外交打開了新局面,在一九五五年和一九五六年取得重要的進展。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毛澤東會見巴基斯坦新任駐華大使蘇爾丹烏丁·阿哈默德,同他進行了友好的談話。 巴基斯坦是亞非會議發起國之一,一九五一年就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但它後來又參加了美國策劃的東南亞條約集團。毛澤東的談話還是從東方國家的共同點談起,從中巴應該成為好朋友這個主題談起,然後講到剛剛結束的亞非會議。他說:「亞非會議要不是由五個科倫坡國家發起,而由中國發起,那就開不成。他們相信你們,不相信我們,原因是我們是共產黨執政的國家。但是,我們共產黨並不像美國所描寫的那樣是不理髮的,是青面獠牙、三頭六臂的,我們是講道理的。」 他對大使說:「現在我們瞭解,巴基斯坦當初參加馬尼拉條約集團是因為怕中國侵略。希望你們慢慢地能瞭解中國是不會侵略的,並希望消除彼此間的誤解,改進彼此間的關係。我們已經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關係和貿易關係,我們同泰國、菲律賓尚未建交,但也希望能改進我們同它們之間的關係。周恩來總理在亞非會議上已同它們的代表有了接觸。」 毛澤東向大使再次重申周恩來幾天前在亞非會議上代表中國政府的表態。他說:「中國願意同一切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和平共處。周總理在聲明中已表示我們願意同美國人坐下來談判。在亞非會議期間,我們同五個科倫坡國家和泰國、菲律賓曾談過臺灣問題。一切問題應通過談判來解決,打仗的辦法不好。」⑦ 亞非會議以後,中巴兩國關係發展很快,逐步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友好關係。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巴基斯坦總理蘇拉瓦底正式訪華。十月十九日,毛澤東同他會談。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陳雲、李濟深、沈鈞儒、黃炎培等參加了會談。 毛澤東說:「我們願意進一步搞好我們兩國的關係,如果你們也有同樣的願望,我們兩國的關係是可以搞好的。亞非各國,根據萬隆精神,都應該建立和平共處和友好的關係。」 毛澤東對巴基斯坦參加馬尼拉條約和巴格達條約⑧表示了中國的態度:「我們原來希望你們不參加這兩個條約,但是你們已經參加了,沒有辦法。你們有自己的政策,我們只能作為朋友提出建議,不能干涉,無權告訴你們採取什麼外交政策。我們建議你們不反對中國和印度,而且對整個亞非地區國家都以團結為重。」⑨ 十月二十三日,中巴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表明盡最大努力維護和平的共同願望。十二月二十日,周恩來回訪巴基斯坦。兩國關係進入了友好合作的新階段。 以亞非會議和周恩來訪問印度尼西亞為契機,中國同印尼兩國關係在一九五五年間也有新的發展。周恩來訪問印尼,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簽訂協議,解決了華僑的雙重國籍這個中國同一些鄰國間存在的敏感問題,印尼政府大為讚賞。 同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七日,印尼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訪問中國,中國政府隆重接待。 五月二十六日,毛澤東會見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參加會見。 毛澤東以充滿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客人的歡迎:「歡迎你們,歡迎其他各位朋友,我們十分歡迎你們。我們是朋友,我們和中國人民都很高興看到你們。」 講到亞非會議,毛澤東十分稱讚印尼對這次會議所作的貢獻。他說:亞非國家的團結是有希望的,萬隆會議已經走了第一步。在西方國家面前,我們的問題是團結起來,保衛自己,而不是互相打主意,彼此損害。為此,就要採取步驟來消除存在於我們之間的不瞭解和障礙,增加互相的瞭解。他說,過去中印間存在的西藏問題,中緬間有華僑和國界問題,中國和印尼也有華僑問題,這些都能夠友好地解決。毛澤東再一次表達了中國對改善同泰國、菲律賓關係的願望,希望印尼總理見到泰國、菲律賓的領導人時,告訴他們中國是想和他們的國家友好相處的。 沙斯特羅阿米佐約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想促成中美兩國就臺灣海峽局勢舉行談判。毛澤東表示:「我們願意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存在的問題。打仗總是不好的」。他以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為例證,說明戰爭的政治後果對西方國家並不利。他說:「正是考慮了這一點,我們說,用談判來解決問題,試試看。況且朝鮮戰爭和印度支那戰爭最後都是用談判解決的,臺灣問題也可以用談判解決。我們已經在萬隆會議表明了這一點,可以用這一點去說服西方國家。」他進一步提出:「如果美國願意簽訂一個和平條約,多長的時期都可以,五十年不夠就一百年,不知道美國幹不幹。現在主要的問題就是美國。」 這是一次非常友好的會談,雙方談得那樣愉快、和諧。正如毛澤東說的:「我找不到我們兩國間有任何利害衝突,而只能找到兩國合作有互利的方面。」沙斯特羅阿米佐約也說:「這次談話是既愉快又有益。」⑩ ⑦毛澤東會見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談話記錄,1955年4月27日。毛澤東的談話內容,見《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203、204頁。 ⑧巴格達條約,即《伊拉克和土耳其間互助合作公約》,1955年2月2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簽訂。同年,英國、巴基斯坦、伊朗等國相繼加入,使其成為西亞地區性軍事聯盟。 ⑨毛澤東會見巴基斯坦總理蘇拉瓦底談話記錄,1956年10月19日。 ⑩毛澤東會見印尼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談話記錄,1955年5月26日。毛澤東的談話內容,見《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209-211、213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