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創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9)


  十二月二十二日,毛澤東審閱了這個概算,連同他的批語送給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陳毅傳閱。批語寫道:「陳毅同志意見,目前不打金門為有利,否則很被動,且無攻克的充分把握。我同意此項意見。需費近五萬億元①,無法支出,至少一九五四年不應動用如此大筆經費。」②

  毛澤東權衡利弊,審時度勢,採納了陳毅等人的意見,果斷地下令暫緩攻打金門的作戰準備。(後來經他同意,貫通福建的鷹廈鐵路破土動工,一九五七年實現全線通車。)

  這時,美國進一步加緊插手臺灣問題。一九五三年十一月,美國副總統尼克松訪台,表示重視臺灣的戰略地位。十二月,臺灣當局向美國政府正式提出美台共同防禦條約草案。一九五四年一月,美國第七艦隊在臺灣海域進行軍事演習,公開向中國政府炫耀武力,並邀請蔣介石觀看這次演習。在通過訂立共同防禦條約以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這一點上,美國政府和臺灣當局是一致的。但美國又擔心蔣介石利用這個條約把美國再次拖入一場沒有勝利希望的戰爭。他們希望臺灣當局接受勸告,把自己作為「海外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徵」。③美蔣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使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的談判拖延了將近一年。另外,一九五四年四月至七月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也在很大程度上牽制了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的談判。④但是,在日內瓦會議閉幕前,七月八日,蔣介石會見即將回國述職的美國大使蘭金,表示願意滿足美國的要求,在採取任何重大軍事行動前,必須征得美國同意。這個表態,加快了訂立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的進程。

  面對美蔣聯手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臺灣問題有可能被國際化的嚴重事態,中國政府不能不作出強烈反應。

  一九五四年七月七日,在聽取和討論周恩來關於日內瓦會議情況的彙報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專門講到臺灣問題。

  他說:「現在美國同我們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臺灣問題,這個問題是個長時間的問題。我們要破壞美國跟臺灣訂條約的可能,還要想一些辦法,並且要作宣傳。我們要組織一些宣傳,要大罵美國搞臺灣,蔣介石繼續賣國。另外,在外交方面要有一種適當的表示,比如在僑民問題上的接觸,其目的就是迫使美國跟臺灣不要訂條約。我看,美國跟臺灣訂條約,英國也怕,也反對,法國也可能是反對的,對於它們也沒有什麼好處,這就會成為很長期的僵局嘛。」⑤

  七月間,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作出「一定要解放臺灣」的決定。七月二十三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將這個決定昭告全世界。社論列舉美國企圖長期侵佔臺灣、提出所謂「臺灣交聯合國託管」的方案、正在同蔣介石談判簽訂所謂「共同安全雙邊協定」等嚴重事態,表達了全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決心:「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不達目的,決不休止。」

  二十七日,中共中央就解放臺灣問題,致電當時正在國外訪問的周恩來,指出:「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我們沒有及時(約遲了半年時間)地向全國人民提出這個任務,沒有及時地根據這個任務在軍事方面、外交方面和宣傳方面採取必要措施和進行有效的工作,這是不妥當的,如果我們現在還不提出這個任務,還不進行工作,那我們將犯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⑥電報所針對的,正是美國策劃的「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使臺灣問題國際化的陰謀。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八月十一日,周恩來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上的外交報告裡,重申中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八月二十二日,第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會第五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為解放臺灣聯合宣言》,提出「解放臺灣、反對美國干涉」的響亮口號。

  當時,國民黨臺灣當局為爭取訂立美台共同防禦條約,派海空軍在大陸沿海及其空域頻繁出動,嚴重影響了大陸的航運及漁民的生產和生活。為此,毛澤東批准,進行保衛領海主權及護航的軍事鬥爭。這場軍事鬥爭,鍛煉了部隊,初步打擊了國民黨軍的氣焰。

  與此同時,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以解放臺灣作為長期的鬥爭目標,制定了對台鬥爭的軍事計劃和實施步驟。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毛澤東提出「邊打邊建」的方針,即在準備解放臺灣的戰爭中,加強空軍和海軍建設,推動軍事工作、外交工作、政治宣傳工作和經濟工作。炮擊金門,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炮擊金門,原定在八月十日前後開始,後因發生洪水,交通受阻,兵力調動困難,推遲到九月上旬。⑦九月三日和二十二日,人民解放軍分兩次連續多日炮擊金門,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鬥爭的序幕。

  炮擊金門,是一種特殊的鬥爭方式,在中國還不能通過聯合國等渠道申述自己原則立場的情況下,將中國人民反對外來干涉、一定要解放臺灣的不可動搖的決心充分地表達出來,並把臺灣問題突出地提到國際社會面前。

  為了擴大炮擊金門的政治效果,十月十日,周恩來致電第九屆聯合國大會,要求安理會制止美國侵佔中國領土臺灣的行動,責令美國從臺灣、澎湖列島和其他中國島嶼撤走一切武裝力量和軍事人員。十月十五日,蘇聯也向聯大提出譴責美國侵略臺灣的提案。這個提案雖然在美國的操縱下被否決,但它使人們聯想起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中國代表伍修權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的控訴發言,揭露了誰是臺灣海峽緊張局勢的真正製造者。

  炮擊金門,打痛了臺灣當局,也使美國人慌了手腳。

  美國當局得知炮擊金門的消息後,立即召開一系列會議,討論美國是否要幫助臺灣當局保住沿海島嶼。討論陷入激烈的爭吵中。艾森豪威爾發現,炮擊金門已使美國政府處於像在決定朝鮮停戰之前那樣的尷尬境地。其一,美國必須冒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危險。⑧如果是這樣的話,美國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戰略重點究竟在歐洲還是在亞洲,主要敵人是蘇聯還是中國?⑨其二,美國必須冒失去盟國支持的危險。連杜勒斯都認為:「如果我們定下一個方針,自己參與金門和馬祖的防務,我們將發現處在沒有盟國支持的情況下和赤色中國作戰。」⑩杜勒斯提出了一個擺脫困境的辦法,就是把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由聯合國出面斡旋,維持沿海島嶼現狀,實現臺灣海峽停火。

  ①這裡指當時流通的舊人民幣。1955年3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新的人民幣,一直使用至今。新人民幣1元,等於舊人民幣1萬元。
  ②毛澤東對總參謀部作戰部關於攻擊金門作戰費用概算問題寫給劉少奇等的批語,手稿,1953年12月22日。
  ③尼克松在艾森豪威爾總統主持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上關於臺灣之行的彙報,1953年12月23日。
  ④1954年4月8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決定,在日內瓦會議前美國不準備採取任何行動進行與臺灣締結雙邊安全條約的討論。
  ⑤《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333、334頁。
  ⑥中共中央致周恩來電,1954年7月27日。
  ⑦彭德懷致毛澤東的請示報告,1954年8月5日。
  ⑧艾森豪威爾認為:「我們現在不是在議論一場有限的『叢林』戰,而是在議論跨進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門檻。如果我們進攻中國,我們將不會如同在朝鮮那樣,限制我們的軍事行動了。」見艾森豪威爾:《白宮歲月》(上),三聯書店1978年11月版,第521頁。
  ⑨艾森豪威爾:《白宮歲月》(上),三聯書店1978年11月版,第522頁。
  ⑩艾森豪威爾:《白宮歲月》(上),三聯書店1978年11月版,第522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