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抗美援朝(12) |
|
對美國的這一手,毛澤東是有充分準備的。為了防止「聯合國軍」借停戰談判的機會舉行反攻,他於七月二日致電彭德懷等,對中朝軍隊在三八線的防線及時作出重要部署:一方面加強正面防禦陣地第一線的兵力,防止敵軍大規模進攻;另一方面,加強側後方的兵力,防止敵人從朝鮮半島的蜂腰部東西兩岸突然登陸。①這是為準備談判非採取不可的一個重大步驟。 七月五日,由李克農率領的停戰談判工作組從北京啟程,前往朝鮮。行前,毛澤東同李克農、喬冠華作了長時間談話,分析了停戰談判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並對組織一個精幹的工作班子提出意見。 七月七日,朝中停戰談判代表團到達開城。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南日大將為朝中方面的首席代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代表是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鄧華、參謀長解方,朝鮮人民軍的代表還有李相朝、張平山。代表中國政府在第二線指導談判的李克農,以及協助他工作的喬冠華等,也一同到達開城。 「聯合國軍」的首席談判代表是美國遠東海軍司令特納·喬埃中將,成員包括:美國遠東海軍副參謀長奧爾林·勃克少將,美國遠東空軍副司令勞倫斯·克雷奇少將,美國第八集團軍副參謀長亨利·霍治少將,以及南朝鮮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白善燁少將。 停戰談判就要舉行了,毛澤東幾乎投入全部精力,來指導談判的準備工作。他親自起草朝中方面致「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的多次復函,親自審閱修改有關談判接洽準備情況的新聞稿,親自草擬朝中方面關於停戰協定的草案,並徵詢金日成、彭德懷及斯大林的意見。許多具體而細微的準備工作,諸如談判會議場所、對方代表團宿舍以及我方代表團宿舍的佈置,各種用具、設備和食品的準備,以及李克農、喬冠華和我方代表團成員到達談判地點開城的具體時間等,毛澤東樣樣關照到了。 開城,位於三八線以南,屬中朝軍隊控制區域,是個新解放區,情況複雜,戰爭中雙方都在這裡埋設了不少地雷。在安全上,不論哪一方出了問題,後果都將是嚴重的。所以,毛澤東特別關注安全問題。七月二日淩晨四時,他致電彭德懷等前方同志,囑咐他們要佈置可靠的警戒,「務必保障會議的安全,不許出亂子」。②但他還放心不下,過了兩天,四日淩晨四時,又給彭德懷專門發了一個五十來字的電報,寫道:「開城地區如埋有地雷,須加撤除,特別是李奇微代表的飛機降落地、汽車通道及會場附近,必須撤除乾淨,保障安全,不出亂子為要。」③ 在停戰談判開始前,有關方面曾經考慮將部分空軍部隊進駐朝鮮各機場。毛澤東沒有同意,他批示:「為不給敵人以口實,不要去。」④ 七月九日,停戰談判正式開始的前一天,毛澤東還在仔細審閱南日、鄧華準備在首次會議上的發言稿。他在給李克農並告金日成、彭德懷的電報中說:「南日、鄧華兩個發言稿均可用。惟南日稿內稱『願意接受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先生的提議並準備舉行停戰談判』,改為『願意舉行停戰談判』,將『接受蘇聯』以下二十一個字刪去,因為李奇微的聲明在文字上並無願意接受馬立克提議的表示,如果南日這樣說,可能引起對方的無謂的批評。鄧華發言稿中所說馬立克提議一段則是好的,不會引起批評的。如果你們認為南日發言稿中應有提到馬立克提議的話,應在另外的地方去說。」⑤ 毛澤東真是一個精細的人。 為了統一停戰談判朝中代表團的領導,毛澤東在征得金日成的同意後,組成一個朝中代表團成員及李克農、喬冠華等參加的小組會議,由李克農主持。⑥ 毛澤東指揮戰爭,最講究「初戰必勝」,「不打無準備之仗」。在談判桌上同對手交鋒,毛澤東也非常注意「初戰必勝」。在臨戰之前,作好充分而周全的準備,不給對手有任何可乘之機和任何可以利用的藉口。他既有指揮千軍萬馬、氣吞山河的雄才大略,又有實際、具體、細緻入微的工作方法。這是令人欽佩的。 一九五一年七月十日上午十時,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來鳳莊正式開始。開城,這座高句麗王朝的古都,如今受到全世界的注目。 談判大廳裡,東西橫向放著一張長方形條桌,桌面上鋪著一幅墨綠色的臺布。雙方談判代表在桌子兩側面對而坐。由於剛剛從廝殺的戰場走到談判桌前,彼此顯得有些緊張。 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式的談判,就這樣開始了。 「聯合國軍」首席代表喬埃首先發言,只提出了關於談判的九項議程,卻沒有提出任何實質性的建議。⑦ 接著,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提出三點原則建議: 「(一)在互相協議的基礎上,雙方同時下令停止一切敵對軍事行動。 (二)確定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武裝部隊同時從該線後撤十公里,作為非軍事區。該區民政恢復到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前的原狀。同時,立即就交換戰俘進行商談。 (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以保證停戰和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⑧ 喬埃拒絕把「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列入談判議程。他的理由是,停戰談判只應討論朝鮮境內的軍事問題,而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是政治問題,只能在停戰實現以後由有關政府去討論。 會談一開始,就在議程上發生分歧,卡在「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這個問題上,觸到了對方的痛處。 李克農隨即將會談情況報告毛澤東。 七月十一日,毛澤東複電李克農,明確表示:「撤兵一條必須堅持。」⑨ 這樣,撤兵問題便成為雙方爭論的焦點。 為了轉移視線,「聯合國軍」代表在談判的第二天,節外生枝地提出要隨帶二十名新聞攝影記者進入會議區域。七月十二日,他們在未得到朝中方面同意的情況下,單方面帶二十名記者前往開城採訪,遭到朝中聯絡員拒絕。「聯合國軍」代表團以此為藉口中斷談判,並以允許記者採訪作為繼續談判的先決條件。⑩也許對方已經意識到這種小題大作的辦法不妥,隨即於七月十三日又提出在開城及其附近地區劃出一個中立區的建議,並稱如你方同意這些建議,會議即可恢復,不致遲延。⑾ 毛澤東看出了對方的用意,立即提出對策。七月十四日,致電李克農並金日成、彭德懷:「李奇微的通知是以劃中立區為主題,來掩蓋他因記者這個小問題而引起會議停頓的不妥當行動。我方為取得主動起見,決定同意他劃中立區的提議,也同意他將新聞記者作為他代表團工作人員一部分的辦法,以取消敵方的一切藉口。」⑿ ①毛澤東致彭德懷等電,手稿,1951年7月2日24時。 ②毛澤東致彭德懷等電,手稿,1951年7月2日4時。 ③毛澤東致彭德懷電,手稿,1951年7月4日。 ④毛澤東在空軍司令部一份請示報告上的批示,手稿,1951年7月7日。 ⑤毛澤東致李克農並金日成、彭德懷電,手稿,1951年7月9日。 ⑥毛澤東致金日成、李克農並彭德懷電,手稿,1951年7月4日。 ⑦[美]沃爾特·G·赫姆斯:《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第1卷,國防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5、26頁。 ⑧1951年7月11日《人民日報》。 ⑨毛澤東致李克農電,手稿,1951年7月11日。 ⑩「聯合國軍」首席談判代表喬埃致南日函,1951年7月12日。見1951年7月15日《人民日報》。 ⑾李奇微致金日成、彭德懷的通知,1951年7月13日。見1951年7月15日《人民日報》。 ⑿毛澤東致李克農並金日成、彭德懷電,手稿,1951年7月14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