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抗美援朝(3) |
|
派志願軍出國同美軍作戰,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牽動全域的大事。中國共產黨面臨著一個新的重大抉擇:出兵,或者不出兵。會議一開始,毛澤東首先讓大家講講出兵的不利情況。與會者各抒己見。多數人不贊成出兵或者對出兵存有種種疑慮。理由主要是中國剛剛結束戰爭,經濟十分困難,亟待恢復;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還沒有進行,土匪、特務還沒有肅清;我軍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美軍,更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在一些幹部和戰士中間存在著和平厭戰思想;擔心戰爭長期拖下去,我們負擔不起等等。聽到大家的發言後,毛澤東講了這樣一段話:「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樣說,心裡也難過。」① 會議進行中間,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彭德懷趕到了會場。彭德懷對這個會議毫無思想準備,連會議內容事先都不知道,只是側耳細聽,沒有發言。散會後,他來到楊尚昆住處,詳細瞭解會議情況。② 十月五日上午,受毛澤東委託,鄧小平將彭德懷從北京飯店接到中南海毛澤東辦公室。毛澤東非常清楚,在這個時候彭德懷的態度是很重要的。他們兩人進行了一次情真意切的談話。彭德懷表示擁護毛澤東出兵援朝的決策。當毛澤東把掛帥出兵的重任交給彭德懷的時候,彭德懷說:「我服從中央的決定。」毛澤東略帶感慨地說:「這我就放心了。現在美軍已分路向三八線冒進,我們要儘快出兵,爭取主動。今天下午政治局繼續開會,請你擺擺你的看法。」③ 下午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仍然有兩種意見。在別人發言之後,彭德懷講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④會議最後作出決定,由彭德懷率志願軍入朝作戰。 從十月二日到五日,中央開了三天會議。會上充分發揚民主,毛澤東儘管有了自己的主張,仍然認真聽取各種不同意見,讓大家把出兵的不利方面和困難方面充分地說出來,然後再說服大家。其實,對於打不打的問題,毛澤東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如聶榮臻所說,毛澤東對這件事確實是思之再三,煞費心血的。不是毛澤東好戰,問題是美國已經打到我們的國境線上了,不打怎麼辦?⑤後來毛澤東對金日成講起這件事,說:「我們雖然擺了五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是定不了,這麼一翻,那麼一翻,這麼一翻,那麼一翻,嗯!最後還是決定了。」⑥這是毛澤東對當年中央政治局關於出兵援朝決策過程的一個形象的描述。這是一個何等艱難的決策啊! 十月六日,周恩來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開包括各地區負責人在內的黨政軍高級幹部參加的中央軍委會議,根據五日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決定,討論入朝作戰方案和佈置有關方面的工作。 十月八日,在美軍已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以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發佈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藉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著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任命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我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境內,必須對朝鮮人民、朝鮮人民軍、朝鮮民主政府、朝鮮勞動黨(即共產黨)、其他民主黨派及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愛和尊重,嚴格地遵守軍事紀律和政治紀律,這是保證完成軍事任務的一個極重要的政治基礎。」⑦ 同日,毛澤東將這一歷史性的決定電告金日成,並請他派朝鮮政府內務相朴一禹到瀋陽,與彭德懷、高崗會商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有關問題。 八日上午,彭德懷根據毛澤東的命令,立即與高崗率領臨時指揮人員飛往瀋陽。次日上午,彭、高召集志願軍軍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中央出兵援朝的決定,要求各部在十天內作好一切出國作戰的準備。 也是十月八日這一天,周恩來和林彪代表中共中央,秘密飛往蘇聯,同斯大林商談抗美援朝和蘇聯給予軍事物資支援特別是提供空軍掩護問題。儘管中國共產黨已經決定出兵,但周恩來還是帶著兩種意見,出兵或者不出兵,去同斯大林商討的。如果中國出兵,那就要求蘇聯給予武器裝備和提供空中支援。 雙方談得並不很順利。十月十一日,斯大林和周恩來聯名致電毛澤東,其中說到,蘇聯可以完全滿足中國提出的飛機、坦克、大炮等項裝備,但是蘇聯空軍尚未準備好,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才能出動空軍。事實上,斯大林擔心如果出動蘇聯空軍在朝鮮境內同美國交戰,將造成嚴重後果。 這樣,在中國抗美援朝的決策過程中又出現一個波折。毛澤東認為需要與政治局的同志再次討論此事,以作定奪。十月十二日,他致電彭德懷、高崗,要求:「(一)十月九日⑧命令暫不實行,十三兵團各部仍就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二)請高崗、德懷二同志明日或後日來京一談。」⑨ 十月十三日,毛澤東就出兵問題,與彭德懷、高崗和其他政治局委員再一次商量。大家一致認為,即使蘇聯不出空軍支援,在美軍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的情況下,我們仍應出兵援朝不變。當天,毛澤東把這個決定電告周恩來: 「(一)與高崗、彭德懷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重組人民軍。兩個月後,蘇聯志願空軍就可以到達。六個月後可以收到蘇聯給我們的炮火及坦克裝備,訓練完畢即可攻擊美軍。在第一時期,只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 (二)我們採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 (三)真日⑩菲裡波夫⑾和你聯名電上說,蘇可以完全滿足我們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項裝備,不知它是用租借辦法,還是要用錢買,只要能用租借辦法,保持二十萬萬美元預算用於經濟、文化等項建設及一般軍政費用,則我軍可以放心進入朝鮮進行長期戰爭,並能保持國內大多數人的團結。 (四)只要蘇聯能於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除出動志願空軍幫助我們在朝鮮作戰外,又能出動掩護空軍到京、津、沈、滬、寧、青等地,則我們也不怕整個的空襲,只是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如遇美軍空襲則要忍受一些損失。 (五)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⑿ 當時,毛澤東關注又擔心的是兩點:第一,蘇聯提供武器裝備,是用租借辦法,還是用錢買。這是關係到用於國內建設和一般軍費的資金能否保證,從而影響國內經濟是否穩定的問題。第二,蘇聯能否真正做到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之內提供空軍支援。為此,毛澤東要周恩來在莫斯科再留幾天,與蘇聯就上述問題重新商定。 周恩來將毛澤東此電內容通過莫洛托夫轉達斯大林。斯大林作出了這樣的回答:蘇聯將只派空軍到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斯大林這個決定,對中國出兵作戰十分不利,但沒有動搖毛澤東的決心。 ①《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57頁。 ②訪問楊尚昆談話記錄,1995年10月16日。 ③德懷傳記組訪問楊尚昆談話記錄,1995年7月20日。 ④《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58頁。 ⑤《聶榮臻回憶錄》下冊,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10月版,第735頁。 ⑥毛澤東會見金日成時的談話記錄,1970年10月10日。 ⑦《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00、101頁。 ⑧疑為8日。 ⑨毛澤東致彭德懷、高崗電,手稿,1950年10月12日。 ⑩真日,即11日。 ⑾菲利波夫,指斯大林。 ⑿《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03、104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