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抗美援朝(2) |
|
十月三日淩晨一時,周恩來緊急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再次對美國當局提出強烈警告:「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① 然而,美國當局過低地估計了中國人民的力量和反侵略的決心,對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竟然聽而不聞,不屑一顧。②十月七日,美軍在開城地區越過三八線,向北推進。③十二小時以後,美國操縱聯合國通過一個「統一」朝鮮的提案。與此同時,美國將戰火從鴨綠江邊燒到中國東北,派出B—29重型轟炸機和其他作戰飛機,對中國東北邊境城市安東、輯安等地進行頻繁的轟炸和掃射,炸毀建築物、工廠及車輛,炸死炸傷中國平民,襲擊正常行駛的商輪。從十月起,美國還派飛機襲擾山東半島的青島、煙臺等地,大有將戰火從中朝邊境進一步擴大之勢。美國擴大朝鮮戰爭的囂張氣焰,迫使中國人民為了捍衛來之不易的民族獨立,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與和平,必須挺身而出,「保衛中國,支援朝鮮」。④ 形勢已經發展到這一步,有如彭德懷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所說:「美軍一過三八線,我就知道不打不行了。」⑤ 就在十月一日南朝鮮軍越過三八線當天的深夜,金日成緊急召見中國大使倪志亮,向中國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請求。同時,金日成與樸憲永(當時任朝鮮政府副首相兼外務相)聯名致信毛澤東,要求中國給予軍事支援。 對於美軍在仁川登陸,毛澤東早有所料。他在一九五〇年十月二日起草的給斯大林的電報中曾經這樣說過:「還在今年四月間,金日成同志到北京的時候,我們就告訴他,要嚴重地注意外國反動軍隊侵略朝鮮的可能性。七月中旬,七月下旬和九月上旬,我們又三次告訴朝鮮同志,要他們注意敵人有從海上向仁川、漢城前進切斷人民軍後路的危險,人民軍應當作充分準備,適時地向北面撤退,保存主力,從長期戰爭中爭取勝利。」⑥ 儘管毛澤東對出兵已有思想準備,但是要使一個剛從戰火中獲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再次面臨血與火的考驗,同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美國決一雌雄,下這個決心要有何等的氣魄和膽略!中美兩國的國力相差懸殊。一九五〇年,美國鋼產量八千七百七十二萬噸,工農業總產值二千八百億美元。而當年中國的鋼產量是多少呢?只有六十萬噸,工農業總產值只有一百億美元。美國還擁有原子彈和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具有最強的軍工生產能力。就連實力雄厚的蘇聯,也不願因為援助朝鮮而冒同美國直接衝突的危險。中國出兵會不會導致同美國直接對峙?美國大舉轟炸中國的重工業基地東北和內地大城市怎麼辦?這些都是需要十分慎重考慮的問題,稍有疏忽,都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況且,他還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耐心說服中央決策層的其他成員,當時在出兵的問題上意見不一。這是毛澤東一生中最難作出的決策之一。 毛澤東接到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的信息已是十月一日深夜。二日淩晨二時,毛澤東立即致電高崗、鄧華:「(一)請高崗同志接電後即行動身來京開會;(二)請鄧華同志令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⑦他還在周恩來給駐朝鮮大使倪志亮的電報稿中加寫了一段話,要他轉告金日成:「盡可能將被敵切斷的軍隊分路北撤外,凡無法撤退的軍隊應在原地堅持打遊擊,切勿恐慌動搖。如此就有希望,就會勝利。」⑧ 十月二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朝鮮半島局勢和中國出兵問題。毛澤東認為出兵朝鮮已是萬分火急。原擬派林彪率兵入朝,林彪託病推辭。毛澤東便決定派彭德懷掛帥出戰。會議決定十月四日召開擴大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正式討論志願軍入朝作戰問題。毛澤東要周恩來派飛機到西安,將彭德懷接到北京參加會議。 就在十月二日這一天,毛澤東親筆寫了一份給斯大林的長電報,回復斯大林一日的來電。斯大林來電要求中國立即派出至少五六個師到三八線,以便讓朝鮮組織起保衛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戰鬥。以下是毛澤東起草的電文主要內容: 「(一)我們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人占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將更為猖獗,於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 (二)我們認為既然決定出動中國軍隊到朝鮮和美國人作戰,第一,就要能解決問題,即要準備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略軍;第二,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和美國軍隊打起來(雖然我們用的是志願軍名義),就要準備美國宣佈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就要準備美國至少可能使用其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沿海地帶。 (三)這兩個問題中,首先的問題是中國的軍隊能否在朝鮮境內殲滅美國軍隊,有效地解決朝鮮問題。只要我軍能在朝境內殲滅美國軍隊,主要地是殲滅其第八軍(美國的一個有戰鬥力的老軍),則第二個問題(美國和中國宣戰)的嚴重性雖然依然存在,但是,那時的形勢就變為於革命陣線和中國都是有利的了。這就是說,朝鮮問題既以戰勝美軍的結果而在事實上結束了(在形式上可能還未結束,美國可能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承認朝鮮的勝利),那末,即使美國已和中國公開作戰,這個戰爭也就可能規模不會很大,時間不會很長了。我們認為最不利的情況是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不能大量殲滅美國軍隊,兩軍相持成為僵局,而美國又已和中國公開進入戰爭狀態,使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的經濟建設計劃歸於破壞,並引起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對我們不滿(他們很怕戰爭)。 (四)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決定將預先調至南滿洲的十二個師(五六個不夠)於十月十五日開始出動,位於北朝鮮的適當地區(不一定到三八線),一面和敢於進攻三八線以北的敵人作戰,第一個時期只打防禦戰,殲滅小股敵人,弄清各方面情況;一面等候蘇聯武器到達,並將我軍裝備起來,然後配合朝鮮同志舉行反攻,殲滅美國侵略軍。 (五)根據我們所知的材料,美國一個軍(兩個步兵師及一個機械化師)包括坦克炮及高射炮在內,共有七公分至二十四公分口徑的各種炮一千五百門,而我們的一個軍(三個師)只有這樣的炮三十六門。敵有制空權,而我們開始訓練的一批空軍要到一九五一年二月才有三百多架飛機可以用於作戰。因此,我軍目前尚無一次殲滅一個美國軍的把握。而既已決定和美國人作戰,就應準備當著美國統帥部在一個戰役作戰的戰場上集中它的一個軍和我軍作戰的時候,我軍能夠有四倍於敵人的兵力(即用我們的四個軍對付敵人的一個軍)和一倍半至兩倍於敵人的火力(即用二千二百門至三千門七公分口徑以上的各種炮對付敵人同樣口徑的一千五百門炮),而有把握地乾淨地徹底地殲滅敵人的一個軍。 (六)除上述十二個師外,我們還正在從長江以南及陝甘區域調動二十四個師位於隴海、津浦、北甯諸線,作為援助朝鮮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預計在明年的春季及夏季,按照當時的情況逐步使用上去。」⑨ 毛澤東在這個電報裡,分析了中國出兵支援朝鮮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說明了中國出兵作戰的戰略部署和作戰方法以及國內策應部隊的調動情況;同時也向蘇聯提出為保障作戰勝利所必需提供的支援。毛澤東提出來的問題都是大問題。他考慮得全面,周到,又很慎重。這份電報沒有發出,但它非常詳盡地反映了毛澤東個人當時對出兵朝鮮的基本態度和各種考慮,因而是一份具有很高價值的文獻。 根據有關情況判斷,毛澤東這個電報很有可能是在十月二日下午召開書記處會議之前起草的,原準備在書記處會議作出出兵決定後發給斯大林。但在這次會議上,多數人不贊成出兵。毛澤東只能把這份電報擱置下來,而將多數人的意見,通過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轉告斯大林。 在轉告斯大林的意見中,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表示:「關於這個問題還沒有做出最後決定」,「我們將舉行一次中央會議,中央各部門的主要同志都將出席」。⑩這說明,毛澤東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主張,為這個問題最終而正確的解決,留下了回旋餘地。 十月四日下午,在毛澤東主持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陳雲、張聞天、彭德懷(會議中間趕到)、高崗。列席會議的有羅榮桓、林彪、鄧小平、饒漱石、薄一波、聶榮臻、鄧子恢、李富春、胡喬木、楊尚昆。 ①周恩來同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的談話記錄,1950年10月3日。 ②[美]詹姆斯·F·施納貝爾:《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第2卷,國防大學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215、218頁。 ③同上書,第221頁。 ④毛澤東致中共中央中南局、華東局、西南局負責人電,手稿,1950年10月19日。 ⑤彭德懷同身邊工作人員談話記錄,1955年2月11日。 ⑥毛澤東致斯大林電,手稿,1950年10月2日。 ⑦毛澤東致高崗、鄧華電,手稿,1950年10月2日。 ⑧毛澤東對周恩來致倪志亮電的修改稿,手稿,1950年10月2日。 ⑨毛澤東致斯大林電,手稿,1950年10月2日。這個電報未發出。 ⑩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轉呈毛澤東關於中國暫不出兵的初步意見致斯大林電,1950年10月3日。根據俄羅斯總統檔案館檔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