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為恢復國民經濟而鬥爭(7) |
|
土地改革,同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並稱為建國初期的三大運動,是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它在毛澤東的心目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毛澤東說過:「中國的主要人口是農民,革命靠了農民的援助才取得了勝利,國家工業化又要靠農民的援助才能成功,所以工人階級應當積極地幫助農民進行土地改革,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也應當贊助這種改革,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更應當採取這種態度。戰爭和土改是在新民主主義的歷史時期內考驗全中國一切人們、一切黨派的兩個『關』。」「戰爭一關,已經基本上過去了,這一關我們大家都過得很好,全國人民是滿意的。現在是要過土改一關,我希望我們大家都和過戰爭關一樣也過得很好。大家多研究,多商量,打通思想,整齊步伐,組成一條偉大的反封建統一戰線,就可以領導人民和幫助人民順利地通過這一關。」① 建國之初,新解放區有三億一千萬人口,在這樣廣大的地區用三年的時間完成土地改革,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反對封建土地制度的運動,在全世界都是沒有的。用毛澤東的話說,「這是中國人民民主革命及軍事鬥爭以後的第二場決戰」。② 建國後的土地改革,和建國以前的土地改革,情況有很大不同。它是在取得全國政權並且與資產階級合作的條件下進行的;而過去是在激烈的戰爭條件下、在與資產階級隔絕的情況下進行的。它的直接任務,也從主要是支持革命戰爭轉變為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 在新的情況下,提出了新的問題,即新區的土改在政策上要不要有所改變?土改的對象是地主階級,這是不能改變的。土改依靠的力量是貧雇農,團結的力量是中農,這也是不能改變的。問題在富農,對它應該採取什麼政策? 中國的富農,一般帶有很重的封建和半封建的剝削性質,同時又實行資本主義經營方式。中國的富農,人數不多,在農業經濟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在土地改革中對它實行什麼政策,對農村其他階層,主要是中農,影響很大。 由於富農在農村中的這種特殊地位,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過程中對富農的政策曾幾經改變,並在黨內發生過嚴重分歧。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是主張對富農和地主加以區別的,提出中立富農、保護富農經濟的政策。在「左」傾路線統治中共中央的時期,他的這種主張被指責為右傾,受到壓制。抗日戰爭勝利後,為滿足農民對土地的要求,中共中央改變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於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發佈了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通稱《五四指示》)。在這個指示裡,規定「一般不變動富農的土地」,「應使富農和地主有所區別」。但是這個規定實際上沒有得到貫徹實施,很快就被發動起來的群眾衝破了。隨後,根據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三日中共中央發佈的《土地法大綱》,實行徹底平分土地的方針,富農的土地被平分,其多餘的牲畜、農具、房屋、糧食等也被徵收。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實行了消滅富農的政策。關於這個問題,毛澤東作過這樣的解釋:「衝破《五四指示》是群眾的行動。離開政治形勢講問題講不清楚。生死存亡,這邊是貧雇農、中農、城市小資產階級,那邊就是國民黨、地主、帝國主義,那時候富農就對你那麼好?所以那時是不能提出中立富農的口號的。」③ 全國解放以後,戰爭基本上結束了,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共同進行和平建設的時期到來了。在新的形勢下,毛澤東考慮新區土改時,很自然地,首先會想到富農問題。他在訪蘇前主持召開的那次政治局會議上提出,江南土改時,要慎重對待富農問題,要把對地主和對富農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在訪蘇期間,他就土改中的富農問題又同斯大林交換過意見。 當毛澤東向斯大林提出這個問題時,斯大林提議,把分配地主土地和分配富農土地分成兩個較長的階段來做。在法令上,不要肯定農民分配富農多餘土地的要求。他認為,在打倒地主階級時,應當中立富農,並使生產不受影響。斯大林的意見,與毛澤東不謀而合。一九五〇年二月十七日,毛澤東、周恩來致電劉少奇,告訴他將新區土改征糧指示草案中的第四部分(涉及分配土地問題)暫緩發表,從長計議,待他回國後再作決定及發表。 電報中說: 「斯大林同志曾在我向其報告土改政策時,提議將分配地主土地與分配富農土地分成兩個較長的階段來做,即使目前農民要求分配富農多餘的土地,我們固不禁止,但也不要在法令上預作肯定。我們雖對中國半封建富農作了解釋,並說明對資本主義富農並不沒收,他仍舉十月革命後的蘇聯為例,要我們把反富農看成是嚴重鬥爭。他的中心思想是在打倒地主階級時,中立富農並使生產不受影響。去年十一月政治局會議時關於江南土改應慎重對待富農的問題亦曾提到過,因此事不但關係富農而且關係民族資產階級,江南土改的法令必須和北方土改有些不同,對於一九三三年文件及一九四七年土地法等,亦必須有所修改。」④ 訪蘇歸來以後,毛澤東對富農政策問題的考慮日漸成熟,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意見。但他覺得,這樣大的政策問題,還需要更多地聽聽地方上主要是各大區的和各省的負責人的意見。 三月十二日,毛澤東致電新解放區各中央局、分局負責人,提出:「在今冬開始的南方幾省及西北某些地區的土地改革運動中,不但不動資本主義富農,而且不動半封建富農,待到幾年之後再去解決半封建富農問題。請你們考慮這樣做是否有利些。」毛澤東詳細地闡述了這樣做的理由:「第一是土改規模空前偉大,容易發生過左偏向,如果我們只動地主不動富農,則更能孤立地主,保護中農,並防止亂打亂殺,否則很難防止;第二是過去北方土改是在戰爭中進行的,戰爭空氣掩蓋了土改空氣,現在基本上已無戰爭,土改就顯得特別突出,給予社會的震動特別顯得重大,地主叫喚的聲音將特別顯得尖銳,如果我們暫時不動半封建富農,待到幾年之後再去動他們,則將顯得我們更加有理由,即是說更加有政治上的主動權;第三是我們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統一戰線,現在已經在政治上、經濟上和組織上都形成了,而民族資產階級是與土地問題密切聯繫的,為了穩定民族資產階級起見,暫時不動半封建富農似較妥當的。」 電報還說:「關於暫時不動富農的問題,去年十一月有饒漱石、鄧子恢、李富春三同志參加的政治局會議中,我曾提出過,惟未作詳細的分析和未作出決定,現在已到需要作決定的時機了。」毛澤東要求中南局、華東局、華南分局、西南局、西北局及其所屬各省省委、各市市委對這個問題加以討論,「將贊成和反對的意見收集起來迅速電告中央,以憑考慮決策」。毛澤東還讓鄧子恢在中南局正在召開的各省負責人會議上,徵詢對富農策略問題的意見。⑤ ①毛澤東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的閉幕詞,1950年6月23日。見《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79、80頁。 ②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1949年12月4日。見《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5頁。 ③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的總結報告,1950年6月9日。 ④周恩來起草的毛澤東、周恩來致劉少奇電,手稿,1950年2月17日。 ⑤毛澤東給鄧子恢並告林彪、饒漱石、葉劍英、彭德懷、鄧小平的電報,1950年3月12日。見《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7、48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