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次訪蘇(6)


  「斯大林還是可以跟人家妥協的。我們跟他就有不同意見,

  我們要訂中蘇條約,他不要訂。等到他答應訂了,我們要中長鐵路,他就不給。但是老虎口裡的肉還是可以拿出來的。」①

  「我在莫斯科和斯大林談判中蘇條約問題,中長鐵路、合股公司、國境等問題時,我的態度是:第一,你提出,我不同意的要爭;第二,如果你一定要堅持,我可以接受,但保留意見。這是因為顧全社會主義利益。」②

  毛澤東對第一次訪蘇取得的成果是很滿意的。這次訪蘇,維護了中國的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用條約的形式將中蘇友好合作的關係固定下來。這對於鞏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為新中國迅速恢復國民經濟、迎接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新時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外部條件。同時,在國際上,也產生重大影響,引起了有利於社會主義與和平力量的變化。毋庸諱言,蘇聯領導人特別是斯大林的一些大國主義作風,也給毛澤東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毛澤東完成了一項歷史性的任務,於二月十七日結束訪蘇之行,同周恩來等登上回國的專列。他在沿途參觀了一些蘇聯城市和工廠。進入中國境內,又在哈爾濱、長春、瀋陽視察。三月四日回到北京。

  毛澤東在蘇聯參觀時,特別留意考察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據隨同毛澤東訪蘇的衛士李家驥回憶,當年毛澤東在離開莫斯科回國途中,每下車訪問一個城市,就去參觀工廠,看得那麼認真,那麼仔細,那麼興奮,不斷地向工廠負責人詢問工廠的情況。他一面詢問,一面思索著。

  一九五〇年三月三日,毛澤東回國到達瀋陽時,在東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講了他的訪蘇觀感:

  「我們參觀了蘇聯一些地方,使我特別感興趣的是他們的建設歷史。他們現在的工廠有很大規模,我們看到這些工廠,好像小孩子看到了大人一樣,因為我們的工業水平很低。但是,他們的歷史鼓勵了我們。我們參觀了列￿格勒、莫斯科、西伯利亞的幾個工廠,我們又看到了那些已經發展起來的農莊,問了這些工廠、農莊發展起來的歷史。他們現有的許多大工廠在十月革命時很小或者還沒有。汽車工廠、飛機工廠在十月革命時只能搞修理,和我們現在差不多,不能造汽車,不能造飛機。過了若干年以後可以造一些,但造的數目也很少。他們那時比歐洲小國丹麥造的還少,而現在一個工廠一年能造出幾萬台汽車。這一歷史告訴我們一些什麼呢?這就是說,我們現在可以從極小的修理汽車、修理飛機的工廠,發展到製造汽車、製造飛機的大工廠。其他方面,將來我們的發展也是很大的。現在沒有的,將來我們可以製造出來。蘇聯同志告訴我們,我們會很快地發展起來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歷史,就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經驗,我們可以用他們的經驗。」③

  蘇聯的建設歷史,引起了毛澤東這麼濃厚的興趣,這不是偶然的。建立一個以大工業為基礎的新中國,這是毛澤東幾十年來為之奮鬥的目標。「由農業基礎到工業基礎,正是我們革命的任務。」④十月革命的時候,蘇聯的工業不是很弱小嗎?然而今天的蘇聯卻有了許許多多大規模的工廠。從蘇聯的建設歷史中,毛澤東看到了什麼呢?看到了中國的將來,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中國雖然還很落後,工業水平很低,但是中國會很快地發展起來,也會像蘇聯一樣,有自己的大工業。這對於正在領導恢復和發展中國經濟的毛澤東,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對毛澤東也產生了吸引力,這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表現得非常清楚。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是新中國成立後,與外國政府簽訂的第一個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條約。它同一百多年來舊中國在屈辱的條件下與帝國主義列強所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中國人真正站起來了。

  新的中蘇條約對舊的中蘇條約作了重大修改和補充。新條約第一條就規定:「締約國雙方保證共同盡力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間接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這對於防止侵略戰爭,保障兩國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義。這一點,很快就被歷史所證明了。

  條約第五條規定:「締約國雙方保證以友好合作的精神,並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不干涉對方內政的原則,發展和鞏固中蘇兩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關係,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並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這一條,對於剛剛取得革命勝利、經濟處於十分困難情況下的中國來說,極為有利。

  此外,新條約還特地增加了這樣一條:「締約國雙方根據鞏固和平與普遍安全的利益,對有關中蘇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國際問題,均將進行彼此協商。」

  關於中長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同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協定。它規定:第一,「締約國雙方同意蘇聯政府將共同管理中國長春鐵路的一切權利以及屬￿該路的全部財產無償地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此項移交一俟對日和約締結後立即實現,但不遲於一九五二年末。」第二,「締約國雙方同意一俟對日和約締結後,但不遲於一九五二年末,蘇聯軍隊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順口海軍根據地撤退,並將該地區的設備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償付蘇聯自一九四五年起對上述設備之恢復與建設的費用。」第三,「締約國雙方同意在對日和約締結後,必須處理大連港問題。」「至於大連的行政,則完全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管轄。」「現時大連所有財產凡為蘇聯方面臨時代管或蘇聯方面租用者,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收。」

  雙方還發表了中蘇兩國關於締結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及協定的公告。公告宣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蘇間所締結之相當的條約與協定,均失去其效力,同樣,雙方政府確認蒙古人民共和國之獨立地位」。⑤

  毛澤東這次訪蘇的結果表明,儘管在毛澤東與斯大林之間,在雙方談判過程中間,出現過一些曲折和不愉快的事情。但這畢竟是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問題,它們在根本利益上和共同目標上是一致的。從總體上說,這次談判是在友好的、互利的、互相諒解的氣氛中進行的,因而取得圓滿的結果。當時連西方國家的輿論也承認,中蘇條約的簽訂,成為戰爭結束後國際政治中的最為重要的事件;中蘇條約的簽訂,是蘇聯和中國的重大外交勝利。⑥

  ①毛澤東在中共省、市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7年1月27日。
  ②毛澤東在成都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8年3月10日。
  ③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東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0年3月3日。
  ④《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版,第207頁。
  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117-125頁。
  ⑥引自《真理報評世界輿論對中蘇條約的反應》,見《新華月報》1950年3月號,第1096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