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次訪蘇(7)


  一九五〇年四月十日,毛澤東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在講到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時說:「條約定下來比不定好。定下來,就有了靠,可以放手做別的事。不然人家幹我們,給我們增加困難。現在把兩國的友誼在條約上固定下來,我們可以放手搞經濟建設。外交上也有利。為建設,也為外交,而外交也是為建設。我們是新起的國家,困難多,萬一有事,有個幫手,這樣可以減少戰爭的可能性。」⑦

  一九五〇年六月六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又進一步地評價說:「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新的中蘇條約,鞏固了兩國的友好關係,一方面使我們能夠放手地和較快地進行國內的建設工作,一方面又正在推動著全世界人民爭取和平和民主反對戰爭和壓迫的偉大鬥爭。」⑧

  毛澤東第一次訪蘇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是對他一九四九年六月提出的「一邊倒」方針的成功實踐。「一邊倒」,即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這一方針的提出,是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從當時整個國際戰略格局,主要是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採取敵視態度並實行包圍封鎖這個現實情況出發的。鄧小平曾經說,毛澤東把外交政策上的「一邊倒」和軍事上迅速佔領全國、經濟上實行自力更生,稱為打破帝國主義封鎖之道。並且認為,外交政策上的「一邊倒」,越早表現於行動對我越有利,這樣是主動的倒,免得將來被動的倒。⑨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毛澤東把出訪蘇聯看作是一件大事,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就付諸實現。

  「一邊倒」,是指國際戰略態勢上的「一邊倒」,決不意味著處處事事都依從別國,跟著別國的指揮棒轉,更不是去作附屬國。恰恰相反,它是以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為前提的。

  毛澤東在提出「一邊倒」方針的前後,還提出「另起爐灶」和「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方針。

  「另起爐灶」,是毛澤東在一九四九年春提出來的。同年三月五日,他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提出:「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任何外國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的合法地位,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賣國條約的繼續存在,取消一切帝國主義在中國開辦的宣傳機關,立即統制對外貿易,改革海關制度,這些都是我們進入大城市的時候所必須首先採取的步驟。在做了這些以後,中國人民就在帝國主義面前站立起來了。」⑩

  ⑦毛澤東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記錄,1950年4月10日。
  ⑧《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67頁。
  ⑨《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134頁。
  ⑩《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34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