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次訪蘇(1)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後,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是蘇聯。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國外交部部長周恩來向各國政府發出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第二天蘇聯政府就發來照會,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三日,周恩來複電,表示熱忱歡迎中蘇建交,並互派大使。中蘇建交,帶動了一批新民主主義國家同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十月二日,當毛澤東從機要秘書手裡接過蘇聯照會看過以後,情不自禁地同機要秘書握了握手。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不同尋常的舉動,這位機要秘書感到有些茫然,一時不知所措。他給毛澤東作了多年機要秘書,送過無數次文件,這樣的握手還是第一次。

  蘇聯承認新中國的問題,在一九四九年七月劉少奇訪蘇時,斯大林已經作了明確表示:「中國政府一成立,蘇聯就立即承認你們。」儘管如此,但這畢竟是口頭的承諾。現在,口頭的承諾已成為現實,並且昭告全世界,這對於新中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國際支持。毛澤東自然十分高興。他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八日致斯大林的電報裡表達了這樣的心情。他說:「政府成立第二天即獲得蘇聯的無條件承認,並很快即獲得各新民主國家的同樣的承認,這件事給了我們以有利的地位,使許多經常搖擺的人們穩定下來,覺得人民政府勢力大了,不怕帝國主義了。又把一切資本主義國家拋入被動地位。」①

  曾經擔任蘇聯駐國民黨政府北平領事館總領事的齊赫文斯基,親歷了中蘇建交這一歷史時刻。他回憶說:一九四九年九月底,我接到邀請,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盛大閱兵儀式結束後,人們仍然不肯離去,在廣場上載歌載舞。周恩來的秘書過來告訴我,周總理要我等一下,有封信交給我。過了一會,周總理的秘書給我一封信,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係」。我閱完信,立即譯成俄文,讓領事館工作人員發回莫斯科。由於時差關係,收到我的電報時,斯大林還在工作。他立即指示蘇聯所有報刊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並決定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十月二日,蘇聯政府把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與之建立外交關係,並任命我為蘇聯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臨時代辦的文件正式交給中方。這樣,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府。②

  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面臨著帝國主義封鎖和可能的武裝干涉,又面臨著恢復國內經濟的艱巨任務。在這種情形下,同強大的社會主義蘇聯建立友好與合作關係,顯得格外重要。所以,毛澤東在建國後兩個月即出訪蘇聯,就發展和加強兩國關係,解決兩國關係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同斯大林直接會商。

  出訪蘇聯,是毛澤東兩年多來的一個夙願。只是由於國內軍事、政治形勢發生急劇變化,訪蘇行程幾經改變,一再推遲,直到這時這個願望才得以實現。

  在這以前,一九四九年六月至八月,劉少奇受中共中央委託,秘密訪蘇。劉少奇此行,主要是向斯大林介紹中國國內的情況、今後的任務,以及對帝國主義國家的外交方針;陳述中國對一九四五年國民黨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的中蘇條約的處理意見;爭取蘇聯對新中國的支持和幫助;聽取斯大林對當前國際形勢、戰爭危險以及蘇聯與英、美關係等問題的估計和分析。劉少奇轉達了毛澤東準備訪蘇的意向,對蘇聯給予三億美元貸款和派專家幫助中國工作,表示感謝。斯大林說,中國新政府成立、兩國建交以後,毛澤東即可來莫斯科。斯大林對中國革命的勝利,對中國共產黨在具體運用馬克思主義方面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斯大林還對於他在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要求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實行妥協的錯誤,主動地作了自我批評,說:「勝利者是不能被審判的,凡屬勝利了的都是正確的。」

  劉少奇這次秘密訪蘇,為毛澤東的訪蘇作了重要準備。

  中蘇一建交,毛澤東就著手進行訪蘇的具體準備工作。十一月九日,他以中共中央名義致電中國駐蘇聯大使王稼祥:「我們已請柯瓦略夫③通知斯大林同志請他決定毛主席去莫斯科的時間。我們認為毛主席可于十二月初動身去莫斯科。至於恩來同志是否應隨毛主席一道去莫斯科,或于毛主席到莫後再定恩來是否去及何時去,此點亦請斯大林酌定。」④

  接到斯大林的邀請電,毛澤東立即複電:「菲裡波夫⑤同志:感謝你歡迎我到莫斯科去。我準備于十二月初旬動身。同時請你允許柯瓦略夫同志與我一道同去。」⑥這樣,毛澤東的首次訪蘇,就最後定下來了。

  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決定:「毛澤東同志定于十二月初赴蘇,在毛澤東同志出國期間,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職務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職務由劉少奇同志代理,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由朱德同志代理,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由周恩來同志代理。」⑦

  一切準備工作業已就緒。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六日,毛澤東登上北上的專列,前往莫斯科。這是他生平第一次走出中國故土,出國訪問。毛澤東的隨行人員有陳伯達(以教授的身份)、師哲(翻譯)、葉子龍、汪東興等。蘇聯方面由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蘇聯援華專家總負責人柯瓦廖夫陪同。

  毛澤東這次訪蘇的目的,主要是同斯大林就中蘇兩國間重大的政治、經濟問題進行商談,重點是處理一九四五年國民黨政府同蘇聯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個條約是雅爾塔協定的產物,而雅爾塔協定是蘇、美、英三國背著中國簽訂的,嚴重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為了適應中國革命勝利後國際形勢的新情況和中蘇關係的新變化,把中蘇關係建立在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基礎上,及時地解決中蘇友好條約問題,是一個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此外,毛澤東還要參加斯大林七十壽辰的慶祝活動,並對蘇聯進行參觀訪問。

  毛澤東清楚地知道,此次蘇聯之行任重而道遠,在中蘇兩黨兩國的友好關係上還有一些隔膜和障礙。這首先來自蘇聯領導人過去對中國革命的錯誤指導。斯大林對中國革命給予過熱心指導和支持,但也作了一些錯事。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和後來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都與斯大林有關。解放戰爭時期,先是不贊成中國共產黨反對國民黨的反革命內戰,用毛澤東的話說叫「不准革命」,說是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的危險。仗打勝了,又曾一度懷疑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鐵托式的勝利」。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革命的全國勝利是違背斯大林的意願而取得的。這些情況,不能不在中蘇關係和毛澤東與斯大林之間蒙上一層陰影。不僅如此,障礙還來自蘇聯在對華政策上存在著一些不平等情況。當時,蘇聯佔有中國長春鐵路的一切權益,旅順口軍港也由蘇軍佔用。這些當然都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但蘇聯是否能放棄在華的一切特殊權益,前景依然難以預料。更重要的是,蘇聯政府同國民黨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還沒有宣佈廢除。一九四九年七月劉少奇訪蘇期間,斯大林曾經表示:一九四五年簽訂的中蘇條約是不平等的,因為那時是與國民黨政府打交道,不能不如此,待毛澤東來莫斯科後再解決這個問題。

  專列駛過東北滿洲里,頂著凜冽的寒風,沿著漫長的西伯利亞鐵路向莫斯科駛去。途中,毛澤東時而走出車廂,在月臺上散步,解除旅途的疲勞。專列行至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車站,毛澤東照例下車散步,忽然頭暈目眩,滿頭大汗。隨行人員連忙扶他回到車廂。此後,他再也不到月臺上散步了。

  ①毛澤東致斯大林電,抄件,1949年11月8日。
  ②王憲舉:《著名漢學家齊赫文斯基首次透露50年前中蘇建交經過詳情》,見1999年9月8日《光明日報》。
  ③柯瓦略夫,即柯瓦廖夫,當時是在中國幫助工作的蘇聯專家的總負責人。
  ④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王稼祥電,手稿,1949年11月9日。
  ⑤菲裡波夫是斯大林的代稱。
  ⑥毛澤東致斯大林電,毛澤東修改件,1949年11月12日。
  ⑦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記錄,1949年11月25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