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第一次訪蘇(2) |
|
十二月十六日中午,莫斯科雅羅斯拉夫車站的大鐘剛敲過十二響,毛澤東乘坐的專列徐徐進站。由於天氣特別寒冷,蘇聯政府在車站只舉行簡短的歡迎儀式。毛澤東發表書面演說。他說:「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後,蘇維埃政府根據列寧斯大林的政策首先廢除了帝俄時代對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在差不多三十年的時間內,蘇聯人民和蘇聯政府又曾幾次援助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目前的重要任務,是鞏固以蘇聯為首的世界和平陣線,反對戰爭挑撥者,鞏固中蘇兩大國家的邦交,和發展中蘇人民的友誼。」⑧隨後,毛澤東前往斯大林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莫斯科郊外的別墅下榻。 當晚六時,毛澤東在克里姆林宮拜會斯大林。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同斯大林見面。斯大林和毛澤東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有影響的人物,又各自領導著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他們的首次會面,為世界所矚目。 會見安排在斯大林辦公室的小會客廳裡。六時整,門廳敞開。斯大林站起身來,離開辦公桌走過來。毛澤東快步走上前去,同斯大林熱烈握手。兩人互相問候致意。斯大林說毛澤東比他想像中的更年輕,更健壯,他對中國革命取得的偉大勝利表示祝賀。據師哲回憶,當時的氣氛十分熱烈,動人。 然後舉行會談。參加會談的有: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布爾加甯、維辛斯基。師哲和費德林擔任翻譯。 毛澤東說: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保障和平問題。中國需要三至五年的和平時間,以便用來把經濟恢復到戰前水平和穩定國內局勢。中國這些重要問題能否解決,取決於是否有和平的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委託我向您瞭解,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保障國際和平。 斯大林回答說:中國目前並不存在直接的戰爭威脅:日本還沒有站穩腳跟,它對戰爭沒有準備好;美國儘管叫喊戰爭,但它最怕戰爭;歐洲各國被戰爭嚇怕了;實際上誰也不會同中國打仗。和平取決於我們的努力。如果我們齊心協力,不僅能夠保障五至十年的和平,而且能夠保障二十至二十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和平。 毛澤東緊接著提出中蘇條約問題。他說,劉少奇回國後,中共中央討論了中蘇友好同盟和互助條約問題。 一觸及這個敏感問題,斯大林立即接上毛澤東的話,講述他的意見。他說: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討論並作出決定。需要講清楚,是應當宣佈保留一九四五年締結的蘇中友好同盟條約,還是應當聲明將對它進行修改,或者現在就對它作相應的修改。他又說:大家知道,這個條約是根據雅爾塔協定締結的,這個協定規定了條約的主要內容。這就意味著,這個條約的簽訂,可以說是取得了美國和英國的同意的。考慮到這個情況,我們在自己的小範圍內已決定,對這個條約暫不作任何修改,因為即使對某一條款的修改,也會在法律上給美國和英國以口實,他們會提出也要修改有關千島群島、南庫頁島等條款的問題。因此認為,可以在形式上保留而實際上修改這個條約,也就是說,蘇聯在形式上保留在旅順口駐軍的權利,但根據中國政府的建議撤退駐在那裡的蘇聯軍隊。至於中長鐵路,可以形式上保留,而實際上根據中國方面的願望修改協定的有關條款。 毛澤東說:中長鐵路和旅順口的目前狀況符合中國的利益,因為單獨一個中國的力量不足以抵禦帝國主義的侵略。 斯大林說:撤軍並不意味著蘇聯不再援助中國。如果蘇聯軍隊根據雙方同意自旅順口撤退,那麼我們在國際關係中將是贏家,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他們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相互關係中的資本。 在雅爾塔協定中規定,千島群島交給蘇聯,南庫頁島及其鄰近島嶼交還蘇聯,大連成為自由港,蘇聯恢復租用旅順港為其海軍基地,中國的長春鐵路由中蘇共同經營、共同管理。斯大林擔心,修改中蘇條約,會牽動雅爾塔協定,從而影響到改變千島群島和南庫頁島的歸屬問題。 對於斯大林的上述說明,毛澤東婉轉地表示了自己的態度。他說:我們在國內討論條約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美、英在雅爾塔協定問題上的立場。我們所採取的行動,必須符合公眾最大的利益。這個問題需要好好考慮一下。現在已經很清楚,目前不應當修改條約,正像不應急於從旅順口撤軍那樣。他用試探的口氣問斯大林:為了解決條約問題,是否需要周恩來到莫斯科來? 斯大林說:這個問題應由你們自己決定。或許,其他事情需要周恩來。 這樣,條約問題就無法繼續討論下去。毛澤東把話題轉到貸款問題,他希望就蘇聯向中國貸款三億美元問題達成協議。 斯大林回答得很痛快:這可以做到。如果你們想現在完成協定手續,我們也同意。 貸款問題,在劉少奇訪蘇時就已經說定,所以談得很順利。三億美元這個數字並不大,這是根據毛澤東關於在目前數年內多借不如少借的意見確定的。⑨ 毛澤東又從建立中國海軍談到解放臺灣。他說,中國缺少海軍和空軍,希望在解放臺灣時得到蘇聯的援助。這一要求被斯大林婉拒了。斯大林說:提供援助是不成問題的,但援助的形式必須考慮。這裡主要的問題是不給美國提供進行干涉的口實。 會談接近結束的時候,斯大林向毛澤東提出:我們想得到您的著作目錄,可以把您的著作譯成俄文。毛澤東說:我正在審閱我的著作。我計劃在一九五〇年春季完成審閱工作。我想得到蘇聯同志的幫助:第一,同俄文翻譯一起搞好譯文;第二,在編輯中文原稿方面得到幫助。斯大林答應了。⑩ ⑧1949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 ⑨毛澤東在1950年1月3日致中共中央的電報中說:貸款協定,「我們提出的要求是三萬萬美元,分幾年付支,我們所以不提較多的要求是因為在目前數年內多借不如少借為有利」。 ⑩毛澤東與斯大林第一次會談內容,根據俄羅斯總統檔案館保存的《斯大林同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毛澤東主席會談記錄》,1949年12月16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