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不打南昌打吉安(3)


  根據這個決定,紅一軍團的三個軍分別從十四日拂曉開始撤出吉安,移師向北。

  毛澤東隨同紅一方面軍總部在十月十七日抵達峽江縣城,召開總前委會議。這時,國民黨各派軍閥之間的中原大戰已將結束。在討論時局問題時,毛澤東指出嚴重的局勢即將到來。他說:「我們認為統治階級的軍閥混戰,暫時決不能調和停頓,但也不會繼續擴大到底。」「要知道階級矛盾超過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時,反動統治階級必聯合的來進攻革命。」

  對如何鞏固已經擴大了的革命根據地,會議也進行了討論。毛澤東指出:「對於土地問題,我們認為一定要徹底的平均分配,才是對的。只有執行沒收一切平均分配,才能爭取廣大的貧農群眾,才能徹底推翻封建剝削,才能保障社會主義勝利的前途。對於資本問題,我們認為目前無條件的沒收一切工廠商店是不對的,應該沒收反革命的商店與軍閥官僚資本的工廠商店,對於不是違反蘇維埃勞動法的資本,應用工人監督資本的方法來限制他,克服他的陰謀(移開資本,怠工不辦貨)。」⒄

  會後,朱德、毛澤東命令:「方面軍以直占南潯路、待機略取九江、南昌之任務。第一步擬先殲滅高安當前之敵而佔領之。」⒅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命令中對南昌、九江是「待機略取」,而「第一步」只是攻取高安。十月二十二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到達清江縣的太平圩,並已獲悉國民黨軍隊正在大批開入江西。第二天,毛澤東在太平圩召開總前委會議,「決先在袁水與瑞州河之間佈置工作,以主力沿袁水配置發動這一帶的群眾,籌措給養,竭力準備與敵決戰的條件,暫以七天為期。」⒆二十九日又命令:「本方面軍擬仍在原地區延長工作三天」。⒇這樣,部隊實際上不再向北推進。

  鑒於局勢日趨嚴重,十月二十五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總部後撤三十裡,移至新余縣羅坊,召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聯席會議。這是一次極為重要的決策會議。

  當時得到消息:國民黨軍隊先頭部隊已到清江,同紅軍只有一江之隔。會上,毛澤東根據當前敵情的變化,明確地提出:「在強大的敵人進攻面前,紅軍決不能去冒險攻打南昌。南昌是敵人重兵駐守的地方,紅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攻打大城市。紅軍必須採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退卻到根據地去,選擇好戰場,創造有利條件,充分依靠人民群眾,實行人民戰爭。把敵人放進來,才能集中力量消滅敵人。」(21)

  開始討論時,少數人不贊成這個主張,李文林、袁國平提出:「不打南昌、會師武漢,就是違背中央精神,就會斷送中國革命。」(22)多數人如朱德、周以栗、羅榮桓、曾山、陳正人等支持毛澤東的主張。經過反復討論,會議對打不打南昌、九江這個問題基本上統一了認識。第二天,聯席會議一致通過決議——《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一方面軍及江西黨的任務的指示》,提出目前的戰略是「在吉安南昌之間一帶地區發動廣大的群眾,籌措給養,同時加緊後方的群眾調動與給養籌措,準備與敵人作大規模的決戰,消滅敵人主力,實現全省勝利」。(23)

  滕代遠後來回憶說:「經過充分討論和毛主席以及長江局代表周以栗的耐心說服,我們接受了毛主席不去打南昌的正確意見。當然我們的轉變並不是開一次會議解決問題的,而是毛主席費了很大的功夫,盡了最大的耐心,開了許多次會,我們的思想才通了。另一方面,當時我們也感到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我們的力量不能分散,而要集中,要團結對敵,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意見不統一,就會導致分裂,對革命不利,所以我們同意了毛主席的正確意見。」(24)

  但在聯席會議上,對「誘敵深入」的方針仍沒有取得統一的認識,所以在決議上並沒有把它寫上。十月三十日,從偵察得知,國民黨多路軍隊約十萬人已經出動,向紅軍和根據地推進,局勢十分嚴峻。毛澤東立即召開總前委緊急會議討論,大家認為,從敵強我弱這個實際狀況出發,要戰勝敵人的「圍剿」必須退到根據地腹地才有可能,於是確定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25),並決定整個方面軍東渡贛江,由原來在湘江、贛江之間轉移到回旋和發展餘地都大得多的贛江以東廣闊區域活動,待機破敵。

  紅一方面軍是由一軍團和三軍團合編而成的。紅三軍團的第五軍和十六軍大多數是湖南的平江、瀏陽人,第八軍大多是湖北的陽新、大冶人,有些人從狹隘的地方觀念出發,反對東渡贛江,主張一、三軍團分家,夾江而陣:一軍團位置於贛江以東,三軍團位置於贛江以西。彭德懷出席了羅坊會議,堅決支持總前委的決定,認為:為了消滅敵人,必須反對地方主義,在政治上以朱、毛為旗幟,集中統一紅軍,一、三軍團不再分開。他在三軍團的會上說:「要集中兵力,大量消滅當前蔣介石進攻之敵,有意見到江東去討論吧,我是一定要過江的,總前委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紅軍要打遍全中國,不要地方主義。」(26)他所表示的這種態度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家都沒有意見了。三軍團便在峽江、樟樹之間東渡贛江。總部和一軍團也在峽江附近渡過贛江。

  這樣,整個方面軍在統一指揮下開始投入第一次反「圍剿」的準備工作。

  從離開長汀西進到羅坊會議這四個月間,毛澤東和他率領下的紅軍走過一條充滿驚濤駭浪的歷程。那時,在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導下,一些革命根據地和紅軍遭受了嚴重損失。毛澤東雖也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移師向南昌、長沙推進,並且對長沙發動了歷時十六天圍攻,不但沒有取得成功,反而造成較大傷亡;但總的說來,他保持著冷靜的頭腦,認真研究不斷變化著的實際情況,盡力避免盲目硬拼,機動靈活地使用兵力。當進攻長沙失敗後,他又在存在嚴重爭議的處境下,耐心地、一步一步地糾正部隊內部相當普遍的盲目執行上級命令和急躁的情緒,把紅軍的行動引入正確軌道。朱德後來回憶說:如果不是這樣而真照李立三的錯誤指導做下去,「把部隊開去打武漢、九江,結果是難以設想的」。(27)到一九三〇年十月間,紅一方面軍總人數已達四萬人,並且集中了兵力,統一了指揮,革命根據地也有明顯擴大,從而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大規模反「圍剿」作戰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當時那種複雜的環境中,能做到這樣實在是很不容易了。

  ⒄毛澤東給湘東特委的信,1930年10月19日。
  ⒅朱德、毛澤東命令,1930年10月19日。
  ⒆朱德、毛澤東命令,1930年10月24日。
  ⒇朱德、毛澤東命令,1930年10月29日。
  (21)陳正人回憶羅坊會議(1967年12月),《江西黨史資料》第6輯,第260—261頁。
  (22)陳正人回憶羅坊會議(1967年12月),《江西黨史資料》第6輯,第260—261頁。
  (23)《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中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第264頁。
  (24)滕代遠:《談有關羅坊會議的情況》(1967年),《江西黨史資料》第6輯,第254頁。
  (25)《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254頁。
  (26)《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62頁。
  (27)朱德:《在編寫紅軍一軍團史座談會上的講話》,《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30頁。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