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不打南昌打吉安(2)


  二十日拂曉,紅一軍團主力在當地赤衛隊配合下,向文家市突然發起猛攻。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激戰,全殲立足未穩的湘軍三個團、一個營及一個機槍連,擊斃第三縱隊司令兼第四十七旅旅長戴鬥垣。這是紅一軍團建立後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對支援紅三軍團有重要意義。這次戰鬥本來可以繳獲一部無線電臺。湘軍潰退時,丟下一部電臺還在工作,但紅軍戰士好奇,把電臺給砸爛了。當時紅軍的通訊器材很缺乏,還沒有建立無線電通訊,毛澤東很惋惜,說這就是遊擊主義的破壞性,要制止戰爭中的破壞行為,非經過長期深入的教育不可。

  戰鬥結束後,毛澤東、朱德率紅一軍團於二十三日北上瀏陽永和市,同由平江地區南下的紅三軍團會合。兩個軍團的前委舉行聯席會議,決定把兩個軍團合編為中國紅軍第一方面軍,共有兵力三萬多人,是當時最強大的工農武裝力量,由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成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由毛澤東任書記;同時,成立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統一指揮紅軍和地方政權的工作,由毛澤東任主席。

  紅一方面軍成立後,下一步的行動方向是什麼?毛澤東主持召開總前委會議進行討論。據滕代遠後來回憶:「這時,中央又命令一方面軍再去打長沙,三軍團也有不少人主張打長沙,當時我們認為,第一次三軍團二萬多人也打了長沙,現在四萬人還不能去打嗎?」⑨當時紅軍士氣旺盛,但還不具備進攻大城市的條件。第一次進攻長沙,因對方守備力量薄弱而攻入了,但敵軍一集中兵力反攻,就被包圍在城內,突圍時遭受很大損失。這時,長沙城內的國民黨軍隊比紅軍多一倍多,而且築有較強固的防禦工事。紅一、三軍團剛剛會合,才開始由遊擊戰向運動戰發展,還缺乏攻堅的裝備、技術和經驗。所以,毛澤東、朱德對中央這個指示提出疑問,認為就紅軍的裝備條件來看,長沙不易攻下。但上有中央命令,總前委內部又有不少委員主張打長沙,最後,毛澤東、朱德仍尊重多數委員的意見,由會議決定再次進攻長沙。

  依據總前委的決定,毛澤東、朱德於八月二十四日下達紅一方面軍分「三路向長沙推進」的命令。紅一方面軍主力在二十九日進抵長沙近郊。總前委從偵察中獲悉,長沙守軍有六個師又一個旅,共三十一個團,又有堅固的防禦工事,而紅一方面軍的十三個師實際上相當於十三個團,雙方強弱懸殊,決定採用「誘殲敵軍於其工事之外、然後乘勝攻入長沙」的作戰方法。⑩然而,長沙守軍堅持憑工事固守,不肯出擊,紅一方面軍抓不到殲敵的戰機,部隊內部要求攻城的呼聲甚高。於是,紅一方面軍總部在九月一日晚,發出在第二天向長沙發動總攻的命令。這次戰鬥異常激烈。儘管指戰員英勇奮戰,甚至採用「火牛陣」的方法,想用牛群來衝破敵軍的電網,仍沒有奏效。何鍵看到紅軍進攻受阻,在三日晨派兩個多旅出擊,被紅一軍團擊潰。這以後,守軍不再出擊。十日,紅一方面軍發動第二次對長沙的總攻擊,連續幾次強攻,激戰到十一日拂曉,仍沒有能突破守軍的陣地。

  紅一方面軍圍攻長沙十六天,兩次總攻都沒有奏效,誘殲敵軍的計劃也沒能實現,又得到李宗仁,張發奎的部隊已到達湘潭的消息。九月十二日,毛澤東主持召開有湖南省委代表參加的方面軍總前委擴大會議。大家認為,李、張部隊到湘潭不是打何鍵而是為了進攻紅軍,紅軍有腹背受敵的危險,從而下決心從長沙撤圍。撤圍後退到哪裡?會上有四種不同意見:一是認為不應該放棄對長沙的進攻計劃,可由株洲萍鄉鐵路撤退,以消滅後面的敵人;二是撤退到嶽州;三是撤退到江西袁州;四是撤圍長沙,改打南昌。最後由毛澤東作總結,會議決定先退株洲、萍鄉,休整待機。⑾

  對這次攻打長沙的教訓,毛澤東在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說:「此次攻長沙不克,其原因有三:(一)未能消滅敵之主力于打工事之前。敵共有三十一團之眾,我在文家市、猴子石兩役雖已消滅敵兵在五團以上,但大部隊尚未消滅即退入城壕,因此敵有餘力守城。(二)群眾條件不具備。城內無工人暴動、無士兵暴動以為響應,粵漢路、株萍路及對河群眾沒有起來,不能斷絕敵人之水陸交通,不能封鎖敵人之經濟及軍事運輸。(三)技術條件不具備。敵之工事是歐式重層配備,鐵絲網、壕溝等計八九層,我們只有肉搏,沒有重炮破壞敵之工事,交通器具如無線電等我們也沒有,以致兩個軍團聯絡不好,因而失機。」他在報告中強調:「依我們的經驗,沒有群眾條件是很難佔領中心城市的,也是很難消滅敵人的。」⑿可以看出,經過第二次攻打長沙失敗的實際教訓,毛澤東已更深切地感到,在力量對比懸殊的條件下強行進攻中心城市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紅一方面軍從長沙撤抵株洲時,部隊繳獲了國民黨政府在內部印發的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八月初的一封信。信中提到:「第一軍團的任務是奪取南昌、九江,佔領南潯鐵路,建立江西政權及全國性政權,封鎖長江,向右進攻南京、向左保障武漢勝利」。「第三軍團在江西工作一個時期後,再去湖南或湖北。」⒀看到中央這個指示後,紅一方面軍一部分幹部主張立即進攻南昌、九江;一些幹部又主張在湘鄂贛堅持鬥爭,再攻長沙。毛澤東深知,無論進攻南昌、九江,還是再攻長沙都難以奏效。九月十三日,他在株洲召開方面軍總前委會議,經過充分討論,決定:先在萍鄉、醴陵、攸縣籌措給養,然後由紅一軍團奪取吉安,紅三軍團略取峽江、新幹。會後,紅軍沿萍株鐵路從湖南折回江西。

  但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當時「革命急性病」在紅一方面軍的幹部中相當普遍地存在。特別是,看到中共中央的指示,許多人急於想取得攻下中心城市的重大勝利。九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在江西宜春(袁州)召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通常稱為袁州會議)。會上發生了爭論,毛澤東等堅持株洲會議的原有決定:先打吉安;部分幹部卻提出直攻南昌、九江,有的甚至向毛澤東提出質問:「你又不打長沙,又不打南昌,你執不執行中央路線?」⒁

  會議進行期間,中共中央長江局軍事部負責人周以栗從湖南趕到紅一方面軍總部,傳達說:長江局已查明李、張部隊並沒有到達湘潭,要紅一方面軍回去再打長沙。並且帶來中共中央的一封指示信,裡面說:「我們預料你們(注:指一、三軍團)既然取得聯絡,必然有過會議,討論再度佔領長沙問題。如果你們是決定以三(注:原來的紅六軍已改稱紅三軍)、四、五、八軍的主力集中進攻長沙,而以少部隊留守贛省,牽制南昌、九江之敵,並通知二、六軍逼進武長線,以切斷敵聯絡線為任務,這一戰略無疑是正確的,望你們堅決照此戰略執行。」⒂毛澤東在大革命時期曾和周以栗一起搞過農民運動,就同他談了一個通宵,終於用事實說服了他。周以栗放棄了原來的想法,接受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而且轉過來在會上幫助說服部分幹部:暫時不打南昌而先打吉安。會議終於決定:「一軍團以很短時間攻下吉安,建立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補充新兵,籌措給養等。三軍團則佔領清江縣城及其附近,封鎖贛江,籌款,發動群眾,整理補充等。」⒃這樣,就最終放棄了再攻長沙的打算,也沒有採取立刻進攻南昌、九江的冒險計劃。

  十月二日,毛澤東和朱德向紅一軍團下達命令,「決於四日拂曉總攻吉安城」。部隊行進到吉安境內,遇到從中央開會回來的李文林,說中央還是要紅一軍團去打南昌。毛澤東很平靜地說:我們準備去打吉安,你看隊伍已經向吉安開去了!李文林說,那也只好這樣了。

  當時,吉安周圍都在紅軍控制下,已成為一座孤城,只靠贛江同外交通。十月四日晨,在贛西十多萬群眾和地方武裝配合下,紅一軍團向吉安發起總攻擊。當晚,守軍鄧英率部乘夜潛逃。紅軍勝利攻佔吉安城。接著,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和贛西南特委在城內舉行十萬人參加的群眾大會,慶祝吉安解放的勝利,成立以曾山為主席的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同時,組成李文林負責的中共江西省行動委員會。但在吉安也得到錯誤的情報,認為「各級指導機關,無論內外,多數為AB團、富農所充塞。」這導致了不久後發生的肅反中的嚴重錯誤。

  紅一方面軍佔領吉安後擴軍八千人,還建立起工兵隊,又連續攻克泰和、安福、吉水、峽江、新幹、清江等地,進行了土地革命,使贛江兩岸幾十個縣的紅色政權連成一片,紅軍得到了擴大。

  這時,國民黨軍隊已開始大批地向江西南昌集中,準備對紅軍發動「圍剿」,而紅一方面軍內部卻又爭論起攻下吉安後打不打南昌的問題來。不少幹部仍堅持按照中央原有決定去攻打南昌、九江。毛澤東從攻打長沙失利的教訓中已經認識到,這樣做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但又不便同中央決定和紅一方面軍內許多幹部的意見公開對抗,只能以「有計劃、有配合、有步驟地奪取南昌、九江」為理由,決定將部隊先向南昌以南的袁水流域推進,等待戰機。

  ⑨ 滕代遠:《談有關羅坊會議的情況》,《江西黨史資料》第6輯,第252頁。
  ⑩ 紅軍第一方面軍命令,1930年8月31日。
  ⑾關向應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發言記錄,1930年10月14日。
  ⑿第一軍團前委書記毛澤東給中央的報告,1930年9月17日。
  ⒀第一軍團前委書記毛澤東給中央的報告,1930年9月17日。
  ⒁滕代遠:《談有關羅坊會議的情況》,《江西黨史資料》第6輯,第254頁。
  ⒂中共中央關於再度佔領長沙的戰略與策略給長江局並轉湘省委、湘鄂贛前委及行委的信,1930年8月29日。
  ⒃毛澤東給南方局即轉中央信,1930年10月14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