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毛澤東傳 | 上頁 下頁 |
一四三 |
|
在邀請尼克松來中國這件事上,毛澤東試圖鞭策福特比為難他的成分要大些。毛澤東對美國的初選知之甚微;並且尼克松成行的最終決定是在聖克利門蒂而不是北京。毛澤東正在考慮一個更重大的問題:中國究竟應該重申同美國的關係,還是讓這種關係衰退,並進而同蘇聯謀求緩和? 當千百萬中國人民看到《人民日報》頭版上毛澤東與尼克松握手的照片時,這並非意味著批評福特,而是進一步確認美國對中國的重要性。 尼克松對美蘇緩和表示懷疑,這一點滿足了毛澤東。他在一次宴會的致辭中說,他認為「僅靠簽署一份原則性聲明或舉行一次外交會議」就能確保和平的想法是「天真的」。這種對討論歐洲安全問題的赫爾辛基會議的明顯批評,對毛澤東來說像音樂一般中聽,但對福特來說未必中聽。 美國問題也是與鄧小平的問題緊密聯繫的,這存在於毛澤東的頭腦中而不是在現實中。」而去年發生的兩段莫名其妙的插曲現已明朗化了。 尼克松受到了與兩個月前來訪的福特一樣的首腦級待遇。他與華國鋒談了6小時,在全世界僅能從零星的信息中瞭解這個人時,他卻成了研究這個人心理的第一位外國人。他還是第一位被允許以私人身份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答謝宴會的外賓。 鄧小平似乎與尼克松在進出於橫跨太平洋的旋轉門時鬧彆扭,尼克松(1972年)「進來」時,鄧小平剛好「出去」;而鄧小平(1973-1975年)「進來」時,尼克松又「出去」了;現在,尼克松趕來「進去」時,鄧小平又「出去」了。可以肯定,鄧小平對1976年的毛澤東來說是可疑分子。毛澤東從一個令人失望的同事身上發現不恰當地對蘇聯採取友好態度是一個錯誤。但這並不令人驚訝。這是毛澤東與党的首腦人物之間發生的一次大的衝突。 福特訪華前不久,受人喜愛的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突然被公開指責為有害的書,毛澤東認為這個農民造反的故事旨在宣傳「投降派」。他指出,《水滸傳》中的農民英雄宋江,根本不能稱為英雄。這一反他向來所持的觀點。當他在發這些批評性的嘮叨時,張玉鳳和講師盧荻在場。張玉鳳要盧荻記下毛澤東的話,以當作最高政策。北京開始傳出小道消息,鄧小平(也許還有他的某些軍界朋友)將要「投降」莫斯科,就像宋江假裝抵抗而最後「投降」皇帝一樣。 鄧小平對這種牽強附會的做法報之以嘲笑,對有關評《水滸傳》的問題,他輕蔑地說:「有些人聽見風就是雨。」 第二段插曲確是不同尋常。21個月前,中國在西北部扣留了一架蘇聯直升機上的全體成員,並一直被北京稱為「間諜」。然而,恰好在福特慢吞吞地回到家時,他們又突然被宣告無罪。中國政府說他們不是間諜,還給他們舉行大型宴會,並令人難以置信地把他們送回莫斯科。 由一再宣稱這些闖人者為間諜,到宣告他們無罪,北京以這種朝令夕改的做法對待一場間諜指控案,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史無前例的。當毛澤東和福特的高級會談失敗時,中國政府是否會改變對蘇聯的觀點呢? 似乎可以肯定,在福特的黯淡之行後,毛澤東並不贊成宣佈蘇聯的機組成員無罪。這件事只有可能是鄧小平,這位毛澤東當時的主管大員授權向莫斯科作出姿態。 最終,尼克松之行並不像美國報紙講的那樣損害了美中關係,但也不像毛澤東希望的那樣使中美關係得到較大促進(中國公眾的心態除外)。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尼克松就北京和華盛頓的關係作展望時引用了毛澤東的詞句。尼克松和毛澤東彼此的印象很深,他們似乎是在攀登個人的高峰,而未給外部世界帶來什麼變化。 對尼克松來說,這次訪問只是對1972年的那次作了一個懷舊的注腳。對毛澤東來說,尼克松之行不僅在於懷舊,而且也是他用力擲向政治局戰場的一顆手榴彈。 《人民日報》第一次發表了毛澤東對鄧小平的公開指責(「那個人從來不講階級鬥爭」)之後僅僅一周,毛澤東就聽說了半英里以外的天安門廣場發生平靜而緊張的示威的消息。 清明節是中國人緬懷去世親友的節日。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臺階上出現了悼念周恩來的花圈和詩詞,許多人都來觀看這一壯觀場面,這似乎無可非議。 但氣氛很緊張。有些詩遠不止是紀念周恩來,它們猛烈抨擊那些自周恩來去世後三個月以來猖撅異常的極左派。對毛澤東的前妻楊開慧的讚美就是給江青刮耳光。有人還提到一些怪物,如用「妖魔」一詞來戲弄姚文元。其寓言極微妙,但帶有爆炸性。 人們的第二個主題是對中國現狀的焦慮。「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有人站在「閒人莫入」的人民大會堂臺階上向群眾高聲問道:「中國向何處去?這是最大的問題。」 對毛澤東的批評可以說是暗藏的第三個主題。有篇文章說:「秦皇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而秦始皇是毛澤東心目中的英雄,不同于腐朽的孔子,他是一位常被讚揚的典型人物。在這朝氣蓬勃的示威中,蘊藏著對毛澤東的家長制的不滿。有一首詩以挑戰甚至是警告的口吻寫道:「中國已不再是過去的中國,人民也不是愚不可及。」 這已經不只是在紀念令人敬愛的周恩來了。這種巧妙做法,以其強勁之力把一部分民意吹入了毛澤東宮廷政治的灰暗大廳中。紀念碑前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有可能是對數月來極左派中傷鄧小平為「死不悔改的走資派」的最有力回擊。 來自廣場的消息剛剛傳出,他的侄兒毛遠新就轉告了毛澤東。毛澤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它們像一掛燃著的鞭炮,一個接一個地炸響了。北京當局把花圈從紀念碑前搬走了,這一舉動把一場平靜的悼念活動激化為騷亂,騷亂持續了14個小時,至少牽涉了10萬人。人們亂成一片,車輛被燒,近百人受傷。有個年輕人——清華大學的學生,無疑是極左派的追隨者,做了一個簡短演講,他硬說周恩來曾經數次犯了「反對毛主席」的罪行,他話沒講完就被一群憤怒的群眾抓住捆起來,在紀念碑臺階上被推上推下,直到他頭破血流。 政治局慌忙召開會議,決定撤銷鄧小平的一切職務,正式選舉華國鋒為總理,兼任党的第一副主席(一個新職務),這樣,華國鋒繼承毛澤東作為中國的領導人。所有這些都由毛澤東一手造成。 鄧小平未能成為政治上的可靠接班人,這是由於鄧小平的強硬作風,不合時宜的、務實主義的厄運所致。並無證據表明鄧小平是騷亂的幕後策劃者,北京市長如果沒有得到毛澤東的首肯,他是不會下令將花圈撤去的。這樣,騷亂肯定也不會發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