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 > 李志民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第四章 勝利與挫折(7)


  大湖坪整編後,彭德懷仍為紅三軍團軍團長,滕代遠仍為政治委員,鄧萍任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直轄三個師,由原紅五軍第一、二、三師合編為第四師(原紅一師為第十團,紅二師為第十一團,紅三師為第十二團);由原紅二十一軍一部、紅七軍一部和軍團特務營一部合編成第五師;由興國模範師改編成第六師。每師編三個團,每團編三個營,每營編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我因行走不便,分配到軍團教導營先任黨總支部書記兼政治教員,不久即任教導營政治委員。

  教導營直屬軍團領導,營長先為段連喜,不久由彭紹輝接任。教導營主要擔負培養營、連、排級軍政幹部的任務,平時,各部隊將優秀的基層幹部和士兵選送到教導營培養訓練,戰鬥中基層幹部傷亡較大,缺額時由教導營選派幹部補充,這就發揮了儲備幹部的作用。

  我剛到教導營時,教導營在甯都的賴村一帶根據地進行訓練,一九三三年七月後,我和彭紹輝營長即率教導營隨「東方軍」兩度入閩作戰,隨後參加第五次反「圍剿」戰鬥,邊戰鬥邊訓練,通過總結作戰經驗和政治工作經驗,提高幹部的軍政素質。

  §東方軍兩度入閩

  早在一九三二年六月二十日,蘇區中央局根據臨時中央六月五日的軍事訓令,作出了《關於爭取和完成江西及其鄰近省區革命首先勝利的決議》,要求「中央蘇區紅軍,應迅速地求得贛江流域的連續勝利,以奪取贛州、吉安、樟樹、南昌、九江等城市為目的」;並要求閩西蘇區「應以主力向閩北發展,造成廣大的蘇區,與贛東北蘇區打通,成為爭取江西首先勝利的東方一翼」。由於決議通過後不久,第四次反「圍剿」已經開始,紅軍主力未能入閩去爭取江西「東方一翼」的勝利,直到一九三三年七月才組成「東方軍」入閩。

  與「左」傾冒險主義的領導者不同,毛澤東同志根據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和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變後全國掀起抗日救亡熱潮的新形勢,積極提出紅一方面軍主力應當開向閩浙贛邊區,通過援助上海抗戰來組織抗日力量,開展政治攻勢,揭露蔣介石的賣國陰謀,以推動全國抗計高潮的發展,同時打通中央蘇區和閩浙贛邊區的聯繫,擴大蘇區,擴大紅軍,為以後反「圍剿」準備條件。可是「左」傾冒險主義的領導者不僅不採納毛澤東同志的意見,反而錯誤地給他加上「反對中央的進攻路線」、「遊擊主義」、「右傾保守主義」等大帽子,不斷排擠毛澤東同志對党和紅軍的正確領導。

  他們藉口政府工作的需要,讓毛澤東同志到蘇維埃中央政府工作,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初撤銷他的蘇區中央局書記的職務;下旬,在選舉毛澤東同志為中央蘇維埃主席的同時,免除了他的中革軍委主席的職務,只安排他為中革軍委十五名委員中的第十二名委員;一九三二年十月,又免去毛澤東同志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

  一九三三年一月,以博古為首的臨時黨中央在白區難以立足,被迫撤到了中央蘇區。五月十二日,中革軍委加委博古、項英為軍委委員,並以軍委主席朱德同志率第一方面軍在前方指揮作戰為由,委任項英代理中革軍委主席達八個月之久,指揮全國紅軍,使「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更直接地在蘇區和紅軍中得以推行。

  「左」傾冒險主義的領導者被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儘管每次勝利都是在周恩來、朱德同志堅決抵制中央的「左」傾錯誤指揮的情況下取得的,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但他們卻盲目地鼓吹這次勝利是執行他們的「正確的布爾塞維克的政治路線和實際工作」的結果,從而更助長其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錯誤,使「左」傾冒險主義在紅軍中氾濫成災。

  王明、博古和項英等人本來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特別是沒有指揮作戰的經驗,又絲毫不吸收粉碎敵人第一、二、三次「圍剿」的豐富經驗,更不重視戰場指揮者的實際經驗,不調查研究中央蘇區和中央紅軍的具體情況,盲目地主觀地提出許多「左」的口號,確定了許多不能實現的緊急任務:什麼「籌款百萬,赤化千里」,「創造百萬鐵的紅軍」,「打正規戰」,「全線出擊」,「兩個拳頭打人」等等,生硬照搬蘇聯的一套經驗。

  博古等人還竭力依靠、抬高其軍事顧問李德(德國人,原名奧托·布勞恩,一九三二年畢業於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曾在共產國際東方部工作,與王明關係較好。後被蘇聯情報機關派到中國東北做情報工作,因他在東北呆不住,轉到上海,被項英聘為軍事顧問),尤其是一九三三年十月李德從上海來到中央蘇區之後,博古、項英更是放手讓他掌握紅軍的實際指揮權,使他成為包攬軍委一切工作的「太上總司令」,從而實際上剝奪了周恩來同志、朱德同志的軍事指揮權。

  他們提出的所謂「兩個拳頭打人」,就是把紅一方面軍的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兩個主力部隊分開作戰,企圖在兩個戰略方向同時求勝。本來從一九三〇年八月組建紅一方面軍之後,一、三軍團在毛澤東、朱德等同志的領導、指揮下,從來沒有分開過。兩軍團並肩作戰,互相配合,擰成一股繩,所向披靡,形成一個無堅不摧的拳頭砸向敵人。但是,在「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兩個拳頭打人」的錯誤決策下,兩個主力部隊被分割,打擊敵人的力量被分散。一九三三年夏,他們害怕根據地的罎罎罐罐被敵人打爛,以一軍團為主組成中央軍,於江西的宜黃、樂安、南豐一線,正面牽制崇仁、金溪之敵,看守中央蘇區的北大門,使它失去機動靈活殲敵的機會,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一九三三年十二月第五次反「圍剿」期間,又一度以一軍團為主改組為「西方軍」,節節阻擊「圍剿」中央蘇區之敵,同樣失去機動作戰的機會)。

  同時,於一九三三年七月一日下令,以三軍團(暫缺紅六師)為主,包括福建的紅十九師組成東方軍,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滕代遠為政治委員。為配合作戰,還命令紅三十四師及閩贛軍區部分分區的地方武裝亦統歸彭、滕就近指揮。東方軍組成後,七月二日,紅三軍團即率紅四師、五師由江西廣昌的頭陂地區出發,分兩路經新安、丹溪和驛前、石城向福建進軍,於七月五日到達寧化以西地區集結,執行收復閩西被國民黨十九路軍侵佔的連城、新泉蘇區和開闢閩北新蘇區的戰鬥任務。實際上當時因為沒有紅一軍團的協同配合,東方軍雖然奮力苦戰,但孤軍奮鬥,搞得疲勞不堪,未能取得可能取得的最大勝利,這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

  東方軍雖然是「左」傾冒險主義的產物,但在紅一方面軍朱德總司令、周恩來總政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東方軍彭德懷、滕代遠和楊尚昆(滕於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因病調離後,楊接任政治委員)等同志的正確指揮下,全體指戰員英勇作戰,艱苦奮鬥,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仍然打了很多勝仗,殲滅了大量敵人,打開了一些城鎮,擴大了政治影響,擴大了紅軍,籌集了大量物資,部分地解決了中央蘇區和紅軍的穿衣、吃鹽等等困難。東方軍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