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兆基博士傳記 | 上頁 下頁 |
三五 |
|
(三)聯營公司之三——美麗華酒店企業有限公司 美麗華酒店於一九五七年成立,並於一九七0年成為上市公司,投資業務包括酒店、地產、飲食及旅遊,在香港、大陸及美國都有投資。該公司的主席,正是李兆基的多年好友何添。 美麗華最貴重的物業,是位於尖沙嘴彌敦道黃金地帶的地皮,地盤面積達十二萬二千平方呎,樓面面積一百六十萬平方呎,其上蓋分別為擁有五百個房間的美麗華酒店,及隔鄰的美麗華大廈、商場及戲院。面向彌敦道之商場正在加建,與原有商場相通,完成後將使該處美化不少,另有一番新景象。 美麗華酒店旗下一些現有之舊型物業將拆卸重建,如尖沙嘴諾士佛台六號前身為員工宿舍之已交吉物業,地皮三千七百平方呎,可建樓面為四萬平方呎,預計於一九九八年下半年建成,將可為集團帶來相當收益。 在大陸方面,美麗華亦是較早進入大陸投資的公司之一,在上海,該公司已完成了虹橋區的美麗華花園住宅項目,在廣州,亦已完成了天河區的廣發花園商住項目,兩個項目都獲得理想的銷售成績。 集團經營其他業務,如翠亨屯阝茶寮及美麗華旅運,都是香港人熟悉的名字。 美麗華酒店的主要優質資產由於位於最黃金尖沙嘴的龍頭地帶,價值日見上升,隨著租金及酒店收入的按年遞增,公司的前景十分看好。 三 國內地產 潛力深厚 (一九九六年—一九九七年) 李兆基在一九九六年的業務大方向,最為人矚目的其實是交到長子李家傑手上去營運的內地業務。 有目共睹的情勢是香港以至海外的企業界人士,主觀上,對中國政權的憂慮是日漸降低了,客觀上,外圍投資條件實在不理想,只有中國大陸是一個仍然公認是深具潛質的龐大市場。於是人人都對之虎視眈眈,而同時又是戰戰兢兢。 這種既愛且懼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 正如李兆基個人的經驗,當年在大陸解放之後,全部企業收歸國營,根本沒有生意可做。其後的「文化大革命」,對中國本身的損害之大,不堪回首,更難怪海外投資者聞之色變。 然而,經過這二十年的開放改革,行之有效,已經能打動到不少海外投資者的心,包括李兆基在內。 人們都在瞪著眼,看這個一向獨具慧眼、福至心靈的企業大亨在中國投資的遭遇與成敗如何,作為自己進軍新市場的試金石和定心丸。 他們父子在對中國發展企業的觀念和體會上是相當一致的。 在李家傑方面,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已能獲得與國內高層人物聯絡。換言之,很多有關生意問題,都能直接探討和協商。 在這些高層的接觸中,最重要是令李家傑對中國政權的認識和信任,他已明白到今時不同往日。 正如鄧小平曾一再講過的,中國需要長期的安定去做好內地的經濟建設。 他們父子明白內港經濟是唇齒相依,商業發展相輔相成的道理,而目前中國領導層的成熟和誠懇,形成了積極發展內地經濟和樂於與香港共同合作內港兩地的經濟與商業的發展。 長子李家傑在涉獵過海外的投資之後,更加珍惜內地市場。最難得的是,他對這個市場備有濃厚的嘗試興趣。 李家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開發內地市場,事在必行,開山劈石的工作責任重大,而且異常辛苦,並不容易找到合適人選挑此重擔。弟弟李家誠尚是年輕,適宜先在香港涉獵市場,吸收經驗,故而自己承擔內地市場的工作,是責無旁貸的。 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政局之下,李家父子已決定全心全意全情全力投資香港和內地,這是主流方針。長子李家傑既打理大陸市場並兼管香港業務,幼子李家誠則先行在香港站穩陣腳,助理父親工作。 十多年前,已作開路先鋒的香港工業家,在大陸投資設廠,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不失為對李家傑的借鑒和鼓勵。 自一九九三年以來,內地企業和在香港註冊的中資機構已經靈活運用香港市場加以發展,使他們在引進資金、現代企管技巧、市場人才等方面獲益良多。 這已經顯示出內地和香港市場日益加強溝通合作,互助互惠。 李兆基家族已在香港處於企業的領導地位,作為長於,應該承先啟後,發揚光大,努力在一個幅員廣大的中國領土上尋求事業的突破。 李家傑上承父志,不熟不做,自九十年代開始專攻內地地產。這幾年在內地選擇發展地點都是極具特色的。一俟時機成熟,接近收成時期,就計劃把恒基兆業(中國)上市。 李家傑父子明白中國要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新嘗試,故而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應該逐個省份的做起來,有些尚未成熟的市場必須押後,就如從前的香港,也不是一開始就風調雨順的,必須耐心按部就班發展。 在中國大陸地產投資的地點選擇相當重要,直至一九九六年,恒基(中國)已經在國內擁有二十多項地產發展項目。 其中最矚目的自然是耗資三十三億人民幣建在北京長安大街上、最繁忙的北京火車站側的那座集商貿、旅遊、寫字樓、公寓、酒店為一體共達三百余萬平方呎的大型綜合建築物恒基中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