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兆基博士傳記 | 上頁 下頁
三一


  這間醫院的地皮是李兆基早期以市價買入的。地皮面積為二十萬平方呎,准蓋面積三倍,即樓面面積六十萬呎。先行興建大約半數,即約三十萬平方呎,包括醫院大樓一座,內有病床二百一十二張;醫務中心一座,內有診症室及醫生寫字樓;員工宿舍一座,內有九十六個單位,另有地庫停車場車位約一百五十個,共投資約五億元。如果日後將尚餘未建的一半,加建完成,則病床將會增加至六百張,車位增至約三百個,總投資額便增至逾十億元。

  就在這仁安醫院計劃宣佈後不久,李兆基在高爾夫球場上碰到一班「波友」,人人都問他:

  「四哥,你有沒有計錯數?」

  「計錯數?」李兆基愕然。

  原來在香港經營私家醫院,蝕多賺少。朋友指出三種情況,問李兆基有沒有考慮過。

  其一,最近二十三年來未有過一間新建的私家醫院,現在只得仁安一間。無人染指的生意,證明一定是不好景,否則香港人的商業觸覺最敏銳,不可能錯過任何賺錢機會。

  其二,酒店每間房成本二三百萬元,私家醫院每間房成本四五百萬元,而酒店每天每間房收入約二千元,私家醫院每天每間房收入約一千元,相差又是一半。兼且酒店入住率有八九成,部分醫院約得四至五成,這又是另外相差一半。

  從盈利方面著眼,投資酒店比投資醫院回報率有天壤之別。

  其三,政府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五年五年內資助公共醫院醫療經費,由每年六十六億增至二百二十億,增長過速,做成公共醫院及私家醫院資源越來越懸殊,因而也頗嚴重地影響私家醫院的經營。

  這三種情況,其實李兆基老早了如指掌。

  事實上,仁安醫院這塊地皮是政府鑒於私家醫院短缺而特意批出來的,但幾度易手,仍未開始興建,就是「算盤打唔過」。

  然而,李兆基明知故犯是有他個人的一個想法。

  香港地小人多,經濟能力不弱,很多中上階層的人生育或是生病,都希望住到比較好的醫院去,但,就因為私家醫院經營困難,令這一撮人得不到方便。

  李兆基認為自己的財富是來自香港很多小康之家的信任與支持,回饋他們的方式又不同于支援貧苦大眾,若在缺乏私家醫院的地區設立一間為市民服務的醫務中心,其實是屬￿公益的事。況且他又得到中文大學李國章校長的指導,及阮中鎏醫生和李繼堯醫生等的協助,都是仁安的強心針。

  於是既不以賺錢為主,而以服務為宗旨,以能收支平衡為營運指標,就可以不建酒店而建私家醫院了。

  當李兆基在醫院開幕日頒發一個紀念金牌給當日出生的嬰兒父母時,他真是滿懷安慰的。

  回想大女兒佩雯出生,第一次抱著自己的骨肉時,李兆基就心想,生育兒女是婦女偉大的天職,能讓每一位臨盆的母親有一個舒服而安全的生產環境真是好事。

  仁安醫院在七月一日落成開幕,接著七月十八日,又有另一宗公益大事由李兆基鼎力捐助得以達成。

  李兆基在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五年悶聲不響就分別捐了五百萬元,合共一千萬元給香港青年協會,成立了李兆基青年交流基金,並獲香港政府稅務局正式承認為慈善信託機構。

  這個基金成立的目的,一如李兆基在成立典禮上所說:

  「要維持本港領先之經濟優越地位,必須好好地培訓培育新一代的青年去接班。

  「中國古語有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青年人能夠有機會,透過世界各地之交流活動,一方面加深認識自己祖國之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又實地瞭解其他國家不同的社會文化,不同的風俗習慣,可以擴展自己眼光,增廣自己見聞,舍短取長,對將來服務社會,就業辦事,大有幫助。」

  基金成立後,在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內舉辦十四項青年交流活動,地點遍及亞洲、非洲、歐洲及內地多個省市。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王艸易鳴表示,該項基金除舉辦外訪學習團,接待外地來訪的青年團體外,並會資助舉辦有關青年問題的國際性或地域性會議,設立貯存有關青年及青年服務的資料及數據,以及提供獎助學金,予有需要的青年進行交流活動。

  多年之前,他已選定了教育和醫療兩方面的公益作為他努力貢獻的範疇,李兆基一向做事定下目標,就絕少改變主意,定必逐步實現自己的理想。

  是年,李兆基繼成為順德市與廣州市的榮譽市民之後,又獲委為佛山市的榮譽市民,都在表揚他除了企業成就外,還的確關心香港市民和內地同胞的民生需要,經常予以捐獻扶持。

  十二 企業大獎 眾望所歸

  (一九九五年)

  《亞洲週刊》主辦的企業家成就年獎,一直都負令譽。

  週刊是一份亞太區具分量的、致力於推動亞洲華人國際經濟活動的刊物,他們每年推選出亞太多個地區的傑出華人企業家,對他們的卓越成就予以表彰,鼓勵更多華商為亞太區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此舉備受各地業內人士所注目。

  一九九五年香港區的企業家成就獎得主是恒基兆業集團主席李兆基博士。

  在一九九五年,以地產業為主的香港集團中,因地產市道淡靜,業績能跟恒基兆業集團媲美的沒有多少家。

  同年各區的企業家成就獎得主有臺灣的曹興誠、中國大陸的王安德、馬來西亞的楊忠禮和新加坡的郭令明。

  李兆基的成就其實早就踏出香港,涉足世界。

  自一九九四年開始,李兆基已成為美國福伯氏財經雜誌的封面人物,在世界富豪榜上名列前茅。

  回顧九十年代,恒基集團的營業額及盈利是逐年遞升,前者由一九九一年的三十八億元升至一九九五年的一百一十一點七億元,升幅達百分之一百九十三點九;後者更由一九九一年的二十億元升至一九九五年的七十點二八億元,升幅高達百分之二百五十一點四。資產值亦由一九九一年的一百七十五億跳升至一九九五年的六百七十九億元。全年派息一元八角,加送一元紅利,共為二元八角。

  身為大股東的李兆基自然在派息收益上,成為全球上市公司每年入息最多之一人。

  他獲得的股息收入一九九〇年是三點四億元,一九九一年是四億元,一九九二年是五點一億元,一九九三年是二十二點四億元,一九九四年是二十八點三億元,一九九五年則是三十點九億元,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五年,單是股息收入已近百億元了。(一九九六年李兆基的恒地股息更高達三十三點五億元,這就是說九十年代的最近四年內,李兆基個人所得的恒地股息總額已超逾百億元了。)

  這份驕人成績,使李兆基昂然步入一九九五年美國福伯氏雜誌的世界十大富豪之列,排名第七,資產值是六十五億美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