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兆基博士傳記 | 上頁 下頁
二四


  與友人攜手共事,三人行必有我師,更是很大的樂趣。

  李兆基是以輕鬆的心情,嚴謹的態度去參與新加坡的投資,而把更大的祈望放在與霍英東合作的番禹投資之上。

  這個合作計劃的投資者,除了恒地和霍英東之外,還包括番禹市政府和廣東省政府。

  計劃是開發番禹的洛溪新城,大量建造合適當地人士用途的龐大住宅樓宇,當然還有商場鋪位納入長期的收租項目。

  整個投資計劃,李兆基交給他的親信林高演負責。

  投資中國地產的概念早就在李兆基心上,這次的計劃無疑比前些年投資花園酒店和中國酒店規模更大,並且更直接參與實際營運經銷工作。

  恒地看好大陸地產市場,因為中國人口共有十二億,只要每日有五十億個生產小時,就已是全球獨一無二的。估計內地發展至二十一世紀,國民經濟應可進入「小康」階段。

  若認為目前仍屬燒冷灶的階段,也是值得嘗試的,因為可能發展的空間之大,可能回收盈利之豐,真是在世界其他各地所絕無僅有的。

  事實顯示李兆基眼光獨到。

  恒地在一九八八年投資番禹洛溪新城一千四百萬元。

  恒地在一九八八年投資番禹一千四百萬元,實際的回籠盈利在一九九一年報七百二十八萬元,一九九二年報一千一百七十萬元,一九九三年報二幹五百五十萬元,一九九四年報七百四十萬元,一九九五年報四百五十六萬元,一九九六年報一百八十六萬元,合共五千八百三十萬元。

  而尚未發展的土地還有三十八萬餘平方米,容積率為一點八倍,可建樓面為七百三十五萬平方呎,恒地占百分之二十五股權計,約值港幣八千七百五十萬元。

  未出售之住宅及商鋪,屬恒地名下的估值為三千萬元。

  此外收租之地鋪物業共有二萬零一百八十四平方米,收租商場物業又有一萬六千平方米,恒地可以穩收二千八百五十萬元。

  投資該個地盤,初期只為一千四百萬元,但自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六年,為期八年的時間,估約共賺一億四千六百萬元,能有十餘倍的利潤。可見適當的投資十分重要。

  五 能征慣戰 舉重若輕

  (一九八九年)

  香港地產市道自一九八五年起回升,速度相當快,至一九八七年底,雖因全球股災導致本城樓宇一度受挫,但只沉寂了一個時期,很快又復蘇活躍起來。

  一九八九年的樓價較一九八四年時大約平均上升了約百分之一百三十。

  是年平均售價以每平方呎計,港島住宅為一千七百零四元,九龍住宅為一千四百零七元,新界住宅為一千三百一十元。至於工廠大廈平均售價則為一千一百一十九元,甲級寫字樓之平均租金則徘徊在每平方呎三十元左右。

  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不錯,是給香港市道做成困擾,可是,當時以為香港地產從此會一蹶不振,甚至認為會有一段長時期沉寂的人,最終都「大跌眼鏡」。

  是次的地產風潮只是一個極短時期,顯著的影響是使去勢甚速的一九八八年樓宇炒風放緩下來,而實際樓價並沒有大跌。

  這顯示出香港人的經濟貯備相當穩健,每個手上有物業的家庭,仍然有充足的融資以應付經濟風浪和不時之需。

  香港已經是一個商業成熟的城市,也因為戰後四十年來經歷的波浪不少,有點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最重要的是,香港商界仍然凝聚了一群對中國政府和內地經濟信任的力量。

  於是一九八九年的地產,不錯,在七月份反應最激烈,樓價下跌百分之二十,之後就止跌回穩,到一九八九年底至一九九〇年初就已有緩緩再升的跡象。

  因有一九八三年應付困境的經驗,這次的地產風潮對恒基兆業更是不成問題。

  第五章 高峰

  一 養精蓄銳 待機出擊

  (一九九〇年)

  如果說:

  五十年代是李兆基的摸索期,

  六十年代是李兆基的奮鬥期,

  七十年代是李兆基的成長期,

  八十年代是李兆基的發達期,

  那麼,九十年代是李兆基的高峰期。

  一九九〇年初的他,實力與名望已經在香港以至亞洲相當顯赫。

  無人會否認他是穩居香港十大首富和十大知名企業家之行列。

  一踏進九十年代,李兆基採取很審慎的態度去觀察周圍環境包括國際投資氣候,以為集團和家族籌劃前途大計。

  一九九〇年度因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海灣危機,大戰一觸即發,世界各國金融觀察家都對全球經濟看淡。

  於是外圍股市全面大幅下挫,港股敏感地被波及以致下跌二至四成。

  李兆基本人認為「伊科」問題不會一發不可收拾,對香港前景更是滿懷信心的。

  他當然沒有受內外圍的影響而不發展正常業務。正如他一直在人前人後解釋,各行各業中最長線投資的生意就是地產。房產事業的生產期至銷售期相當長,由政府拍賣土地,到畫則起樓,再而至出租出售,首尾最起碼要四年時間。如果地皮不是由拍賣而來,靠收購舊樓改建,則更需要長達六至七年光景才能見到煥然一新的大廈面世。

  地產發展這行業絕對不是即食面,不可以今日好景,就搭棚建築,到樓宇落成,屆時可能又是另一番新景象了。故此,從事地產業務是不能以一九九七年為界限。

  李兆基有別於其他某些地產公司,他視恒基兆業為樓宇工廠,工廠假期除了春節之外,是一年到頭都不會想到停工的。只會不斷的生產,不斷的銷售,不斷的再投資、再生產、再銷售。總之要價廉物美,貨如輪轉,不著重於收租。

  然而,這個既定的宗旨,一直施行,也有緩急之分,輕重之別。

  那就是說從買入「原料」,到設計興建「製成品」,再而銷售或出租,有很多工序。

  哪一個工序在哪一個時間應該加速進行,哪一個階段要拖慢完成,就是最高的調控技巧。

  全看總舵主的頭腦是否精明,手法是否靈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