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兆基博士傳記 | 上頁 下頁
二三


  同樣,恒基兆業買入謝菲道的一塊地皮,在並湊過程中,努力找到搭通洛克道的一個小地盤,連成一片,那麼就成了洛克道的物業,價格就比謝菲道高得多了。

  這跟在羅便臣道並樓,終而搭通了幹德道,以幹德道為新樓門牌是一樣的。這樣,整幢樓宇的價錢就攀升了。

  熟悉政府建樓條例的李兆基,更加明白一塊普通市區住宅地皮在沒有單邊時,建築比例可能只是八倍,但兩面單邊就可增至九倍,三面單邊更是十倍。為此能把一幅無單邊地皮,向左右前後繼續努力,終成為三面單邊的話,等於平白多得兩倍面積。故此,並樓成功就可以獲得厚利。

  恒基兆業的出色並樓成績,近這十年還可以列舉的有如下地盤(大部分是分層樓宇,「每間」由數個業主佔有,「每幢」由數十個業主佔有)

  香港區計有:

  一.宏安道共八間,面積八千五百二十五平方呎。
  二.洛克道與謝菲道共十間,面積八千零二十三平方呎。
  三.渣華道共七間,面積九千一百五十三平方呎。
  四.羅便臣道七間和幹德道一幢,面積二萬六千一百七十三平方呎。
  五.萬茂台共八間,面積一萬三千六百八十平方呎。
  六.士美菲路共二幢,面積七千三百九十五平方呎。
  七.幹德道一幢和羅便臣道三間,面積三萬四千二百九十七平方呎。
  八.德輔道西共七間,面積一萬零三百三十三平方呎。
  九.羅便臣道四間和西摩道兩幢,共面積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五平方呎。
  十.德輔道中共十間,面積八千六百八十六平方呎。
  十一.德輔道中及永樂街共十五間,面積一萬二千九百六十八平方呎。
  十二.宏安道和電器道共二十八間,面積三萬零五十三平方呎。
  十三.西摩道兩幢和四間,共面積一萬七千六百三十六平方呎。
  十四.石水渠街、大道東及太原街共二十九間,面積二萬二千七百二十八平方呎。
  十五.英輝台共七間,面積一萬一千二百八十一平方呎。
  十六.寶雲道兩幢,面積四萬七千九百三十七平方呎。
  十七.春秧街共九間,面積九千五百一十八平方呎。
  十八.渣華道共五間,面積七千零三十六平方呎。
  十九.英皇道一幢,面積九千一百二十平方呎。
  二十.堅道及寶華街共八間,面積一萬二千八百一十八平方呎。
  二十一.麥當勞道一幢,面積一萬零五百九十七平方呎。

  九龍區計有:

  一.渡船街共十間,面積七千三百九十九平方呎。
  二.德興街二幢,面積一萬零八百八十四平方呎。
  三.昌華街及青山道共十一間,面積一萬一千五百八十三平方呎。
  四.南昌街的九間,面積共八千六百二十五平方呎。
  五.棉登徑及白蘭軒道共十五間,面積一萬九千零五一十三平方呎。
  六.雙喜街一幢,面積一萬零四百五十平方呎。
  七.太子道及景福街一幢,面積一萬八千零五十平方呎。
  八.大有街一幢,面積一萬五千四百平方呎。

  新界區則有元朗大馬路共八間,面積七千九百四十九平方呎。

  在香港,是寸金尺土。

  因而,李兆基是寸土必爭,哪怕是一寸土地幾番心機和千百回的奔波與周轉。

  誰說億萬富豪的財富不是心血和勤勞的結晶。

  四 國內國外 牛刀小試

  (一九八八年)

  恒基兆業每個月都有經理例會,在會上,同事最怕聽到李兆基提出,在市場內有哪一家地產發展商的建築效率比恒基兆業快。

  而偏巧這些資料李兆基都了如指掌。

  到如今,都沒有人知道李兆基為什麼如此神通廣大,他完全知道業務上的各個對手的強弱之處,城內各大型樓宇落成的快慢尤其在他洞悉之中。

  對集團公司角色的分配,李兆基亦作出了調整。他把恒發清晰地改為「洋行」式來經營,除既為控股公司外,並將收租物業撥進恒發,使得每年均有固定的經常性收益。

  這個調動,無疑提高了恒發的市場地位。

  李兆基相信,香港有名企業的大行在今日之前是英資獨領風騷,但在今日之後,由華人控股的「行」,將在香港漸居領導地位,而且漸漸會令國際投資者矚目。

  事實上,香港華資企業家的卓越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在五十、六十年代,菲律賓、印尼、新馬泰的華僑財富與成就,都淩駕在香港人之上。

  但這個大勢在七十年代已慢慢有所轉移,過渡到八十年代,香港華資企業家的實力在亞洲已是聲勢顯赫,不容忽視的。

  一踏進九十年代,香港富豪在相當穩健雄厚的底子下,財富與成就已能淩駕在菲律賓、印尼、新馬泰富豪之上。

  香港企業家叱吒風雲、顧盼生輝的時代已經開始了,因為他們不論財富累積、企業影響力、國際聲望等都有足夠的條件在亞洲遙遙領先。

  立足香港,放眼世界是李兆基事業發展的一貫宗旨。

  當香港的基礎穩定之後,不妨向周圍探索機會。

  但有一點是李兆基始終堅持的,香港之外的投資,除中國內地作另類處理之外,其餘地方,小嘗即可,並無雷厲進攻的打算。

  故而,當一班談得來的商界友好如李嘉誠、鄭裕彤、邵逸夫、曹文錦、周文軒等請李兆基加盟,一起投資新加坡,興建規模龐大的會議展覽中心,李兆基也就欣然答允。

  通過一個投資去觀望當地的經濟發展,基本上是值得嘗試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