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兆基博士傳記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若以香港目前的房價和租值計算,每年可有八至九厘的收入,比海外的紐約、東京還要出色。 由此,李兆基依然看好香港地產的後市。 但由於股票跌得過分,而樓價相對地跌得不足,很可能還要觀望一個時期,讓土地原料的價格跌到穀底,然後才入貨未遲。 在一九八七年尾與一九八八年初,李兆基以手上的換地權益書,預計從政府批出的每季三十萬平方呎地皮中,可以有三分之一屬恒地所有,一年下來,總計共應有四百萬平方呎的上蓋樓面面積可供發展。於是對再買入原料地皮,並不過急。 他的這種謹慎入貨,卻隨時留意機會的營商態度,使他在一九八八年的五月又以相當便宜的價錢,斥資共三點五八億元買入一大批換地權益書。 一年之前,還在憂慮土地原料價格越來越昂貴,不知如何入貨的李兆基,竟然受惠於一九八七年的十月股市風暴,而入了一批平貨。 各人的運程不一,以致做成事業的興衰,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如李兆基,的確明白生意的成敗在於謀定而後動,要低買高賣,是不可以盲目跟風,亦不能衝動魯莽的。 二 穩定繁榮 成竹在胸 (一九八八年) 自從《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簽署之後,中國實行一國兩制的誠意,漸漸被很多香港以至海外人士接納和信任。 尤其是商界中人,對中國實施四化,厲行市場經濟的決心,普遍欣賞。 李兆基通過各種渠道的接觸,使他對鄧小平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概念,充滿信心。 在投資策略上,李兆基並不是完全否定分散投資,只是知道分散投資有其吃虧的地方。 他亦相當客觀的拿香港的投資環境跟海外的相比,的確是香港優勝得多。 就以李兆基調查所得的美國物業收租市道為例吧 在彼邦以物業收租的成本高昂至難以接受,包括政府徵稅每年一次、大廈管理費(一般約為月租的四分之一)、經紀介紹租戶之傭金(通常要收兩個月的租金作為傭金)、要給予房租客的裝修津貼,以及免租期等,合共的支出,可以使收租的大廈首兩年全無進賬。 就是一般的寫字樓,假如每聽毛租收入為二十元,在扣除了各種費用之後,實收只會淨得十一元。 此外,租約多是相當長期的,凍結資金之後,減弱活動的賺錢機會,這種間接損失更加難以計數。 反觀香港收租相當好之商場,一般租約期為二至三年。 商場在三年租約滿了之後,由於入住人口的有系統有秩序遞增,會變為生意滔滔不絕的暢旺場地,租金跳升百分之五十是等閒事。 李兆基也有分散投資,但投資比例很少。例如一九八八年他投資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博覽會舊址,場址占地面積共八百九十萬平方呎,可建之樓面面積為一千五百萬平方呎,其中住宅面積約占一千二百萬平方呎,商業面積約占三百萬平方呎,李兆基占是項投資百分之十五。除此之外,在鄰近唐人街處的「國際村」地盤,全為李兆基名下所有。「國際村」地盤面積達四十六萬平方呎,可建之樓面面約為一百六十萬平方呎,分作多期發展,將提供一千四百個住宅單位,二千三百個地下停車場車位,四十六萬平方呎之零售鋪位,酒樓食肆及其他各行各業的商業空間。建築工程自開始以來,進展相當順利,首期名為巴黎閣已於一九九五年落成入夥。 加拿大的地產投資只屬李兆基個人名下,恒基集團始終集中投資香港。 李兆基在一九八七年已注意到中國資金有慢慢流入香港市場的趨勢,這對香港地產前景更為有利。 是年開始,中國廣東省以及沿海省份,已有資金在香港購買物業,多作收租之用。 香港目前的租金跟其他國際大城市比較,還不算是高不可攀,換言之,尚有進展之潛力。 李兆基暗地裡計算,充滿信心地認定在往後的十年,內地在香港投資物業大有可能取代日、英、美各個國家。 這個預測當然以中國的四化改革和經濟開放為基礎。 而且既然對一國兩制深具信心,中國竭心盡志保存香港,使之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持續繁榮穩定的話,因此沒有理由不令地產業欣欣向榮。 與此同時,香港政府為了解決市民居住問題,已經推行貸款新政策,資助公屋居民購買私人發展的住宅樓宇,雖然貸款額只有五萬元一個單位,在這近期樓價仍節節上升之環境中起不了什麼作用,但到底是一個鼓勵置業的具體政策,對樓宇的保值有良性影響。 經過這種市場現象的分析,李兆基在這一兩年的建屋政策,仍然是以適合大眾口味的中小型樓宇為業務重心。 他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對每一個地盤的圖則都參與意見。 他看著特為中小家庭而設,日漸受歡迎的七百呎左右的樓宇圖則,就對則師說: 「中小家庭很少會在家裡招呼親朋戚友,同事互相拜訪的情況亦不多,有什麼喜慶宴會,都是光顧酒樓茶室,因此客飯廳反而不必太大。多出幾十呎設一個浴室放在主人房裡,就更有特色了。」 誰個中等人家一天工作勞累回家,不想夫婦二人躺在床上,一邊休息閒談,一邊看電視。主人房兼有浴室,自成一國,更是便捷。 因此,中小型樓宇的主人房開始設計為套房,又是李兆基匠心獨運而最終證明大受歡迎的方式。 是年,澳門東亞大學頒贈工商管理學博士學位給李兆基,表示對他在香港商界的卓越成就致以崇高敬意。 三 並樓行動 神乎其技 (一九八八年) 收購舊樓及換地權益書得來的土地貯備,恒基地產在香港地產界是無人能出其右的。 而其實更有趣,也更奇情曲折的爭取土地貯備手法,是李兆基一直主持兼堅持的並樓大行動。 知道李兆基如何去把一層層、一幢幢的舊樓並湊成一個大地盤,拆遷改建成一大座巍峨的新廈,就會更清楚、也會更佩服李兆基為何可以穩坐香港地產大王的寶座了。 幾十年來,李兆基並舊樓的行動無數。 他習慣在市區看到最旺地點有什麼舊樓,就發散線報去調查該等樓宇的業主是誰。 李兆基是兵強將勇的主帥,助他打贏一場並樓大戰役的,不一定全是他集團內的全職職員,而其實大多都是在市場內有很多資料和消息的地產經紀。 心甘情願地為李兆基效忠的經紀實在為數甚眾,主要是李兆基從不尅扣「軍糧」。 很多地產公司的老闆,最捨不得就是經紀傭金,一幅地皮或一宗樓宇買賣,到最終講成價了,那些老闆就會對經紀說: 「對方不肯減價,那就減你的經紀傭金吧,否則就不成交了。」 他們就是拿准了經紀寧願少拿傭金也比做不成生意好的心理,占他們的便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