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兆基博士傳記 | 上頁 下頁
二〇


  尤其在一九八六年,銀行利息低的環境下,更應從速把給客戶的貸款轉讓給銀行。

  作為恒基兆業集團的掌舵人,他清楚自己的這一條船的營運性質和目的,不能把一間地產發展公司慢慢變為一間財務信貸機構。

  利用息率低,市道回升,一九八六年的恒基大計是把開售地盤增加一倍。

  一九八四年內開售的地盤總額十六個,樓面面積約共一百萬平方呎。

  一九八五年內開售的地盤為十四個,樓面面積約共一百二十萬平方呎。

  李兆基在一九八六年給下屬的業務指標是要有二十九個開售樓盤,即等於一九八四年及一九八五年之總和。

  大約估計可以在上半年開售十二個樓盤,樓面面積約一百五十萬平方呎。下半年則開售十七個樓盤,樓面面積約為一百五十萬平方呎,合共要出售約三百萬平方呎的房產。

  如果這個指標順利達到,則是年的公司溢利可能作三級跳,相當可觀。

  要完成這個年內的盈利目標,李兆基還指出了一個技術性的問題,就是必須掌握交地盤與建築施工日期。售樓日期及入夥日期。如果每個環節都拖延,勢必會影響到利潤收益和資金回流。

  要令廣大投資者及國際投資基金認識恒地股份,明瞭該股的優良質素及升值潛力,是需要長時間的推介,不厭其煩地接受基金及報界的訪問,提高透明度及盈利預測的可靠性,林高演及他的同事,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功夫,公司年報亦每年作出準確的業績預測,漸漸恒地的股份更多人認識,雖然股價由於客觀因素並未脫幅跳升,但已漸成基金的寵兒。

  李兆基於是開始另一個重要的集團策略,先將所有的準備功夫做足,待時機一旦成熟,隨時可以發行新股集資。

  他的這個部署,在一九八七年中就已生效。

  恒地成功地引用了上市法例中那條「發行不超過百分之十新股條例」,在自己全盤策劃之下,發行新股一成。

  結果即時就集資八億三千余萬元。

  這次集資的得心應手全因細心研究了上市集資法例而靈活運用所致。

  是次集資林高演的保密功夫做得百分之百妥當,先後只不過閉門苦幹數小時,消息全無外泄,且還避免了繁複而且昂貴的上市程序。

  經過了這次經歷,恒基兆業集團開始循著一個既定的、可以活學活用的市場遊戲規則,謀求更壯大的成長。

  以下的一個十年,就更見李兆基的才華和本事了。

  第四章 成功

  一 預見股災 勝算在握

  (一九八七年)

  八十年代末的香港華資集團實力強勁,且具靈活性,李兆基在一九八七年曾參與過收購香港置地的事件,與李嘉誠、鄭裕彤和榮智健聯手出價,到最後關頭,被置地遊說,終於念著香港置地畢竟在香港有長遠歷史,四位華資企業鉅子便同意放棄這個轟動一時的收購置地計劃。

  同年,東亞銀行的董事局,由李國寶為代表,隆而重之地邀請李兆基進入東亞銀行的董事局出任董事之職。

  兼任了銀行董事,可見李兆基在香港企業界的地位更上一層樓了。

  他也決不是圖個虛名就算的人,一向處事認真的他,自從戴上了銀行董事的桂冠之後,非常積極地留意香港的銀行業務,經常向與他熟諳的銀行家如何添、廖烈智和溫超元等求教,吸取經驗,以能對香港銀行業務有更多認識,可以對東亞銀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溫超元看到李兆基加入東亞銀行董事局,還幽他一默說:

  「你別真的當銀行家當出癮頭來,就打算收購一家銀行呢!」

  李兆基也隨即笑著答道:

  「你放心,我不會做銀行老闆,如果我做了銀行老闆,就不方便向市面上數十間銀行借錢了。」

  李兆基的眼光敏銳,個性如銀行家風格,相當穩健。

  例如在一九八七年的下半年,香港經濟過熱,港島住宅樓價已經平均超逾每平方呎一千元,股市更是雷厲上揚,市場人士大多興奮,只有李兆基感覺到社會經濟會有隱憂。

  他跟林高演從九月份開始,就已經認真地研究整個市場走勢。

  李兆基有一個工作習慣,他一般是很能耐心地聽下屬給他分析、條陳、建議,靜聽完對方的意見之後,他的腦就活像電腦般,把輸入的所有資料與數據,貯存過濾,然後很快地得出一個答案。

  林高演當時把外圍證券的走勢、經濟過熱的現象和股市炒風過勁的情況報導之後,李兆基心上已經有數。從這件事上,他對這位得力要員的敏銳眼光和慎密頭腦,也讚賞不已。

  當天他對林高演的指示是:

  「聰明而謹慎的人既然知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最應該在這個時候就得出貨了,免得走避不及。別忘了還有恆指期貨對大市的拖連作用,更是可大可小。」

  果然十月十九日,香港受到美股大跌的影響,恒生指數由上個交易日之三千七百八十三點二零狂瀉四百二十點,報三幹三百六十三點二,是恒生指數創建二十三年來跌幅最大的一天。

  翌日,聯合交易所宣佈停市四天。

  股市重開的當天是二十六日,恒生指數仍在一天之內狂瀉一千一百二十點,報二千二百四十一點六九,為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日跌幅,股份平均跌了百分之三十

  市場經過這次嚴重的跌市打擊,的確是風聲鶴唳。

  樓市因而會被拖累,這原本是意料中事。

  然而,這場風暴波及房產價格只及百分之十至十五,優質物業的跌幅更低,是比較出人意表的。

  李兆基的分析是:近年地產的升幅仍然有空間,未曾有風駛盡艃。

  香港股票跌了五成,樓宇只跌了一成,可見地產的承接力仍然存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