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兆基博士傳記 | 上頁 下頁 |
三 |
|
「我們如果經過『止』、『定』、『靜』、『安』、『慮』。『得』六個階段的深思熟慮,就會產生攻必勝、戰必克的效果。比方說,一個人只有一塊錢做生意,那就只有買進一塊錢的貨。賺了固然開心,萬一蝕了也就算了。要知道適可而『止』,才不至訪惶無主,從而身心鎮『定』,才不受邪惡念頭侵襲,便可明心見性,思想寧『靜』,自然氣定神閑,理得心『安』,這時從容處事,更能周詳考『慮』,且可策劃將來事業發展,自然成就可『得』。」 梁惠民聽了小兆基的這番領悟,不單感動,而且感慨。 當時已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觸發到大戰爆發之後了,正值國家多難,戰情日益緊張,到處風聲鶴唳,民不聊生。 國家多一個人才,就如多一個希望。 願意畢生從事教育工作的梁惠民,目睹在自己門下漸漸成長的李兆基,真是百感交集。他握著小兆基的手,道: 「將來你長大了,勢必會為中華民族爭光。」 五 遭遇賊劫 畢生難忘 (一九三九年) 日治時代,饑荒遍地之外,地方治安也壞到極點。 這無疑是有因有果、互相牽連的道理。人窮了,饑餓了,別無其他辦法可想時,就想到強搶劫掠。 當時直闖民居、打家劫舍的案子無日無之,認真來說,家家戶戶都避無可避。 良民無計可施之餘,凡是受過賊匪洗劫的房舍,就在大門外張貼一紙,清楚明白地寫上: 「某月某日某夜某時被劫一空,請移玉步,以免徒勞無功。」 經營金鋪銀號的李介甫早已作出兩種防範,其一是搬離祖居,移居於另外一處地方,免被賊匪上門光顧。 那個暫時租住的地方實際上是收藏財物的倉庫,有堅固的牆壁和鐵門,四面均有空間環繞,宛如護城河似的,只有中間倉庫才是供住宿的地方。 萬一有火災或搶掠,那四面空間是緩衝地帶,可閉門堅守,比較能拖延時間,以等待救援。 其二是李介甫在收鋪後,就把金鋪銀號的值錢之物全部放到一條長長的布腰帶之內,讓李兆基纏在腰間。 李兆基每晚真是名副其實的腰纏萬貫,隨著父親和數個夥計,步行回暫居的倉庫去。 是晚,飯後整裝,李兆基把那條「內涵」豐富的豬腸帶捆紮好之後,就齊齊踏上歸途去。 之所以要最小年紀的李兆基晚晚肩負重任,就是覺得他是小孩,易於掩人耳目。萬一遇上劫匪,也不會以他為搜索的對象。 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這晚,李介甫一行數眾,在中途就中伏。刹那間,從四方八面擁出黑壓壓的一群人,把李介甫等團團圍住,荷槍實彈,實行洗劫。 李兆基這孩子身手靈活,靜悄悄地從人群中逃走出去,正沒命地奔跑,希望賊匪不會分散注意力在他身上。 可惜,仍有兩三個彪形大賊不肯放過這條漏網的小魚,直把李兆基追入窮巷。 走投無路的他,前是銅牆鐵壁難於跨越,後則惡兵窮寇隨時掩至。 有生以來從未試過有絕望感覺的李兆基,此刻一個轉身,面對著兇神惡煞、賤肉橫生、手執槍械的匪徒,一個強烈的念頭湧現李兆基的腦際: 「人,只要能活下去,留得青山在,有什麼困難也是可以解決的。」 終於,賊匪一把將他揪起,撕破了他的上衣,搜出了那纏在腰間的豬腸帶,繼而一掌把他推跌在地,三步並作兩步就跑個沒影兒了。 李介甫父子劫後重逢,百感交集,苦不堪言。 被洗劫一空之後,最辛苦的是翌日返鋪開門營業時,要面對本錢周轉不靈的困難,眼看父親把「鋪頭」的剩餘物資以及瑣碎雜物拿去變賣,李兆基覺得異常難堪。 終於,父子兩人同心合力,把變賣所得,從頭再苦幹起來。 這次經歷是李兆基畢生難忘的教訓。自此之後,他就明白到意外經常會突然而至,有機會就要額外勤奮工作以求積聚,廣東俗語所謂「好天揾埋落雨柴」是對的。 六 舊錢變新 轉弱為強 (一九四〇年—一九四二年) 中國開始八年的艱苦抗戰。 抗戰期間,不少的中國人都激勵自己,要在苦難。困迫、狼狽、饑謹之中掙扎屹立起來,包括李兆基在內。 日治時代,在順德有很多手上屯積金器的農民,被迫著把金器變賣,以維持生活。此外,不少在香港及海外工作的華僑,也要匯錢回鄉接濟家人。 故此,李介甫父子認為在順德經營金鋪銀號,兼做匯兌和貨幣金銀買賣的生意是大有可為的。李家並沒有動過遷徙到港澳謀出路的念頭。 如何緊抓著這些難得的機會去發揚光大,成了李兆基朝思暮想的問題。 淪陷初期,紙幣買賣依然活躍。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的大洋紙,在市面仍有使用,人們抱有長久擁有大洋紙至光復之日,仍能使用之希望,故此喜歡完整光潔易於保存的大洋紙。當時市面流通的中央銀行紙幣如有殘缺,例如穿孔、崩角、有鏽跡或有污穢,就不通用了。最受歡迎的是「直板」、「順直」、「次直」等。交收紙幣時,總要經過一番手續,精挑細選之後,往往有兩三成不合格而要退回去。這些不受歡迎的紙幣,價值只有原價的六成至七成。面對著那一大堆亂糟糟、汙兮兮的紙幣,如何使它們增值及流通呢? 大約在一九四一年,有一天李兆基經過家裡的天井出門之時,看到了婢僕在洗滌著一大盤衣服,他驀然茅塞頓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