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呂正操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一一九 |
|
第六章 情系鐵道 一、抗美援朝 鐵路是現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是物質生產的一個重要部門。中國興建鐵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一八七六年七月三日,吳淞鐵路上海至江灣段通車營業,這是外國人在中國修建並營業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中國領土上出現的第一條鐵路。一九九年十月二日,京張鐵路(自北京豐台至河北省張家口)通車,這是在會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主持下建成的,開創了中國人靠自身力量修建鐵路的新紀元。辛亥革命後,一九一二年九月十二日,孫中山先生出任全國鐵路督辦,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十年內完成十萬英里鐵路修建的宏大的實業計劃。但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計劃是根本無法實現的。舊中國鐵路從一八七六年算起,到一九四九年人民政權接管全國大陸鐵路時止,在七十三年的時間裡修建並留存下來的鐵路僅有二萬多公里,而其中能夠維持通車的僅有一萬多公里。舊中國鐵路先天不足,基礎薄弱,畸形、落後,不僅數量少,分佈偏(絕大部分分佈在東北和東部沿海地區),而且標準雜,質量低,管理分割,運營落後。尤其是遭受長期戰爭的破壞,千瘡百孔,支離破碎。 建國伊始,百廢待興。鐵道部立即著手新中國鐵路事業的創建。當時,解放戰爭尚未完全結束,緊接著抗美援朝戰爭又開始。首先是接管鐵路,搶修搶運,服從革命戰爭的需要,進一步統一管理全國鐵路的修建和運輸。在「解放軍打到哪裡,鐵路就修到哪裡」的口號鼓舞下,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下,廣大鐵路職工和鐵道兵團指戰員,及時地完成了各項搶修搶運的任務,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全國的解放戰爭。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底,大陸上原有主要鐵路均由鐵道部接管,並基本修復,連接成一個整體,通車營業的鐵路已達二萬一千八百一十公里。 一九五年,朝鮮戰爭爆發。 十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入朝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十一月二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任命我兼任軍委運輸司令員。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抗美援朝的指示,鐵道部從戰時軍事運輸的需要出發,迅速組成兩支隊伍。一是由鐵道兵團的大部組成的志願軍鐵道兵團和鐵路工程部門組成的鐵路工程總隊,分赴朝鮮鐵路各線,擔負搶修任務;二是由鐵路運輸部門職工組成的志願援朝大隊,深入朝鮮鐵路各站段,與朝方共同管理軍事運輸工作。同時,還從全路選調一批職工支援東北地區的鐵路工作,以建設鞏固的後方基地。 十一月四日,周恩來同志致函楊立三、滕代遠並告陳雲、薄一波:所有軍事運輸計劃必須經中財委批准,應先軍用後財經;如遇特殊情況而發生孰先孰後問題時,「得提交我來解決」。 十二月十九日,周總理審改《中央軍委關於東北鐵路運輸實行軍事管制的指示》,指出:「今後東北一切運輸包括軍事、貿易等物資在內,一律須經過軍運司令部批准實施」,由東北軍區軍運司令員劉居英、政委余光生統一指揮。 這是周總理為保證及時將抗美援朝軍用物資運到朝鮮戰場而採取的重要措施。 劉居英,曾任哈爾濱鐵路局局長,中長鐵路中方局長。研究司令員人選時,有人提出劉居英是不是太年輕了一點,怕他「頂不住」朝鮮戰場殘酷的環境。可周總理卻說:「可以試試嘛,相信劉居英一定能幹好。」後來,朝鮮戰爭結束,劉居英完成任務回國,周總理見到他,第一句話就是:「你還真頂住了。」劉居英回國後,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副院長。這所軍事學院在五十年代非常有名,是許多學子嚮往的地方。院長是聞名中外的陳賡大將。 一九五一年一月,在東北軍區召開的志願軍第一屆後勤會議上,提出要在朝鮮戰場上「建設鐵路、公路、水路相結合,火車、汽車、手推車相結合,快裝、快卸、快運相結合,搶運、搶修和防空相結合,縱貫道路和橫貫道路相結合的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為實現這個總的目標,會後又從全國增調大量人力、物力進入朝鮮,使鐵路的搶修搶運能力得到不斷加強。 我作為鐵道部副部長和中央軍委運輸司令,抗美援朝時,在周總理和聶榮臻代總參謀長直接領導下工作。我曾多次去朝鮮,會見中國人民志願軍彭德懷司令員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首相,向他們彙報請示工作,並在戰地現場指導搶修鐵路和搞好物資運輸。 當時,美軍實行「絞殺戰」,把百分之九十的空軍力量用來轟炸我方的交通運輸線,妄圖封鎖交通,斷絕後勤供應。 美機日夜狂轟濫炸。鐵道,鋼軌橫飛。橋樑,炸成兩截。車站,一片瓦礫。中朝軍民英勇頑強,冒險搶修,但還是經常出現搶修和運輸脫節的現象。有時剛剛修通鐵路,火車開上去,就脫軌了,只好又拉回來,影響了前方的物資供應。 彭德懷同志向北京發電告急:「饑無食,寒無衣。」為此,周總理在情況緊急時,經常夜裡十二點前後,要給我來電話,或把我找去,詢問鐵路修復的情形。有時到淩晨四五點鐘,周總理還要給我來電話,查問通了多少車,車上裝的什麼物資以及裝車、卸車的情形。有時,他還直接和前方指揮所通電話,瞭解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加以指導。直到聽說物資運上去了,他才放心。 戰爭中的鐵路搶修搶運工作,是在美機的瘋狂轟炸與嚴重破壞之下進行的。搶修部隊為達到快修速通的目的,爭取更多的通車時間,創造了許多特殊的搶修方法。 先通後固。從應急出發,採用較低標準,快速搶救,在通車的過程中再行加固。 先易後難。先修施工較易的便橋、便線以維持通車。 確保重點。在車站、橋樑和關鍵地段加強力量配備,保證一旦被炸,即可迅速搶通。 預有準備。根據鐵路建築物的特點和敵機轟炸規律,設想不同程度的破壞情況,預先做好搶修的各項準備,還修建一些隱蔽的迂回線、便橋,在必要時開通啟用。 運輸工作則以「快」為中心,爭分奪秒,突擊搶運,以贏得更多的通車時間,和提高各個單位時間內的通過車數。除儘量在國內編組整列直達列車外,還採用「片面運輸」、續行行車和合併運轉相結合的行車方法,發揮搶運的突擊作用;利用小站代替大站分散作業,迂回線路繞行,「頂牛過江」(機車不過橋,在橋樑兩端用機車推送和接取車輛)等應急措施,搶過重點目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