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梁羽生傳奇 | 上頁 下頁
二五


  據考,遠古的時候,巫官掌管禦敵和祭祖——這無疑是兩項大權在握的政治事物。史官逐漸代替了巫官之後,史官的職責之中依舊殘留著參與社稷大事的功能,這也就是歷史學家與崇尚政治情緒的廣大中國人的政治情懷的始源。

  所以,喜歡梁羽生作品的讀者,有許多都是為他所杜撰編造的優美的政治歷史童話所吸引而沉醉其中的。

  張丹楓既是梁羽生的理想,也是他們的最愛。

  他挑起了他們蘊藏已深的愛國情懷,以及日漸被凡塵掩蓋的高潔情操。

  梁羽生是把張丹楓放在國家的命運和一個家族稱霸雄心的尖銳矛盾中描寫的。他的先祖,其實和明太祖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他們都曾逐鹿中原,張家先祖以私鹽販子而崛起,卻敗於叫化子出身的朱元璋,被朱元璋沉屍長江。所建立的大周,也已風流雲散,僅在蘇州留下了快活林舊居和一個藏寶點。

  張家的後代,直到張丹楓的父親張宗周也以復仇為念,遠避蒙古,數代幫助瓦刺整軍經武,欲借瓦刺兵力與明朝再爭江山。為此,不惜惡待明朝派去的使者,又鬧出了一場蘇武牧羊二十年的新公案。雲靖一家家破人亡,全是拜張宗周所賜……正所謂,國仇未報,家仇又添。

  張丹楓作為張家第三代,肩上所負的重擔當是苦不堪言:明朝天子固然要防範他,雲家後代亦要追殺他,而瓦刺國王也不見得會重用他。何況瓦刺國中還有一個居心叵測、兇殘毒辣的太師也先在處處設梗,事事刁難?張丹楓可謂是步步驚心,時時留意。

  他的俠士風度正是在這種蒺藜滿布的環境中體現出來的,在幾代人的苦心經營中,在殘酷的現實提醒下,他漸漸看穿了父祖輩們為一家一姓爭天下,不惜借助外族的做法,是狹窄自私、不顧百姓死生存亡和國家社稷利益的。為此,在明朝內憂外患的深重危機下,他幫助曾留下一代英名于世的於謙抗擊蒙古軍的入侵。憑著一身驚人武功,滔滔辯才,肩負國家民族重任,奔波于塞北中原之間,屢建奇功。

  他的名士風格也是在刀光劍影中確立的,在作品的第三回中,他才顯身,顯身之後有好長時間又神龍見首不見尾。他胸有丘壑,卻從不矯情飾俗;能歌善飲,卻不見輕浮;俠骨柔腸,卻充溢浩然正氣。

  他的不拘性情,讓人想起了同樣善哭縱酒的另一典型——晉時代的名士阮籍,但他又絕不似阮籍以及稽康等人的消極避世。

  他的才調高華,讓人想起了長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大才子李白,但他又沒有李白的過於恃才傲物。

  他的心胸見識,讓人想起了《虯髯客傳》中的那位見李世民即「推抨斂首」的真漢子。但虯髯客獻資產助李世民,是迫於「天命不可違」,張丹楓的獻出藏寶,卻是為了社稷平穩,蒼生安寧。

  所以,熟知梁羽生的龍飛立才在他的《劍氣蕭心梁羽生》中對此大加讚賞,說梁羽生的張丹楓要比虯髯客境界更高一籌。

  所以,當七十年代的香港佳視首播《萍蹤俠影錄》連續劇時,千萬觀眾都為陳強所扮演的張丹楓著迷。

  在讀者和觀眾心目中,張丹楓首先是一位民族英雄,他所被大眾看重的,也是他的俠骨,而不是柔腸,雖然其實他二美兼備。

  如此,雲蕾等人的形象豈不成了陪襯?

  【家國情仇】

  家與國之間,如何自處?
  愛與恨之間,如何把握?

  梁羽生的作品,是比較少去精心編撰純粹的武林故事的。他也寫綠林大盜,也寫江湖兒女,但那往往是為他在外敵入侵、農民起義、政治動亂中捐軀赴國難的偉丈夫。大英雄而附設的。他們只是綠葉,陪襯的是張丹楓之類的紅花。

  這種風格,有好處,也有不足。

  好處在於,主要角色一開場就光彩照人,從頭到尾都集正義、勇敢、智慧和美德於一身,確實形象突出,且很容易挑起讀者的閱讀激情。並從而引發出人人心底上都有的但在尋常時態並不那麼顯露的審美情愫,諸如:公正、誠實、自由、勇敢、助人為樂、慷慨赴難的莊嚴等等。

  人類有時候是要借助外在的一些東西去重新激活、支撐自己的。

  在武俠小說的領域裡,梁羽生的作品無疑最有條件擔負起此種使命。

  而缺陷在於,對主要人物的美化,度要把握得很好,否則,亦容易導致讀者的疏離。

  雖然在很久遠的時候,即有「簡單即美」的命題,但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上看,此命題往往僅在哲學意義上成立,卻很難在實踐的層面上得到推崇。

  人類是崇尚越複雜越好的的動物。

  例證之一:

  遠古的人類是不穿衣服的;在伊甸園中的亞當與夏娃,也僅僅是以稀少的無花果葉遮掩一下,便過著自由自在和無拘無束的生活。越到後來,人類越來越走向虛假、張揚、擺闊,甘心情願地受化工製品對身體的束縛、壓迫,以至變形。不僅光燦燦如花葉般的綢緞類不穿了,連讓人很容易聯想到田野上的微風細雨、五彩的陽光,真正的與肌膚溫柔相親的布衣也不穿了,反而去鍾情那些晴綸、滌綸甚至是橡膠塑料製品,越加重生命過程中的緊張、拘謹與壓抑、異化。

  例證之二:

  日本的典籍裡,有一則日本禪師和中國禪師釋禪的故事。

  那時候,中國的禪師正和日本禪師同游獺戶內海,那位日本禪師在這之前是曾經到過中國,親炙過中國山水的。所以,在他們自己國土清潔的海面上,他很自豪地對中國禪師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