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魯迅 | 上頁 下頁
一五


  資產階級所領導的辛亥革命的不徹底,在各方面都逐漸顯露出來。許多投機分子混進了革命陣營,一躍而為新貴,攀折革命的花木,採摘革命的果實;這塊剛剛掛起的「民國」招牌,不等到塗飾的新漆脫落,它的舊相就顯露出來了。一些真正的革命志士反而遭到了猜忌和暗害。光復會的主要領導人陶煥卿,在南京的一家醫院的病床上,被上海都督陳其美暗殺了。

  在教育部裡,魯迅幾乎無事可做。於是,他就利用這時間抄書。他從當時國內藏書最為豐富的南京蟠龍的國學圖書館借來《沈下賢文集》,抄出了其中的《湘中怨辭》、《異夢錄》、《秦夢記》等篇,這些後來都編入他所輯錄的唐宋短篇小說集《唐宋傳奇集》裡。

  有時,魯迅也偶爾和他的舊時的同學,出去探訪一下過去駐防旗營的遺址,它已經成為一片瓦礫了,剩下的幾間破屋,門窗也都殘缺不全,情形十分淒涼。

  1912年5月,在臨時政府從南京遷往北京時,魯迅也隨教育部一同北上了。

  臨時政府的北遷,表示著剛剛奪取政權的資產階級的軟弱無力,他們面對著革命的敵人妥協投降了。

  袁世凱對於這次革命本來就是沒有誠意的。他有帝國主義撐腰,因而一個筋頭從清朝政府的北洋大臣,變成了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在「五色共和」的旗子下面,加緊向革命勢力進攻。他在暗中密密佈置爪牙,準備消滅當時的一切進步勢力。「莫談國事」的紙條貼滿了北京的茶館、酒樓、客棧。人民遭受殘酷的壓迫,到處充滿了殺機。魯迅在北京的這幾年裡,所看到的是如何「流了大家的血,將他浮上總統的寶位去」。袁世凱對革命者及其黨人,殺,殺,殺,只見受了嫌疑而被捕的青年送進去,卻不見他們活著走出來。

  魯迅到了北京後,住在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內的紹興會館。教育總長蔡元培就職後,即竭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他知道魯迅研究美術和教育,富有心得,所以請他擔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又被任命為僉事。魯迅在這樣的環境裡,無所作為,所以他仍舊抄書。在這「官場」及會館裡,魯迅碰到不少找他辦事、借錢、請求「旌表」的人。對於這些,他實在是不歡迎。魯迅就在這不安定的生活環境裡,陸續抄寫並且校勘了許多中國古代的典籍:更有系統地輯錄了散在各種「類書」中間的唐以前的古小說;六朝時代大詩人稽康的詩文集也是在這時開始校尋的。

  此外,魯迅又翻譯了一些關於論述兒童教育和美術教育問題的文章,但是他的更多的時間,卻是用在研究佛經和收集碑拓片上面。那出售舊書和碑帖拓片的地方——琉璃廠,差不多每隔幾天,他就要跑去一次。

  魯迅研究佛經,只是把它當作人類思想史上的材料來看待,作為一種哲學思想來研究的。從進化論的觀點看來,他認為歷史上那一種佛教的精神是已經過去了的東西,它是永遠不會復活起來的,而人類的進化則是無窮的。魯迅研究碑帖拓片,也有他自己的獨創的見解,過去一般人的研究,向來都把注意力放在文字上面,對於拓片上的圖畫,很少留意,而魯迅卻在這上面花了許多工夫。魯迅認為可以從中看出古代人民生活,是價值很高的古代藝術作品。

  過了4年,魯迅從原來的叫藤花館的地方移居到會館內的另一個叫補樹書屋的小院子裡。魯迅繼續他的輯錄、收集、研究工作。但他對於現在的生活越覺不滿了。

  魯迅感到特別寂寞。他認識到自己並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生活使魯迅和人民隔開了,而他卻深深地關心著人民的命運。辛亥革命是失敗了,而他對於這次革命曾經抱著很大的希望。他是要尋求一條出路的,可是出路又在哪裡呢?這寂寞難以忍耐,不可驅除;這寂寞使他感到悲憤,可當他冷靜地看看四周,他卻感到僅僅憤懣是沒有用的;經驗催促他,使他自己不斷地、深刻地反省著。

  然而,時代並沒有忘記魯迅,它殷勤而又關切地召喚著他。

  有一天發生的事情,使魯迅又拿起了他的武器——筆。並於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雜誌第四卷第5號上,發表了第一篇用白話寫的小說——《狂人日記》。並且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這天,魯迅正在抄古碑,一個老朋友走來了,他將手提的大皮包向桌上一放,脫下長衫,對面坐下來,因為怕狗,似乎心房還在怦怦地跳動。這人就是當時正在參加編輯《新青年》雜誌的錢玄同。

  「你抄這些有什麼用?」他翻開魯迅的古碑抄本問道。

  「沒有什麼用。」魯迅回答說。

  「那麼,你抄它是什麼意思呢?」

  「沒有什麼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一點文章……」

  魯迅懂得他的意思了,他們那時正在辦《新青年》雜誌,正竭力地尋求友軍。於是,魯迅便說道:「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

  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之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滅這鐵屋的希望。」

  是的,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煞的。這也給魯迅重新點燃了希望,希望在於未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