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人物傳記 > 梁實秋傳 | 上頁 下頁
第三章 人在旅途(9)


  其次,他又老老實實的承認自己確實在思想和做人上深受白壁德的「影響」:「我受他的影響不小,他使我踏上平實穩健的道路,」「我讀了他的書,上了他的課,突然感到他的見解平正通達而且切中時弊,」「我在學生時代寫的第一篇批評文字《中國現代文學之浪漫的趨勢》……《文學的紀律》、《文人有行》,以至於較後對於辛克萊《拜金藝術》的評論,都可以說是受了白璧德的影響。」直到八十年代,他猶不能忘情於半個多世紀前結識的這位老師。在回答記者提出的「影響我的幾部書」的問題時,把白璧德著《盧梭與浪漫主義》一書,列為自己受影響最大的八部書之一。梁實秋以上所說的話非常明確,不僅坦然承認受白璧德「影響」,而且概括地道出了所受影響的內容:平實穩健、平正通達。這八個字,可以說是此後樑實秋終生服膺的人生格言。

  現在,有必要對白璧德其人及其影響于梁實秋的具體情況作一較為詳細的說明了。

  白璧德是哈佛大學的著名教授,他的父親生長于中國的浙江寧波,這使他有可能較之一般外國學者對中國有更多的感性認識。事實上,他也的確「對中國有一份偏愛。」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深入瞭解,並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濃厚的興趣。據梁實秋說,「他對東方思想頗有淵源,他通曉梵文經典及儒家與老莊的著作。」單就學識而言,在哈佛學者群中,不能不說他是極出色的一位。

  他的不少著作在美國思想文化界有很大影響,其中較重要的有《文學與美國大學》、《新拉奧孔》、《盧梭與浪漫主義》、《法國近代文學批評大師》、《民主與領袖》、《論創作精神》等。他是一個典型的學院派,不寫則已,一寫就盡是高頭講章,「引經據典,腳注甚多,文筆雖然剛勁,讀來卻很吃力。」嚴肅有餘,活潑不足。

  在思想上,他是「一位與時代潮流不合的保守主義學者」。畢生宣揚並奉行所謂的「新人文主義」。在文學上則以「新古典主義」為旗幟。梁實秋說「他的主張可以一言以蔽之,察人物之別,嚴人禽之辨。他強調西哲理性自製的精神,孔氏克己復禮的教訓,釋氏內照反省的妙諦,」「他強調人生三境界,而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他有內心的理性控制,不令感情橫決。這就是他念念不忘的人性二元論。《中庸》所謂『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孔子所說的『克已複禮』,正是白璧德所樂於引證的道理。」但從梁實秋對他業師思想學說的這些闡發裡,實在不能不令人產生一個絕大的疑問:難道所謂的「新人文主義」就「新」在這些地方嗎?又是孔子的「克己復禮」,又是釋家的「內照反省」,還有《中庸》的命、性之論,此外再摻和一點「西哲」的「理性自製」,於是便做成了一味名叫「新人文主義」的高湯,也未免太滑稽了。難怪白璧德的思想在美國文化界影響盡有,但卻終其一生恓恓惶惶無論怎樣賣力氣推銷卻總也找不到一點市場,徒落個「保守」的結論告終。

  然而,使這位「新人文主義者」大可告慰的是,他在西方落落寡合,在東方古國卻覓到了知音。不願被人稱為「白璧德的門徒」的梁實秋,成為他思想學說的忠實繼承者,成為「白璧德學說中國學派」的「掌門人」。

  梁實秋正式同白璧德結識是在1924年進入哈佛大學讀書後。

  他所功讀的課程中,有白璧德主講的「十六世紀以後之文藝批評」一科。中國留學生中,給白璧德做過學生的,還有此後成為「學衡派」主將的吳宓,梅光迪以及張欣海等。梁實秋自謙他與白璧德「只從遊一年,實在是未窺堂奧」。

  但是,就在這短短的一年裡,梁實秋的思想認識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之前,同那個時代的一切覺醒青年一樣,他所擁有的,也主要只是一顆熾熱的心靈和無盡的熱情。他懷抱著天真純潔的憧憬與追求,積極奮發地投身於偉大的五四青年運動,意氣風發地參與了新文化運動。他曾象饑餓的人撲向麵包一樣,熱烈地向「德先生」和「賽先生」歡呼致意;他也曾努力創作過充滿著無限情熱的新文學作品。在那個永遠難以忘卻、永遠值得後人珍視嚮往的時代裡,他也留下了雖然不算突出卻也相當鮮明的風姿。

  然而,我們必須看到,梁實秋在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的一切活動,又始終是在他獨特的家庭教養和個性氣質的具體背景下展開的。這使他在社會一旦出現轉折時便立即回到自己固有的生活邏輯中來。

  我們常說五四時代精神,不錯,那個時代確實表現出一種曠古未有的精神特徵。不過,正如我們已從後來歷史發展看到的那樣,這種時代精神的爆發只是一個極短的歷史瞬間。一時間,歷史似乎集中起了無數人的意志和信念,象電光石火一般,爆發出了耀眼的光輝。一待這「一瞬間」消失,那體現了時代精神的集中意志也不復存在;當歷史再度恢復到常態的時候,那曾經非常統一、曾經振臂高呼過同一口號的「無數人」,也都紛紛如大夢初醒一般,逐漸回復到自己的生活軌道,開始了方向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人生追

  求了。這以後,整個社會分化成無數集團和單位更小的「實體」,很多人以集團的意志為意志,自覺地將自己統一於集團的利益之中;還有些人,始終堅持以自己的意志為意志,同樣認真地思索著、探求著、行進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