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梁漱溟傳 | 上頁 下頁 |
三八 |
|
§二、只發言,不行動 梁漱溟雖然遠離政治,埋頭著書立說,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對政治漠不關心,他十分固執地相信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自然也就相信中國的建設與發展必須依靠他才能順利進行。因此,他總是忍不住要去關注現實政治,忍不住要去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方案,以供國人參考。 基於以上考慮,他在1947年1月1日重慶《大公報》上發表了《政治的根本在文化》,指出,要解決政治問題不能就事論事,而應該從政治的根本——文化入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3月1日,梁在《觀察》上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問題要解決,必須要先解決每個中國人思想中的劣根性,即必須「樹立自己信用」,「力求彼此合作」。 1947年5月,國民參政會最後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梁漱溟的許多老朋友都希望參政會元老梁漱溟能夠參加。梁的老朋友、素有「和平老人」之美稱的張瀾親往勉仁書院邀請梁。梁漱溟出於對張的尊敬,加上在重慶辦學也得到過老人的許多幫助,便答應了。 但他同時聲明了自己的原則,即只發言,不行動;只呼籲和平,不奔走和平。從此,梁漱溟在學術研究的同時,又以「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心情同張瀾、黃炎培、許德懋等人一道為和平大聲疾呼。 當時,國內形勢已隨戰爭的發展而日趨明朗,國民黨在戰場上節節失利,而共產黨不但奪回了過去被侵佔的解放區,而且正著手於全面反攻的準備。軍事的失利使國民黨當局在政治上加強了高壓的政策,蓄意迫害敢於反對自己的異已。 民盟是第三方面的中堅組織,向來就敢於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對於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也不時發表文章指責、規勸,故而早被國民政府視為眼中釘。於是1947年秋,國民黨當局就著手準備,蓄謀解散民盟。張東蓀得知此消息後,立即致函梁漱溟,認為梁系民盟之元老,希望他能為保住民盟做些努力。出人意料的是,梁漱溟反勸張看開些,既然民盟已經起不到什麼作用,不如解散算了。並同時將此意奉告張瀾、黃炎培等民盟負責人。 10月27日,國民黨政府內政部以民盟「勾結共匪,參加叛亂」為藉口,宣佈民盟為非法組織。11月6日,民盟主席張瀾簽名發表中國民主同盟被迫解散通告,通告全體成員即日起一律停止政治活動,民盟總部負責人總辭職,總部亦於即日解散。梁漱溟立即在《大公報》上發表聲明退出組織。 梁漱溟這些出人意料的言行使得大家十分不解,甚至有不少人責怪梁變得軟弱,失去了昔日的錚錚鐵骨、浩然正氣。梁漱溟自有苦衷,但有口難言,感覺很委屈。多年後,他回憶此事時解釋說,自從發生那件「最內疚」的事使他退出政壇後,他一方面感到慚愧,一方面也不免對共產黨產生戒心,因而心情很複雜。「我知道國民黨是不行了,今天唯一強大勢力將在共產黨。過去我祈求國共合作,主要是對國民黨而說話,今後將須對共產黨說話。共產黨是不好說話的,說話不對他的意,就可以被認作敵人。而一徑遭到敵視,雖有善言亦難邀好的考慮。只有明白擺出來:我止於說話而不繼之以行動,止於是個人而無組織為後盾。那麼(沒有力量)不足重視,亦不引起敵視;他就可以放平了心聽我的話,對我的話才聽得入。這便是我的一番苦心。」或許,這就是梁漱溟只發言不行動以及主動退出民盟的原因,他並不是要以此討好國民黨,而是去刻意迎合共產黨,從而有更好地發揮作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