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梁漱溟傳 | 上頁 下頁
一四


  §第五章 開鄉治立國之新路

  §一、欲替中國開一條新路

  正當梁漱溟陷於苦悶而找不到出路之際,南方一種新興的民族自救運動開始了,這就是1924年的國民黨改組和國共第一次合作。這時,李大釗從廣東歸來,欣喜地向梁談了國共合作的意義和國民革命的局勢,給梁以一線希望的曙光。1925年,革命形勢更為樂觀,廣東局面漸趨統一。梁漱溟的許多朋友都投身革命之中,同時紛紛勸說梁也離開書齋,到社會上感覺那清新、活潑的時代氣息。

  但梁漱溟卻拒絕了,因為他還沒有在思想上解決自己的問題,不甘心就這樣盲目地投身社會。但如火如荼的廣東國民革命運動也感染了他,使他無法再關上房門,高談哲學與人生。於是,1926年初,他派弟子王平叔、黃艮庸、徐名鴻等前往廣東實地考察。

  不久,王、黃等人返回將一路所見所聞所感向梁作書面報告。梁漱溟只覺得幾年來因擾於心的雲翳一掃而光,從此對一向懷疑但不能斷然否定的「西洋把戲」

  徹底放棄,對中國傳統的立國之道更加堅信。經過這番考察論證,他相信自己已經找到了中國的出路,那便是鄉治立國。

  對於鄉治問題,梁漱溟早有所思考。早在1923年春,他在曹州中學講演時,就已經提出「農村立國」的說法,只是沒有系統論述,同時對於此觀點又不敢斷然肯定,一直在苦苦思索。直到1927年,梁漱溟才消除疑慮,並準備就此幹出一番事業。

  1927年5月,梁漱溟偕王平叔、黃艮庸南下,首先在上海會見了陳樞銘,暢談了自己的主張之後,便應李濟深之邀到了廣州。

  李濟深此時在廣東兼任總參謀長與總司令之職,屬￿實力派,和梁也是老朋友,他基本接受梁的主張,同意在廣東試辦鄉治。梁於是決心留在廣東,並代表李濟深擔任廣州政治分會建設委員會主席,不時參與李的其他政治事務。

  在廣東不到兩年的時間,是梁漱溟鄉治建設理論發展的重要時期。1928年,他曾在廣東試辦了一期鄉治講習所,分十次連續講演鄉治問題,影響較大。

  但至於鄉治的具體事務,卻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

  梁漱溟感到時機不夠成熟,於是主動要求先到各地考察鄉治工作的情況。


  §二、對各地鄉治工作的考察

  梁漱溟鄉治理論的提出,除了與他思想發展一脈相承外,不能說不是他準確把握了時代的脈搏,確實找到了中國問題的癥結所在。

  以農村為突破口解決中國問題,是當時社會各界的共識,但各派的主張和具體措施都不同。1929年2月,梁漱溟帶著馮炳奎、周用、馬毓健、倫國平等一行人離開廣東北上,參觀考察沿途各地鄉治工作的實況。首先抵達南京曉莊師範。

  曉莊鄉村師範學校是陶行知於1927年3月創辦的。他奉行儒家教育思想,教與學、知與行合一,和梁漱溟不謀而合。因此兩人初次見面就很相投,相談甚歡。在參觀之後,梁漱溟對陶的事業十分欽佩,提出向他借兵調將。陶行知欣然同意,當時就介紹潘一塵、張宗麟、楊效春給梁漱溟認識。這幾人後來都成為梁漱溟在山東鄉建學院的得力助手。

  隨後,梁漱溟又考察了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的江蘇昆山安亭鄉徐公橋試驗基地、晏陽初主辦的河北定縣翟城村試驗區和山西省的鄉村建設情況,並和閻錫山會唔,暢談了自己的鄉治理論和對山西村政的意見建議。

  1929年初,梁漱溟結束了對各地鄉村運動的考察,回到北京。一路的所見所聞使他的鄉治理論更加成熟,他認為各地所進行的鄉村建設都大小不同地存在種種問題。主要是只注一時一地而缺乏長遠的考慮和全域觀念,中國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解決問題必須由全域入手,統籌安排,協調並進。因此,圍繞中國之一問題的觀點,逐漸形成了他獨特的鄉治建設理論。梁漱溟希望能將自己近年來的心得寫成《中國民族之前途》,從政治、經濟和傳統文化幾個層面分析中華民族的前途,指出鄉治是中華民族的唯一出路,並提出自己鄉治的理論和具體措施。

  但由於種種原因,他當時並沒有完成,只是以單篇的形式單獨發表了一些觀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