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梁思成和林徽因 | 上頁 下頁
1.膝下愛子(2)


  我從橫濱時開始記事。我父親那時在編一本知識分子刊物新民叢報,
  我們就住在印刷所的二樓。我每天到華僑辦的大同學校附屬幼兒園去,教
  師全是日本女人,她們都十分慈祥和溫柔,就像媽媽和姐姐一樣。

  日本地震很多。每次發生地震的時候,那日本阿姨就抱我下樓,因為
  我媽媽是纏過腳的,下摟不太方便。

  我大約六歲的時候,我們搬到了須磨。我們在那裡住在一座華僑所有
  的別墅裡,它有一座大花園,連著一片直通海濱的松林。我父親把這地方
  叫做「雙濤園」,因為我們在這裡既能聽到波濤聲,又能聽到松林中的風
  聲。

  我同我的堂兄弟姐妹們從家裡徒步走到通往神戶的鐵路車站,去神戶
  同文學校上學。鐵路售票員對我們很好,即使我們只有一天沒去上學,他
  們也會擔心,第二天一定要問問發生了什麼事。

  暑假的時候全家都到海濱去游泳。一位退休的海軍軍官教孩子們潛泳。有一年夏天,父親的老師康有為來看他們了。孩子們不喜歡他的來到,因為他老是大聲而激烈地同他們的爸爸辯論。他們在海濱進行報復,潛泳到他身邊偷偷揪他的鬍子①。

  1911年革命勝利推翻了清政權,也使梁啟超不再需要流亡。他在1912年帶著全家回到中國。

  他們在天津的家是河邊意大利租界裡一所西式的房子。它是由石頭和灰磚砌成,兩層的樓房有許多屋子,住得下日益膨脹的梁家以及許多親戚和客人。後邊還有附屬房屋,是廚房、倉庫、病房,以及伺候梁家和維修房子所需的眾多僕人的住房。

  梁家從日本回來以後,又有了第二座,甚至更大的房子。由意大利建築師設計,用白色石頭砌成,這所房子有三層樓。上面兩層是給學者做藏書室用的,下層則是起居室、大廳、餐室,以及其它接待客人的地方,當然,更重要的是他的書房。根據中國學者的傳統,梁老先生給他自己取了一個奧秘的名字或者「雅號」,來標明他的著作。他取的是「飲冰老人」,而在他的新書房門上掛上一塊牌匾,叫「飲冰室」。這個「飲冰」的標簽顯然是出自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的典故:

  葉公子高將使于齊,問于仲尼……子……曰:「凡事若小若大,寡
  不道以歡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
  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
  內熱與!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
  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②

  梁啟超在面臨現代社會的許多難題的時候,顯然是認識到古代賢人子高的憂慮及其飲冰解決辦法的,而他在國學研究方面很可以和古代的子高媲美。

  在他們的天津家中,有一種思成很喜愛的家庭習俗。當父親在家的時候,全家每晚六點半都要坐在一張大圓桌的周圍。「當孩子們在大約二十分鐘內匆匆吃完晚飯時,父母親則啜飲著老酒。飲酒是慢吞吞的。大約總有一個小時,父親會談論他正在寫作的題目:詩人或其他人的傳記、歷史、政治哲學、古典文學、儒家學者、以及其他學派的學者。這時候他重又集中注意國學的研究。他早年頗為關注的外國問題,現在很少談論了。」

  幾年以後,有一次,在中學念書的第四個兒子思忠問了一個不大得體的問題:「為什麼一個著名的中國愛國者要在一個通商口岸的外國租界裡安家並造起書房和圖書室?」父親回答說:「別把私人的事情同國際事務攪在一起。除了我的家庭以外,我眼前主要關心的就是我的圖書室。我需要我的書,我必須使它們保持能用的狀態。比起放在可能被某些憤怒的學生不明智地放火燒掉的易燃的宮殿來,放在附近港口城市的外國租界裡可能更安全些。而要使用這些書,我必須有時住在它們的旁邊。」

  ①. 《人民中國》(東京)1964年6月號,第79-81頁。
  ②. 見《莊子·人間世》第二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