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梁思成和林徽因 | 上頁 下頁 |
1.膝下愛子(1) |
|
梁思成受到他父親梁啟超的巨大影響。他父親的顯赫、其思想和對他的關懷塑造了梁思成。兒子對父親的孝順仍然是每一個中國孩子的基本美德,但是對思成來說其原由卻非同一般。他的父親是1898年維新運動的領袖,當時,日本在1895年出人意料地打敗中國,而1898年初帝國主義列強奪取勢力範圍,使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險。這年夏天,梁啟超和他的老師康有為在一起,支持年輕的皇帝試圖通過激進的改革來拯救中國。維新由於保守派的政變而失敗後,他流亡到了日本。當時他還是一個二十五歲的廣東青年,一個早熟的學者和活動家,卻以其風行一時的著作正在成為同輩中出類拔蘋的精神領袖。 當時只有熟悉儒家經典的學者才配擔當使中國思想界現代化的重任,這種變革只能從儒家內部開始。這就使梁啟超具有了改革家的資格。他在日本出版了一系列的中文刊物,向具有革命思想的一代中國儒家學者介紹西方的學說。 他不到二十歲就同一位貴州女子李蕙仙結了婚,她比他大四歲。他們的婚姻是由她的長兄安排的。他是一位考官,對年輕的梁啟超在一次舉人考試中表現出來的才華十分激賞。除了她是她的階級中一位普通女子以外,她的其他情況鮮為人知。她的腳當然是纏過的,她的思想也同樣受到束縛。儘管同一位以探索和開拓更廣闊的世界為己任的丈夫生活在一起,她還是滿足於恪守自己的傳統。1893年她在廣東生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女兒思順。五年之後她帶著孩子到日本,和流亡中的丈夫團聚。 在梁啟超那些動盪的歲月之後,在日本的生活是相對安定的。女兒是掌上明珠,但對一位男性繼承人的迫切需要也是明擺著的。妻子很快又懷孕了,生下一個盼望中的男孩。但他生下來不久就死了。她當時已經三十多歲,只給這個家添過一個六歲的女孩。她的基本職責是很清楚的。於是她急於給梁啟超尋找一個能夠幫助傳宗接代的第二個妻子。那個年輕姑娘有十六七歲,既健康又活潑,只是不識字,一雙大腳也沒纏過。她是一個丫頭,小小年紀就買來,在家裡作為僕人養大。這個女人是做妻子的煞費苦心挑選的,她應該既能生養健康的孩子,又明白她在梁家低賤的地位及侍候人的職責。 然而最後還是李蕙仙生了一個男孩作繼承人。思成於1901年4月20日在東京出生。他活了下來並擔當起作為長子的責任,這種責任他在今後的困難歲月中一直承擔著。三年以後那第二夫人又生了一個男孩思永。男孩子們在孩提時代一同玩耍,進入青年時成為好朋友,成人以後他們都是馳名的學者。 那妻子生了第二個女兒思莊以後就不再生了。那第二夫人卻一直懷孩子,直到1929年梁啟超去世,緊接著他的第九個兒子在出生時夭折。在多年特別多產和有影響的寫作以後,父親的生命在五十六歲時過早地結束了。他一共有過十四個孩子,他們長大以後都成為有用的公民,其中有些還作出了出色的貢獻。 那第二夫人比妻子又多活了許多年。她畢生在梁家是一個在病中和健康時照拂每個人的主心骨,而作為回報,她也受到每個孩子的尊敬和愛戴。她來到這個學者家庭的時候還是文盲,乾脆就等她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才和他一起上學。她學會了讀書並且讀得富有表情。她不僅精通看護和管理家務,而且學會了游泳、滑旱冰、滾鐵環、編織、鉤花邊,會打橋牌、麻將,還學會了針灸。 對梁啟超來說,1898年到1912年流亡日本的年月充滿了各種活動。他繼續寫作、編輯和發表他的政治見解;他學習日本語並閱讀西方書籍的日文譯本。他廣泛地旅行,到夏威夷、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去會見華僑。思成對這些年的回憶是在一個安靜的家庭環境中的日常生活,和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們一起玩耍,由日本僕人照看,但進華僑學校。1964年他寫給一家日本出版物的一篇文章的片段用他自己的話來描述當時的情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