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一一九


  在戰爭年代,部隊中思想教育儘管非常及時、活躍,但主要是講政策、講形勢和任務,解決幹部戰士的一些現實思想問題。因受到條件限制,當時很難系統進行政治理論教育。新中國成立以後,軍隊進入了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只靠臨時的突擊性的時事政策教育和宣傳鼓動就很不夠了,還需要使廣大幹部懂得更多的革命理論,用以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

  一九五〇年底,總政治部召開了全軍第一次宣教文化工作會議。羅榮桓在會上指出,必須在各級幹部中有指導有系統地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政治理論教育。這是提高幹部政治覺悟水乎和工作能力的根本建設,是提高部隊戰鬥力,完成各項戰鬥任務的重要保證。一九五一年一月,總政治部根據羅榮桓的意見,制定了部隊政治教育的規劃,規定把政治理論教育做為政治工作的一項主要任務,建立在職幹部學習制度,加強學習領導。幹部按實際水平分別編組,規定初級班以階級觀點教育與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為主;中級班學習社會發展史、列寧主義基礎、党的建設;高級班學習毛澤東著作、聯共黨史、政治經濟學、思想方法論等。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全軍第二次宣教文化教育工作會議按照羅榮桓的意見,提出了「系統的、聯繫實際的、穩步前進的」幹部理論教育方針。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傅鐘副主任在全軍學校政治理論教育座談會上具體解釋了這一方針。針對有些幹部以為系統學習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而產生急躁情緒的狀況,他明確指出:「理論學習往往並不能象『立竿見影』那樣,所以,過分性急的要求是辦不到的。」傅鐘這一篇講話發表在《八一雜誌》上。當時,誰也不能料到九年後,當林彪大搞實用主義,提出學習毛澤東著作要立竿見影後,傅鐘這一段無可非議的話竟成為一條「罪狀」。

  一九五三年六月,總政治部又發佈了部隊幹部政治理論教育基本計劃大綱。「大綱」根據羅榮桓的意見,要求有計劃地學習中共黨史,以黨史為線索,系統地學習《毛澤東選集》。

  為了解決部隊中缺乏理論骨幹的問題,總政治部在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四年先後開辦了理論教員訓練班和宣傳幹部訓練班。宣傳幹部訓練班設在北京頤和園北宮門外的大有莊。生活條件雖然很差,但靠近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條件是很好的。四月二十四日,訓練班正式開學,肖華代表羅榮桓出席開學典禮,勉勵大家認真讀書思考,注意運用理論原則去分析回答實際問題。訓練班聘請了著名的理論家楊獻珍、範文瀾、艾思奇等擔任教員。還組織學員到天津、大連、鞍山、瀋陽等地的工廠參觀調查,使大家看到社會主義大生產的力量和前途。訓練班為部隊培養了八百多名理論骨幹。與此同時,各大軍區也先後按總政要求舉辦訓練班,共培訓了幾千名骨幹。

  有了正確的方針、明確的規劃和一定數量的理論學習骨幹,部隊在向文化進軍之後,又掀起了學習理論的高潮。幾年間,廣大幹部普遍學習了社會發展史、中共黨史和政治經濟學,取得了較好效果。

  ※第二十五章 在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征途中

  §創辦政治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各類院校陸續興辦後,有一些政工幹部給總政治部寫信,希望能有一個提高政工幹部政治理論水平和文化科學知識水平的場所。各大軍區也紛紛要求成立政治幹部學校,輪訓和培養政工幹部。羅榮桓考慮,要在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新形勢下,保持和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做好政治工作,就必須有大批能適合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需要的,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文化科學知識的政治工作幹部。培養這樣的幹部,象戰爭年代那樣,僅僅依靠實際鍛煉已經不夠了。必須要有繼承紅大和抗大傳統的,以培養各級政治幹部為宗旨的院校。為此,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三日,羅榮桓和傅鐘、肖華向毛澤東報告說:

  此次整編部隊,可以節餘大量政治工作幹部,部隊中亦深感連、營政工幹部質量低。為保存和提高政工幹部,各大軍區均要求成立一個能收五百至一千學員的政治幹部學校,專門培養營、連級政工幹部,並要求軍委開辦一輪訓師、團級政工幹部的高級政治幹部學校。我們感到此事極為需要,特呈請審核批准。

  第二天,毛澤東簽署同意,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都表示贊同。於是,在羅榮桓領導下,籌辦政治學院的工作便立即開始。首先,建立了由羅榮桓任主任、肖華和政治幹部部副部長王宗槐等七人參加的籌備委員會。校址定在北京西郊永定路的一片砂石地區。經過規劃設計,一九五三年六月四日破土動工。

  一九五四年,羅榮桓建議調曾在抗大長期任政治部主任的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莫文驊來政治學院工作。

  莫文驊一上班,羅榮桓便將他請到自己家裡,研究辦院方針。羅榮桓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學院培養的幹部要能擔負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中的領導工作,就必須從中國軍隊的實際出發,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要以研究中國革命問題為主,以研究人民軍隊政治工作建設為重點,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方針。通過學習理論,把廣大幹部在長期戰爭中積累的經驗總結起來,變為全軍共同財富。他要求學院要象毛澤東一九三九年為抗大題詞所說的那樣,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具有「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優良校風。

  羅榮桓指定莫文驊按上述思想制定了《辦院基本方案》,這一方案於八月間由軍委會議通過。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中央軍委任命羅榮桓兼任政治學院院長,肖華兼任第一副院長,莫文驊任第二副院長兼教育長。

  一九五五年二月十九日,政治學院速成系第一期舉行開課儀式。羅榮桓和新近到任的總政第一副主任譚政(原任中南軍區第三政委)以及傅鐘、肖華等總政領導人早早地就來到政治學院。他們在莫文驊陪同下,參觀了幾座已經竣工的學員樓、教學樓,還有用席子搭成的臨時食堂,然後來到也是由席子搭成的大棚子裡參加速成系的開課式。

  羅榮桓在全體學員的熱烈掌聲中走上了臨時用木板搭成的主席臺,巡視著台下一排排坐得整整齊齊的學員,其中有好多人他很熟悉。他們經過戰爭烽火的洗禮,如今已由放牛娃、紅小鬼變成了指揮一個軍、一個師的政工幹部。硝煙雖然在他們的眼角磨出了細細的魚尾紋,但是他們仍然很年青。他們現在剛剛洗去征塵,又坐到課堂上來了……他再看看坐在他身邊的譚政、肖華、傅鐘、莫文驊,不能不回憶起將近二十年前在保安、在延安的日日夜夜……

  大會開始,莫文驊請羅榮桓院長講話。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羅榮桓緩緩地走上講臺。他雙手下按,笑眯眯地說:「自己人嘛!拍幾下就是了,何必拍這麼長時間呢。」

  掌聲止歇,台下響起一陣象微風一樣的輕輕的笑聲。羅榮桓首先就速成系開學說了幾句話,滿懷深情地回憶道:

  政治學校過去是有過的。紅軍時代的末期是紅大,也就是紅軍大學。那時,我和譚政、莫文驊同志都是那裡的學生。抗日開始改為抗大。就是抗日軍政大學。傅鐘副主任曾擔任抗大的政治部主任。在保安的紅大,比起今天的政治學院來,是兩個不同的階段,政治學院比起過去的紅大規模大得多了。那時,沒有專職的領導幹部,領導幹部同時就是學員。那時,既沒有好的教室也沒有好的宿舍,沒有飯堂,吃飯和上課在一個地方。課堂裡只有教員有一張桌子,學生用的凳子就是石頭。生活非常艱苦。比起政治學院來差的太遠了。雖然那樣的困難,但我們感到非常愉快。也的確學到了不少東西。許多高級幹部都在政治上、思想上提高了一步。

  他反復強調,在保安那個時候,條件儘管和現在是不可比較,但那個學校的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卻是我們應該遵循和學習的。

  接著羅榮桓指出,政治學院的任務是培養合乎部隊正規化建設和國家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高級政治幹部。羅榮桓要求政治學院開展對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新時期的政治工作的研究,將軍隊政治工作「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一步,把它更加充實起來,總結起來」,以適應部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要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