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一八 |
|
從組建總幹部管理部開始,羅榮桓就強調要堅持党管幹部的原則。選調配備幹部,他總是要求按照任人唯賢的條件請各軍區選調,並徵求從各野戰軍調來的部長們的意見,力求照顧到各個野戰軍以及歷史上各個大軍區和各個方面軍的幹部。按照這樣的要求,一九五一年總幹部管理部從全軍抽調了三萬多名幹部,使各總部、各軍兵種、各院校的領導機構迅速而妥善地建立和健全起來。 為了正確地使用幹部,羅榮桓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和幹部工作部門,要全面地考核瞭解幹部,要有聯繫群眾、公道正派的作風。他指示總幹部部,不要只從檔案材料上去瞭解幹部,而要從實踐中瞭解幹部。他認為只有通過檢查工作,個別談話,聽取幹部的上級、同級、下級的反映,把各方面的看法綜合起來,才能瞭解幹部全面實際的情況,才能對幹部使用提出比較正確的意見。對此,羅榮桓自己一貫身體力行。他經常找幹部談話,瞭解他們的思想和工作,聽取他們的意見。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在配備總部、各軍區、各軍兵種、各院校領導幹部時,他曾同許多幹部作了談話。這些幹部多年後回憶起來仍然感到親切和溫暖。 羅榮桓歷來非常重視選拔新生力量。他說,配備幹部不要一律看資格,主要看幹部的德才,看有沒有發展前途。這是個帶方向性的問題。在他授意起草的總幹部部一九五一年工作總結中,就批評了那種提拔幹部只看何時入伍的論資排輩的現象,要求大膽破格地提拔那些德才兼備的年輕幹部,而不要受資歷的限制。 一九五〇年和一九五一年,為了培養各類專業人才,加速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在羅榮桓的倡議下,又在抗美援朝中號召大中學生參加軍事學校,吸收了大量青年知識分子。他們中很多人後來成為軍隊建設的骨幹。 §向文化進軍和政治理論教育 建設現代化的軍隊,必須提高指戰員的軍事素養。羅榮桓從當時解放軍的實際狀況出發,認為要提高部隊的軍事素養,首先應當抓文化教育。 解放軍指戰員主要來自工農。在舊社會,他們為了生活而在死亡線上掙扎,絕大多數人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參加革命後,戎馬倥傯,雖然也學了一些文化,但零零碎碎,不成系統。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指戰員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據統計,在戰士中初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八十%;在幹部中,高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六十八%,其中僅文盲和半文盲就占了三十%。不少連隊找個文書、司務長都很困難。部隊裝備了一些新式武器,幹部戰士學習技術也很吃力。一九五〇年六月,國民黨空軍轟炸上海。駐滬防空部隊雖然已經裝備了比較先進的高射炮,可是幹部戰士文化水平低,對它的性能和數據計算還不能熟練掌握,有時在戰鬥中就錯過了戰機,不能充分發揮武器作用。這種文化水平低的狀況和現代化建軍的要求,顯然是一個突出矛盾。軍隊的文化素質如果不提高到一定的水平,現代化建設就會落空。 羅榮桓緊緊抓住提高文化水平這一實現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突破口。一九五〇年,他主持總政制定了《關於在軍隊中實施文化教育的指示》,經毛澤東審閱並詳細修改後,於八月一日由軍委主席毛澤東簽署頒發全軍。決定全軍除執行規定的作戰任務和生產任務外,必須在一個相當時期內,著重學習文化,以提高文化為首要任務,使軍隊形成一個巨大的學校。《指示》規定部隊文化教育的方針是:「速成的、聯繫實際的、但又是正規的。」其中「但又是正規的」六個字為毛澤東所加。這個方針要求部隊要從實際出發,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實際有用的而又有系統的文化知識。 這是向文化進軍的一次大戰役,羅榮桓所領導的總政治部就是這次戰役的指揮部。為了保證這項戰略任務的勝利完成,全軍各級政治機關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規模巨大的思想動員工作和組織保證工作。「建軍備戰學文化」成為深入人心的口號。在很短時間內,全軍調配了文化教員五萬多人,陸續開辦了速成小學二百多所,速成中學六十多所,抽調大批骨幹包括有豐富戰鬥經驗的老幹部和英雄模範離職學習。在職人員也按文化水平組織不同班次參加學習。總政治部統一制定了具體的教育實施方案,編印了幾百萬冊各種文化學習課本,連學習用的紙張、黑板等物質保證也都做了具體安排。 一九五〇年十月,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羅榮桓除了同聶榮臻共同商量和處理大量軍委日常工作外,對部隊的文化教育仍然緊抓不放。在他授意下,總政治部提出了一九五一年文化教育實施方案。在要求文化教育應該圍繞戰爭和戰備需要的同時,繼續強調,在任何環境下,文化教育都是軍隊建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提高文化對提高軍事政治水平,完成作戰和戰備任務都有重要的意義。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中央軍委決定,從一九五二年六月至一九五三年五月,全軍教育訓練,除海、空軍及雷達部隊有文化者外,均執行以文化教育為主的方針,開展以掃盲為重點的學習運動,要求在一年內,掃除指戰員中的文盲,並將初小和高小畢業者分別提高到高小畢業和初中一年級的程度。為此,一九五二年,中央軍委又發出了《部隊文化教育大綱》。部隊迅速掀起了向文化進軍的熱潮。 這個時期,少數單位出現了行政管理和軍事紀律鬆懈的現象。有一個營在進行軍事演習的時候,一個小時隊伍還集合不起來。有個連隊火炮長期不擦,竟讓小鳥在炮筒裡壘了窩。有的幹部反映,這是因為文化教育搞多了。羅榮桓對這種情況作了具體的分析。他認為,不應該把嚴格的軍事管理與完成文化教育的任務對立起來。紀律鬆懈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長期存在遊擊習氣,在工作中缺乏嚴格的要求,不重視建立正規的生活秩序而造成的。當然,這和某些領導幹部對文化教育這個正確的方針在執行上發生了若干偏差,工作單打一,只抓文化學習,以及過多地抽幹部離職學習也有關係。因此,解決的辦法首先是加強教育,提高嚴格執行軍事紀律的自覺性,同時也要學會科學地安排工作。 這時,中南軍區政治部主任陶鑄到部隊做了調查。他在調查報告中指出,紀律鬆懈的現象過去也有,並不是文化教育的必然結果。加強軍事管理是必要的,但不能因此就放鬆了文化教育。羅榮桓建議軍委將陶鑄的調查報告批轉全軍,在批示中重申:以文化教育作為一個時期部隊訓練中心這一方針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取得成果。要在加強軍事管理的同時,繼續把全軍的文化教育向前推進。這一做法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 由於充分發動了群眾,在「向文化進軍」中湧現出許多有創造性的好經驗。西南軍區某軍文化幹事祁建華總結出了速成識字法,能在大約一百五十課時左右,使一般文盲初步會認會講一千五百到二千單字,受到群眾的歡迎。總政治部很快向全軍推廣了這個經驗。接著,速成寫字教學法、速成寫作教學法、速成算術教學法等行之有效的經驗也相繼湧現,總政治部也都及時作了介紹交流。這些來自群眾實踐的經驗,縮短了教學進程,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在普遍推廣和運用各種「速成」經驗的同時,羅榮桓又多次授意總政治部發出文電,提出,必須全面地、正確地理解和貫徹文化教育的方針。所謂速成,不只要「速」,更要「成」。要防止貪多冒進,只搞突擊不注意鞏固,只看眼前的需要不重視學習的系統性等偏向。各種「速成」的方法,都是在一定問題、一定程度上起作用,不能片面誇大,使它變成反科學的東西。所謂聯繫實際,應該從發展上去聯繫,不應該是短視的實用主義,這樣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在文化進軍中,羅榮桓始終抓住幹部這個重點。除了各級速成學校吸收大批幹部學文化以外,一九五三年底,根據羅榮桓的建議,軍委專門開辦了一個高幹文化班,輪訓了一批軍以上高級幹部。 到了一九五三年,經過全軍上下兩年多的努力,部隊文化水平狀況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全軍由原來八十%人員是初小以下文化水平普遍達到初小畢業以上,幹部絕大多數達到高小畢業至初中的水平。到一九五三年下半年以後,文化教育逐步轉入經常化,在鞏固的基礎上堅持下去,繼續提高。 羅榮桓在領導「向文化進軍」的同時,又抓了組織全軍幹部系統學習革命理論的工作。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