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
一一七 |
|
出國作戰,這在中國人民軍隊的歷史上是第一次。羅榮桓認為,出國部隊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必須充分注意這一特點。一九五一年,志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率志願軍戰鬥英雄歸國觀禮代表團回國參加國慶觀禮。在京期間,羅榮桓多次同杜談了這一問題。他說:志願軍必須做好團結工作,對內要團結各大軍區去的部隊,對外要尊重朝鮮勞動黨和政府,團結人民軍,做好群眾工作。要比在國內更加注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杜平提出,由於語言不通,群眾工作比國內難做。羅榮桓對他說:「志願軍語言不通,做群眾工作有困難,可以用挑水、掃地等行動去做,要通過廣大指戰員愛護朝鮮人民、愛護朝鮮的一草一木的實際行動去做。這種行動本身是比言辭更好的宣傳工作。為了使指戰員都能用實際行動做好群眾工作,必須在部隊進行深入的國際主義教育,使大家認識到做好群眾工作,不僅體現了軍民一致的原則,而且是維護中朝兩國兩黨團結的大事。」 五十年代初期,在解放戰爭後期作戰和抗美援朝的同時,部隊正逐步轉入和平時期的整編訓練:由單一兵種發展成多軍兵種的合成軍隊,由分散走向集中,由農村開進城市,由住民房到進駐營房……正處於承先啟後的轉變時期,工作十分繁重。 當時的代理總參謀長聶榮臻在回憶錄中說: 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特別是向西南進軍和大規模的剿匪,任務還很重,沿海的一些重要島嶼還有待解放,又要進軍西藏。軍隊一方面要向現代化正規化邁進,要加強軍兵種和軍事院校的建設;另方面又因為大規模的戰爭已漸趨結束,軍隊要精簡整編,成建制的眾多部隊要轉入到生產建設中去。軍隊工作真可以說是千頭萬緒。尤其是朝鮮戰爭爆發以後的一九五〇年下半年到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就更為緊張。 在這種緊張繁忙的工作中,羅榮桓和聶榮臻密切配合,妥善周到地處理了許許多多複雜的問題。對此,聶榮臻回憶道: 精簡整編和組建新的領導機構,都涉及到人的問題,許多事情離不開總政治部。在完成這項工作中,總參與總政配合得很好。當時羅榮桓同志是總政治部主任和總幹部部長,我們思想一致,很多問題兩人商量一下就定了,從來沒有扯皮現象。這是大規模精簡整編和組建新的領導機構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羅榮桓在平津戰役後便累倒了,但他同病魔進行了頑強鬥爭。為了能使高血壓、心絞痛得到緩解,他每天堅持散步。他身體虛弱,且比較胖,走起路來步履沉重。但每天都要走足一小時,方法是在路上記住一個標誌,一定要堅持走到那裡才回頭。出任總政治部主任和總幹部部長以後,他又帶病工作,擔子很重,經常到位於西皮市街(原址在現在的人民大會堂一帶)的總政機關辦公,到中南海居仁堂參加軍委召開的會議……然而,他的病體畢竟經不起拚命般的操勞。他的病時常發作,有時一個會開完了,他就得靠在沙發上休息好長時間,才能緩過勁來。 羅榮桓帶病堅持繁重工作的情況,引起毛澤東極大的關注。一九五〇年九月二十日,他在羅榮桓署名上報的一份幹部任命報告上寫道: 「榮桓同志,你宜少開會,甚至不開會,只和若干幹部談話及批閱文件,對你身體好些,否則難於持久,請考慮。」 毛澤東的批示體現了黨的親切關懷,羅榮桓對此自然非常感激,同時,也使他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他仍然在帶病堅持領導總政和總幹的全盤工作,掌握大政方針。為了充分發揚他的助手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同時也是為了使自己不致陷於忙亂的事務之中,羅榮桓大膽放手,讓他周圍的幹部各司其職,請肖華主持總政日常工作,請賴傳珠、徐立清等管總幹的日常工作,自己騰出時間來多考慮軍隊建設的一些重大問題。當時肖華、賴傳珠等凡遇重要的電報、文件,都送請羅榮桓審閱批示,至於工作中一般性的問題,就各自負責解決了。 §精簡整編和組建領導機構 新中國建立初期,羅榮桓的工作千頭萬緒,卻都圍繞著一個中心,這就是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軍隊建設首先碰到的一個問題是精簡整編。一九四九年底,解放軍已發展到五百五十萬人,但是除了少量海、空軍和特種兵外,絕大部分是步兵。部隊一方面是數量太多,與和平建設時期不相適應;另一方面是單一陸軍,現代化程度很低,與現代戰爭不相適應。因此,部隊按中央要求既要精簡一百五十萬人,使總的數量不超過四百萬,又要加強各軍兵種的建設。總政和總幹,在羅榮桓領導下,會同總參謀部,從一九五〇年下半年開始,便通盤籌劃和領導了部隊整編和調配幹部組建軍兵種的重任。 為了能順利而妥善地搞好整編復員,羅榮桓請肖華等首先組織總政機關對部隊進行了調查研究。在調查中,瞭解到有些戰士不願復員,發牢騷說:「打仗的時候用得著我們,和平了就不要我們了。」有些老弱病殘的人擔心回到農村生活沒有保障……但是有一些幹部又認為全國解放了,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準備解甲歸田,過上「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安定生活。 針對這些情況,羅榮桓讓總政機關起草了《關於部隊整編復員的政治指示》,要求各級領導機關首先要做深入的思想動員,使指戰員懂得,緊縮部隊編制是為了減輕人民負擔,克服當前的財政困難,有利於國民經濟的根本好轉。同時也是為了從根本上加強軍隊的建設。《指示》號召廣大指戰員,留在部隊的要做保衛祖國的好戰士,轉到地方的要做模範公民,在生產建設中起帶頭作用。 《指示》還要求在加強思想教育的同時,各級領導一定要採取對指戰員對國家負責到底的態度,對每一個人都要慎重地做出適當安排,做到留的安心,走的滿意,各得其所,決不能推出了事。 由於方針正確,工作細緻,在幾個月內,全軍順利地完成了近一百萬人復員、轉業的巨大工作,並為以後幾年整編部隊的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整編部隊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加強領導機關和各軍兵種的建設。 從新中國建立開始,解放軍在原來的陸軍步兵的基礎上,陸續組建了空軍、海軍、炮兵、裝甲兵、防空部隊、公安部隊、工程兵、鐵道兵、防化學兵、通信兵的領導機關及部隊,需要大批領導幹部和各類技術幹部。這些幹部主要依靠解放軍自己培訓。因此,興辦各類軍事學校便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以培訓師、團以上領導幹部為目標,一九五一年一月成立了軍事學院,一九五三年一月成立了總高級步兵學校,一九五三年二月成立了後勤學院,一九五六年三月成立了政治學院。為了培育高級軍事工程人才,一九五三年九月成立了軍事工程學院。 為了培養各級各類技術幹部,又先後成立了航空、海軍、炮兵、裝甲兵、防空兵、工程兵、通訊、測繪、軍需、軍械、軍醫、獸醫等各級各類技術院校。無論是建立各級領導機關和各軍兵種,還是興辦院校,關鍵都是要首先配備好這些單位和部門的領導幹部。羅榮桓作為總幹部管理部部長,及時就軍隊各領導機關和院校高級幹部的升遷調補向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從而成為軍委在「用幹部」這件事上的得力助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