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
七九 |
|
二是集中和分散的關係。他認為分散遊擊戰雖然是分散性擴大,但分散中有集中,集中中有分散,而分散遊擊戰仍是以戰略部署和軍事指揮上的統一集中為最高的原則。要防止只強調一面,從而導致分散抓不攏,集中擺不開,削弱或失掉了自主機動性的結果。 三是積極自主的進攻問題。他說:在分散遊擊戰爭的條件下,只有積極自主的進攻,才能同優勢敵人堅持持久戰,才能集小勝為大勝,從而改變敵我力量懸殊的局面。為此,必須改變一成不變的戰鬥方式,打破敵我邊沿的界線,要極力隱蔽自己,麻痹、鬆懈敵人,又要適時地集中自己的力量,儘量包圍、孤立、打擊和殲滅敵人,要擺脫自己之不自主,爭取自己之自主,束縛敵人之自主,使之成為不自主。我之攻擊必須集中於其弱點。要速打速決,又要速分速散。進攻時,要打得突然,退卻時,要退得冷靜;時而張揚旗鼓,時而收斂鋒芒。總之要使敵人摸不著我們的規律,搞不准我們的行動,遲鈍敵人的感覺,打亂敵人的指揮,找出敵人的空隙,造成有利於我軍的戰鬥機會。 羅榮桓認為,各級指揮員只有知己知彼,有勇有智,才會獲得靈活機動的自主與進攻。不能畏敵如虎,不敢去摸它,也不能只憑一沖,勇而無謀。在同敵人鬥智時,必須摸准敵人的規律,使敵人受制於我;並以我之不規律對抗敵人,使我不受制於敵。我們指揮員的智慧,還不只限於充分發揮我之有利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如何使不利於我之條件變成有利於我之條件,使我之劣勢轉化為優勢,這樣才能有戰鬥的自主與進攻。同時,還要啟發基層幹部與戰士的智慧,發揮群眾的聰明才智與創造性,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是貫徹戰鬥的自主與進攻的最堅強力量。 羅榮桓對於指揮藝術中的冒險問題發表了精闢見解。他說,軍事上的冒險是要有的,只要不是冒險主義。否則就不可能有勇敢,也就不可能有自主的進攻。因為對敵情的瞭解,不可能完全搞得一點都沒有差錯,而敵人究竟是不受我們指揮的。故我們的進攻往往帶有一定程度的冒險性。這種冒險性與不調查瞭解情況,又不細緻地分析敵情,不講指揮藝術,不講戰術,輕敵自滿的冒險主義和逞個人英雄的一沖主義是根本不同的。羅榮桓要求每個指揮員都應當有沉著果敢的戰鬥作風,智勇雙全的指揮藝術,還要有努力學習的精神,勝利不驕傲,失敗不灰心。他認為這是每個指揮員必須具備的品質。 羅榮桓強調,軍隊的基礎在連隊。他說:「我們的連隊是戰鬥的基本單位,又是訓練部隊的基本單位,是培養提拔幹部之源泉。」他還認為,由於分散遊擊戰,我們的連隊不僅要與民兵、遊擊小組配合作戰,還要帶領遊擊區、敵佔區群眾對敵展開政治攻勢,因而擔負了十分繁重的任務。 他指出,有些單位連隊工作基礎還不鞏固。主要表現在管理方法不當,官兵關係不好,某些部隊逃亡相當嚴重,幹部不會搞訓練,缺少提高部隊軍事技術的辦法等等,其原因主要是營團級以上各級指揮機關對連隊指導和幫助不夠。他說:「主要幹部要親自下到連隊中去。這在我軍歷史上有過很好的風氣,一些高級幹部都以到連隊瞭解工作情況、學習具體經驗為最愉快的事情。」他要求各級機關對連隊的指導要做到「從連隊中來,到連隊中去」,搞好射擊、投彈、刺殺和爆破等技術訓練,發揚三大民主,改善連隊生活。他說:「加強連隊工作應當作為整訓部隊的中心環節。要使其不成為流產的口號,而得到真正實現,就必須從上而下的重視、深入,由小到大的解決問題,把指導和實踐結合起來,把幹部和戰士結合起來。」 在總結報告中,羅榮桓還提出:「統一主力、地方武裝、民兵之使用,互相輔助發展,強大我們的勢力,是我們當前的重大任務。」 羅榮桓指出:主力部隊的基本任務仍然是分散堅持地方,擴大遊擊區和開闢新區,但要準備進一步機動和集中整訓,還要不斷充實編制數額。補充主力部隊的來源是民兵,因此,主力部隊應重視和幫助民兵,鞏固同當地民兵的聯繫。 地方武裝必須有獨立堅持地方的能力,邊沿區是他們的基地,敵佔區是他們擴張的方向。必須整理區中隊,克服某些區中隊存在的嚴重流寇思想和脫離群眾的現象。 地方武裝必須在現有基礎上,抓緊提高自己和擴大自己,整訓可利用戰鬥空隙輪番交替進行。擴大兵力,要隨著解放區的擴大,經濟條件的好轉,按照人口比例有計劃的進行。其基本要求是,到一九四五年,每個縣大隊要擴大到四百人,每個區中隊要擴大到六十人(當時共有十三個縣、六百八十五個區),每個軍分區基幹武裝平均五千人左右,山東全區的主力部隊與地方武裝的總人數約占抗日區人口的一%。 按照羅榮桓的指示,山東地方武裝很快得到了發展與加強,縣區武裝到一九四五年四月,已由一九四三年的四萬人發展至近八萬人,做到了兵員滿額,武器也有了增加。一九四四年秋季軍分區一級的機構已基本健全,加強了對地方武裝和民兵工作的領導。 地方武裝配合主力部隊,並結合廣大民兵,積極向敵人開展了分散性群眾性地方性的遊擊戰爭和廣泛的政治攻勢,擔負了分散堅持邊沿區鬥爭的任務,使主力部隊能更好地集中起來進行機動作戰。地方武裝的發展和壯大,也為將來大反攻時成立新的兵團打下了基礎。 §經濟工作 在《答覆》中,羅榮桓、黎玉報告了山東的經濟工作。 一九四三年,為了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山東分局和省的政權機關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提出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發動全區軍民開展了大生產運動。 在羅榮桓等領導下,山東八路軍很快掀起了一個開荒種地,幫助群眾耕種、收藏的生產熱潮,一片片荒蕪的土地變成了良田。但是,許多地方又出現了軍民爭荒地的矛盾。山東軍區機關駐地出現了這個問題。羅榮桓得知此事後,就找軍區司令部管理科長何敬之商量。何敬之提議到海邊去開鹽田,羅榮桓當即表示贊同。他與後勤部長呂麟等有關領導人研究後,派人到海邊去調查,尋找適宜曬鹽而群眾還無力經營的海灘。然後成立生產指揮部,制訂規劃,按照機關、部隊分配任務,劃分地段。當時正值早春,天氣很冷,海風又大,大家冒著寒風,光著腳泡在冰冷刺骨的水裡,在贛榆縣海邊柘汪一帶開出了大片鹽田。羅榮桓經常去看望大家,有時還抱病參加一些輕微勞動。有一次,指戰員們正在挑土,羅榮桓看到大家勞動時的歡快勁,心裡很高興,就脫了鞋,挽起褲腿,拿起鐵鍬跳到水裡,一面和大家說笑,一面不停地往筐裡鏟土。管理員石理成看見後,急忙過來勸止說:「羅政委,你身體不好,別幹了。」 同志們也都說:「是啊,羅政委,你能來看看大家就行了。」 羅榮桓笑呵呵地對大家說:「光看不幹怎麼行呢?大家不是常說,要勞動創造世界嗎?」 大家看到羅榮桓雖然身患重病,每天尿血,卻多次來看望大家,並一起勞動,還這樣風趣、樂觀,都非常感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