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七八


  可是有的幹部卻不經調查研究,就宣稱山東農村土地分散,租佃關係不多;有的幹部也承認雙減是解放農民的需要,可又怕超越了統一戰線的範圍,甚至認為政府去搞雙減就會妨礙「三三制」的貫徹;有的幹部看到地主收入減少了,就有些縮手縮腳;還有的幹部存有「恩賜觀點」,認為只要由政府貼張佈告,就可實現雙減,而不懂得只有啟發群眾自身的階級覺悟,才能使他們自己解放自己。

  為了澄清模糊認識,推動雙減工作的開展,羅榮桓在群眾工作幹部會議上說,我們做群眾工作,一要根據群眾的需要,二要遵守群眾自願的原則。當群眾還沒有覺悟時,要對他們進行「誰養活誰」的教育。根據這一指示,群眾工作幹部聯繫農民生產勞動的實際,給他們算「地瓜帳」,即種一畝地能產多少斤地瓜,農民花了多少工本,應得多少收入,給地主剝削去了多少,等等。當農民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幹部便因勢利導,成立和整頓農民救國會,挑選出一些群眾最痛恨的惡霸地主,對其開展有組織有領導的鬥爭,用說理和控訴的方式,揭露其罪惡。

  《答覆》中說:「……一些惡霸是典型封建主,過去仗勢欺人……群眾恨入骨髓,在減租減息中不鬥倒他們,群眾是不敢起來的。往往一鬥爭,群眾是三千五千的來(參加)說理。十個月來,在濱海區打擊了不少,群眾說:這才翻身了,晴天了。」

  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在分局和濱海區黨委直接領導下,莒南縣的大店村召開了有本地和莒南縣四鄉及外縣代表三四千人參加的鬥爭大會,鬥爭了惡霸地主莊景樓(外號「莊閻王」),控訴他殘酷壓迫農民,逼死人命的罪行。莊景樓的鷹飛到貧苦農民魏老頭家抓雞,被魏老頭打死,莊閻王不僅將魏老頭毒打一頓,還要魏老頭給鷹出殯。魏老頭無可奈何,賣了地,給鷹買了棺材,披麻戴孝,把鷹埋在自己的院子裡,還豎了碑。魏老頭的母親被活活氣死。封建地主殘酷欺壓農民的兇惡面目,激起了廣大農民的無比憤怒。數千名農民一齊湧向魏老頭家,鏟平了鷹墳,砸碎了鷹碑。這就是當時山東人民家喻戶曉的「平鷹墳」的故事。這類血淚事實,在山東各根據地發現多起,文藝工作者把它們編寫成小說、戲劇、詩歌、曲藝、連環畫等,廣為宣傳,極大地鼓舞了農民的鬥志,有力地推動了當時正在進行的雙減運動。

  在進行減租減息的工作中,羅榮桓指示,也要防止「左」的偏向,要把大地主和中小地主、頑固地主和開明地主、收租地主和經營地主、地主和富農、地主和小土地出租者區別開來,還要教育說服農民按規定交租交息,以推動各階級共同抗日。

  在運動中,羅榮桓還及時指出,要把減租減息同改造村政權結合起來。只有放手發動群眾,同封建地主階級作堅決鬥爭,摧毀封建統治,徹底改造村政權,才能使減租減息工作順利進行。

  羅榮桓還要求部隊積極支持減租減息鬥爭。他要求部隊每到一地,都要進行該地村史、階級關係、工作現狀的調查,協助地方黨組織和群眾團體進行工作,要「走一村做一村,住一戶做一戶」。

  由於認真貫徹執行了中央關於減租減息的政策,山東根據地的群眾真正發動起來了。據當時不完全統計:一九四四年全區召開了約一。九萬次鬥爭大會,鬥爭了頑固抗拒減租、有民憤的惡霸地主約一。三萬人,追回了地主非法掠奪農民的大批糧食、土地、房屋、牲畜、農具和現款,共值三億元(北海幣)以上。進行了減租減息的村莊,占山東解放區內2.34萬個村莊的六十三%,組織起來的群眾達四百余萬人。

  ①北海幣,是北海銀行發行並在山東抗日根據地內流通的貨幣

  雙減以後,人民群眾抗戰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齊魯大地湧現出參軍、參戰的熱潮。兄帶弟、兒別娘、父送子、妻送郎的感人事蹟層出不窮。以往有些農民參軍都希望參加不離本鄉本土的地方部隊,現在則指名要求參加打硬仗最多的老六團(六八六團)。廣大群眾支前的熱情空前高漲,主力、地方部隊和民兵都欣欣向榮,群眾遊擊戰爭得到巨大發展。

  羅榮桓認為,減租減息是發動群眾的中心環節。這一工作搞好了,軍民關係、群眾工作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答覆》中寫道:「需要中央進一步號召全黨(實行)群眾路線,才能使戰後優勢獲得雄厚基礎。」

  《答覆》又一次提到了「戰後」。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民心」首先是農民之心。實行減租減息,爭取和發動了農民群眾,這就有了鞏固的根據地,因而也就有了糧食,有了有利的戰場,有了充足的兵源。有了兵源,再以精兵簡政保留的骨幹作酵母,便會很快建立起有組織的大軍。有了這支大軍作雄厚基礎,就能保證在戰後取得優勢。

  §軍事工作

  在《答覆》中,羅榮桓、黎玉彙報了加強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的問題。《答覆》說:「我們正開各軍區高級軍事會議,整訓部隊是主要的內容,已完成對連隊工作與戰術問題的總結,對敵頑統一作戰方針的總結。還有對地方武裝與精簡問題的總結。」

  羅榮桓所說的軍事會議,六月十五日在日照南部的碑廓村召開。會議是採取邊介紹經驗、邊研究、邊總結、邊貫徹執行的方式進行的。首先由各軍區的幹部介紹了軍事工作的經驗,然後由大家討論、提出問題。在這一基礎上,羅榮桓對部隊整訓、連隊建設、地方武裝建設、司令部工作、後方勤務工作、學校工作以及幹部工作等問題作了全面的系統的總結。由於內容豐富,這一總結長達三萬餘字,它是慣於說短話、寫短文的羅榮桓生平所寫的最長的文稿。

  在會議的總結報告中,羅榮桓提出了普遍整訓部隊,準備將部隊發展一百一十二倍的任務。羅榮桓強調,訓練部隊必須各級指揮員親自動手,不能把訓練部隊的責任推在副職、參謀或教員身上。這是因為指揮員在作戰實踐中都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經驗教訓,如果不將其貫徹到訓練部隊的實施中去,那就把流血得來的代價白費了,這是對戰爭不負責任的態度。

  羅榮桓認為,由於紅軍幹部都經過國內戰爭,對中央蘇區較大規模的運動戰、帶有正規性的作戰有一些經驗,但有些人不熟悉敵後分散性遊擊戰,因此,必須注意敵後抗戰同國內戰爭的區別。他認為敵後抗戰的特點是,環境情況複雜,作戰對象強大,對敵對頑形成三角鬥爭,在地形上北方也不同於南方的山地。他說:「如果我們自以為是,跳不出狹隘經驗的圈套,不去批判地接受過去的經驗,發揚優良的方面和克服弱點的方面,就會增加我們的困難,造成戰爭的損失。」

  關於敵後抗戰的軍事指揮,羅榮桓在總結報告中闡述了三個方面的基本經驗。

  一是遊擊戰和運動戰的關係。他認為,一九四一年後,敵人實行「治安強化」,我們進入了極端的分散遊擊戰的環境,運動戰的條件已不復存在。一九四三年後,雖然敵人仍是強大的,但用圍困打援設伏的辦法,求得在運動戰中殲滅少數敵人的機會有所增加,而這種運動戰,仍要發揮分散遊擊戰的特長,是一種遊擊運動戰。在進攻圍寨碉堡時,要多採用偷、騙、混等奇襲戰術,要把遊擊戰同政治攻勢相結合,爭取敵人內部武裝起義,裡應外合打擊敵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