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六三


  羅榮桓認為,在敵後想儘快把遊擊戰轉為運動戰的觀點是錯誤的。他說:「在敵人後方,我們還是遊擊戰,不可能過早的轉為正規戰。這是由於敵人還強大,佔領著城市及交通運輸便利。而我們則是愈益處於被分割、封鎖之農村中,裝備亦極差,彈藥不易補充,雖然依靠人民建立了根據地,但仍是沒有鞏固後方的作戰……尤因為敵人頻繁殘酷的進行『掃蕩』,摧毀洗劫我根據地,蠶食緊縮我根據地,使我們人力物力財力消耗損失,機動回旋地區狹小,更加緊張了。那麼我們有什麼可能過早地轉為正規戰呢?如我們不從具體情況出發,而迷惑于曾有過的某種戰例,妄自以為有了過早的轉為正規戰的可能,會造成有害的後果:當勝利時發生拼命主義,遇到困難時則失掉信心。」

  羅榮桓指出:運動戰的戰例,在遊擊戰中當然也是存在的。這是因為在普遍積極地開展遊擊戰中,容易找到敵人的弱點,製造敵人的弱點,使我們能夠集中部分兵力從運動中打擊敵人;或乘著敵人立足未穩,防守鬆懈,攻破其某些薄弱的據點。如果由於敵人兵力少,伸入了我們佔優勢地區,一時增援來不及,而地形、群眾條件均于我有利,我們可以使用一切方法予以殲滅,甚至包括陣地戰、運動戰性質的手段,如簡易的坑道爆破、強攻據點、圍寨、打擊援兵等。這並不是不允許的,但仍不能算完全的正規,而仍是以遊擊戰為前提的。顯然,一九三九年八月的梁山戰鬥就屬￿這種情況,但到了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這樣的戰機就很難捕捉到了。

  ①羅榮桓:《克服在執行遊擊戰中認識上的一些偏差》

  羅榮桓進一步強調,我們普遍開展的遊擊戰,「必須成為分散性、地方性、群眾性的」。他說,「我們主力軍和地方基幹武裝,都有必要分散地方化,扶助起大量民兵遊擊小組,成為遊擊戰組成的重要因素。」

  按照這一要求,山東各戰略區都開展了廣泛的分散遊擊戰爭,採用了「避強擊弱」、「避實擊虛」,速打、速決、速走和打不過就走,走不了就散,散不了就躲,敵人過去了在後面打等方法,開展了三三兩兩到處打冷槍的「麻雀戰」,輪番參戰的「車輪戰」,把敵人炸得坐臥不安進退兩難的「地雷戰」,與敵人轉圈子的「推磨戰」,一村打響、四方馳援的「蜂窩戰」,還有虛張聲勢、迷惑敵人的「神經戰」等等,發揮了人民戰爭的強大威力。

  分散性遊擊戰的戰場主要是在敵佔區和根據地之間的邊沿遊擊區。因此,羅榮桓特別強調重視和加強邊沿遊擊區的鬥爭。他提出:我們的根據地是建設在敵人點線之間,不大量發展遊擊區,就沒有建設抗日根據地的可能,不堅持邊沿遊擊區的鬥爭,也就不會有鞏固的抗日根據地。堅持邊沿遊擊區的鬥爭對我們克服這一段最艱苦困難的時期是有特殊意義的,必須把它提到戰略的高度來認識。

  羅榮桓指出,過去在邊沿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滿足於一般公開武裝鬥爭與民主運動的外表形式,而不去分析具體環境及具體條件。在有些遊擊區已變為或可能變為敵佔區,有些基本區已退化成或可能退化成遊擊區(的情況下)……有的地方仍在堅持自己一套公式,甚至剩下幾個僅僅能安置我們的機關還感到狹小的村莊,他們對於精兵簡政仍然是採取忽視態度的」。他指出,邊沿遊擊區的鬥爭方針是深入隱蔽,紮根於群眾之中。他認為,應根據邊沿遊擊區的不同條件,作某些方面的隱蔽或全部轉為隱蔽,以保持自己的力量與機動的可能。他說:「這不是一種消極的應付……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與迎接總反攻的到來,這樣一種轉變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那種張揚旗鼓、大吹大擂一套公式和舊機關的作風是特別有害的。這一點,過去沒有為所有領導所重視,以至在某些地區造成了損失。」

  ①羅榮桓:《堅持我們的邊沿遊擊區》

  對於如何深入隱蔽地堅持邊沿區的鬥爭,羅榮桓提出:目前一般的應該是麻痹敵人,造成敵人的鬆懈,保存自己的力量,爭取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有我們機動的條件,能站穩腳跟,不喪失堅持鬥爭的信念。必須加強群眾性的分散遊擊戰,配合黨和群眾工作的隱蔽鬥爭。要善於暗中打擊敵人,而不張揚旗鼓地打擊敵人;要打擊敵人的尾背而不打擊敵人的來頭;要善於埋伏打擊敵人,而不對抗打擊敵人,沒有必要的條件不亂打,避免暴露造成破壞。

  羅榮桓認為,要堅持邊沿區鬥爭,必須緊密地聯繫群眾,依靠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幫助群眾克服困難,提高群眾對我們的信任程度。要抽調比較堅強的人員加強遊擊基幹小組,在群眾中建立隱蔽的堅強的情報網和聯絡站。

  按照羅榮桓等的指示,山東許多地區將邊沿區的群眾用民兵、婦救會、兒童團以及看坡隊、打更隊等形式組織起來,實行聯防。發現敵情,即以預定的各種信號,通知附近地區,村村作好戰鬥準備,一處打響,八方支援。在漫長的邊沿地區,構成了一條嚴密的警戒線,保衛著人民的安全。當敵人在邊沿區修築公路、挖溝築牆實行封鎖時,即以「修封鎖溝占了良田」、「挖墳要祖宗翻屍倒骨」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口號動員群眾上工時怠工、下工後破路、平溝、砍電線杆,迫使敵人待不下去。對於敵人孤立的據點則組織長期圍困,迫使敵人撤退,或予以消滅。

  羅榮桓認為,堅持邊沿遊擊區及在敵佔區執行隱蔽鬥爭任務的有效組織形式是武裝工作隊。它是立足於邊沿遊擊區,並逐步深入到敵佔區開展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鬥爭的精悍的武裝鬥爭組織。為了更有力地開展鬥爭,羅榮桓提出,要儘量挑選當地人或熟悉當地情況的幹部擔任武工隊的領導。武工隊員要經過特別的軍事政治訓練,做到既能打仗,又能抓漢奸、特務,既能宣傳、組織群眾,也能對敵人開展政治攻勢。武工隊插入敵佔區的方法,是首先建立關係戶,取得立足點,造成小部隊進行活動的便利條件;然後逐步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地發展。工作上則採取隱蔽鬥爭的方式,依靠基本群眾,廣泛團結開明士紳和愛國人士。進而利用合法形式與名義,組織秘密的群眾抗日鬥爭。如以看坡隊、打更隊的形式組織群眾秘密抗日武裝;以戒煙會、戒賭會、忠義保國團的名義組織秘密群眾抗日團體;以教育研究會、讀書會的形式組織教育抗日的青年知識分子;有計劃地發展黨員,建立秘密支部,逐步把整個村莊變為隱蔽的抗日堡壘。一九四三年山東共開展了八千多個村莊的隱蔽工作,團結群眾三百余萬人。

  §政治攻勢

  在《分散性遊擊戰爭與對敵政治攻勢問題》中,羅榮桓指出:「所謂分散性的遊擊戰爭,就是更加依靠群眾,與地方密切聯繫起來,打成一片,以對付敵之全面壓縮……唯有這樣,才能在今天的敵後生存。因此,分散性遊擊戰爭問題,就不僅是軍事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反敵人特務鬥爭問題。」他還指出,在最困難的一九四二年,在分散性遊擊戰中,應「以政治攻勢為主」。

  ①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三日羅榮桓在軍政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共山東分局黨刊《鬥爭生活》第二十一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