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榮桓傳 | 上頁 下頁
二六


  為了對他們進行教育,羅榮桓要戰士劇社為他們組織一次專場演出。劇目叫《血汗為誰流?》。這是一出以寧都暴動為背景,描寫國民黨士兵因不堪忍受軍官壓迫而起義的三幕歌劇。演出開始時,俘虜們神情淡漠。隨著劇情的發展,他們的注意力集中了。演到第二幕,台下傳來唏噓聲。第三幕開始以後,許多人坐不住了。他們扔掉拐杖、扯下白布,連呼自己上了國民黨的當,紛紛要求參加紅軍。

  在第四次反「圍剿」前,副主任李卓然等又編了一出《廬山雪》,描寫紅軍打進了南昌,即將殺上廬山去,活捉蔣介石。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就象那廬山上春天的殘雪,很快消融、瓦解。為了體現官兵同樂,在羅榮桓的支持和贊助下,羅瑞卿將軍團主要領導幹部都動員上了台,各人都按實際擔任的職務扮演角色。至於反面角色,羅瑞卿自告奮勇演蔣介石,年紀小個子也小的童小鵬則扮演宋美齡。

  戲演到最後一幕,紅軍已打下了南昌,部隊正準備向廬山前進。臺上是軍團司令部,林彪正在接電話。電話裡報告:「現在已經繳獲了許多戰利品,請示怎麼處理?」林彪立即答覆:「用船裝。」接著是林彪和聶榮臻召集會議,聶榮臻提出,要請羅主任研究出捷報。這時該羅榮桓出場了。而他當時患瘧疾,正坐在後臺火盆邊烤火。早在「五卅」運動期間,羅榮桓在青島大學就曾組織過戲劇演出,可他自己卻沒有上過台,這一次也許是因為怯場,也許是因為身體不舒服,他仍然沒有上臺。只是低頭坐在那裡笑。林彪在臺上喊了幾聲:「羅主任呢?」沒有回音,便下命令:「通信員,去把羅主任請來!」於是,幾個小夥子不由分說,便把羅榮桓推上了台……

  這一齣戲,就其「殺上廬山去,活捉蔣介石」的內容來說,在當時的條件下,也未免太浪漫主義了。可是演員的陣容卻是空前的。那麼多軍團幹部上了台,引起了指戰員們極大的興趣。部隊的文娛生活更加活躍了。

  羅榮桓患瘧疾後,一直帶病堅持工作。不久,寒熱把他折磨得面黃肌瘦,終於病倒了。他當然不能象以往那樣經常下部隊。這又成為一個罪名,叫做「官僚主義」。儘管羅榮桓在四次反「圍剿」中工作做得很有成績,但是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改造和充實各級領導機關」的方針是絕不會改變的,羅榮桓也非調走不可。因此,儘管有聶榮臻等人的竭力挽留,四月中旬,他還是奉命離開了一軍團。

  §總政治部巡視員和動員部長

  羅榮桓接到任命他為江西省軍區政治部主任的調令後,便來到寧都。受了錯誤批判、滿腹牢騷的謝唯俊約了駐在寧都附近的第三軍團教育大隊政委江華冒雨前來看望。羅榮桓看到這兩位老戰友來訪,十分高興。他拿出頭一天買來的花生,又泡了一壺茶,三個人圍坐在一起,邊剝花生邊聊天。

  自從寧都會議召開以來,眼看著毛澤東總結的、過去一直行之有效的正確主張遭到否定,眼看著擁護毛澤東正確主張的領導幹部一個個被調開、撤換乃至受到殘酷鬥爭、無情打擊,他們三人此刻心情都很不舒暢。一開始誰也沒有說話,只是悶坐在桌旁,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剝著花生……

  半晌,還是羅榮桓打破了沉默。他關切地問起謝唯俊的近況。這一來好比是打開了謝唯俊的話匣子。他將鬱結在心頭的不快統統傾吐出來。最使他不滿的是教條主義者對所謂「狹隘經驗論」的批判和「山溝裡沒有馬列主義」的論調。

  謝唯俊的不滿引起江華的強烈共鳴。江華憤憤不平地說:「我硬是想不通,為什麼吃紅米南瓜就沒有馬列主義,偏偏只有到莫斯科吃了洋麵包才有馬列主義!」

  謝、江的議論,羅榮桓十分熟悉。早在一九三一年,周以栗就說過:「山溝裡是有馬列主義的!」周原是執行立三路線的中共中央長江局代表。他到蘇區後從實踐中體會到毛澤東的主張是正確的,於是有了這樣的認識。然而,在教條主義者看來,這簡直是「大逆不道」!因此,羅榮桓便意味深長地說:「你們這樣說難道不怕坐牢嗎?」

  羅榮桓沒有講更多的話。而江華、謝唯俊經他的提醒,不約而同地長歎一聲,也不再講話了。這時,那雨也下大了,雨珠打在瓦上的聲音聽起來更加響亮而急促,似乎在訴說著鬱結在他們心頭的憤懣……

  當時,一些不正確的東西往往是從上面來的。執行吧,明知不妥;不執行吧,又違反了下級服從上級的紀律。在「殘酷鬥爭,無情打擊」面前常常是有理也說不清。因為一句話說得不對頭,就撤職查辦、進保衛局,已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了。考慮到這些因素,羅榮桓又不得不向他們打招呼:「這些話在這裡講完就完了。你們出去千萬不要亂講。我們有意見歸有意見,工作還是要儘量做好,要儘量發揮一個共產黨員的作用。」

  羅榮桓到任不久,已經搬到蘇區的臨時中央即派人來督促反江西的「羅明路線」。省軍區指派政治部青年部長鐘發宗發言。鐘在會上說,過去不認識鄧、毛、謝、古,對他們提不出什麼意見。中央來人大發雷霆,當場指斥鐘是「機會主義的發言」。眼看鐘發宗過不了關,羅榮桓和軍區司令陳毅商量後便決定立即將鐘調到三分區去當政治部主任,把鐘保護起來。

  六七月間,羅榮桓又被任命為軍委總政治部巡視員和總政治部武裝動員部長。

  此前,中共蘇區中央局已提出了「最大限度地擴大與鞏固主力紅軍,在全中國創造一百萬鐵的紅軍」的口號。羅榮桓的使命就是領導武裝動員部,貫徹執行這一口號。

  總政治部駐在瑞金沙州壩以北約有十五公里的一個山溝裡,孤零零的一個院子,主要建築是一座用土坯蓋的兩層樓。院子南面有水塘,周圍有松、樟、竹林,環境相當幽靜。在這裡,雖然時常可以看到敵人的飛機,需要鑽防空洞,可激烈的槍聲聽不到了,也用不著每天急行軍了。機關工作畢竟沒有部隊工作那麼緊張,羅榮桓早晚甚至可以同受到錯誤批判後被調到宣傳部的鄧小平一道,到竹林裡散散步,或者是到水塘邊看肖忠謂等年輕的幹事捉魚。肖忠謂還真有兩下子。他光著腳丫下水田,腳趾頭一夾,一條泥鰍就捉住了。

  這種生活,對於身上沾滿了硝煙征塵的羅榮桓來說,是顯得太悠閒了。他和當時受到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排擠和打擊的其他幹部一樣,感到有勁使不上,十分難受。而他們又無法改變這種局面。

  可是,羅榮桓並未消極。他到總政不久,便帶著少先隊總隊長張愛萍等到興國、瑞金一帶去調查研究。

  羅榮桓結合以往四軍和一軍團擴紅的經驗,向張愛萍等指出,要擴大紅軍,必須充分發揮少先隊、模範少先隊和赤衛軍等群眾組織的作用,採取逐步升級的原則。

  當時的少先隊,吸收十幾歲的青少年參加,是一種不脫產的群眾性武裝組織,相當於現在的民兵。當時的模範少先隊是一種半脫產的群眾武裝組織,平時巡邏放哨,保衛工農民主政權,戰時則抬擔架、搞運輸、支援前線,類似現在的基幹民兵。赤衛軍是成年人參加的地方武裝。

  羅榮桓認為,要鞏固地擴大紅軍,關鍵是要抓好模範少先隊的工作。這有兩個好處:一是有利於配合赤衛軍就地堅持武裝鬥爭,反對地主武裝,保衛工農民主政權,保衛人民勝利果實;二是有利於擴大紅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