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徽因傳 | 上頁 下頁
五三


  林徽因本來打了一把遮陽的桐油布、紫竹柄湖州雨傘,沒想到這把雨傘卻派上意想不到的用場:爬山時正好讓它作拐杖,進洞窟考察,山蝙蝠橫衝直撞,只好打起雨傘,抵擋橫飛的蝙蝠和雨點一樣落下的糞便。她頭上紮了一塊羊肚子毛巾,看上去像個趕路的農婦,這身裝束曾讓陳明達、趙正之兩個學生大大的吃驚了一番,戲說林師母這一身打扮,真像地道的河南小媳婦了。

  林徽因卻怎麼也笑不起來,眼前的景象正在讓她揪心,龍門石窟大部分開鑿在寒武、奧陶紀石灰岩上,窟區內喀斯特溶洞及岩石中的構造裂縫上,長滿了荊棘、側柏之類的植物,龐大的根系讓一塊塊石頭鬆動開裂,因此常有岩體崩落的現象。洞窟內常年滲水,陰暗潮濕,不少雕像已被剝蝕得面目全非。一些洞口被茂密的茅草和叢生的荊棘遮掩,人要進洞去,就得先把這些擋路的草莽費力地撥開,往往會有一兩條肉滾滾的花蛇從灌木叢中出來,驚得林徽因立刻起一身雞皮疙瘩,兩個學生不得不先「打草驚蛇」。

  然而洞窟的美畢竟是遮掩不住的,進了古陽洞,林徽因的情緒立刻好了起來,這座最早開鑿而又規模最大的洞窟,進深差不多有十三、四米,高有十幾米,中間的高大雕像約有五、六米,奇怪的是主尊兩旁的雕像是菩薩,而主尊卻是道家天尊的形象,大家不由得高聲稱奇,劉敦楨說:「這並不奇怪,這主尊像原本就是釋迦牟尼佛,你們看,他旁邊立的這二位,一位是文殊,另一位便是普賢,肯定是釋迦牟尼的面部被風化掉了,後來讓人補上去的,移花接木,用道家的天尊取代了佛祖。」

  梁思成湊近看了看說:「這肯定是清末補上去的,門戶之爭何至於此!」

  林徽因卻被這座大洞窟的藝術建構迷住了,這座洞窟完全利用天然石洞修鑿而成,窟平面近似馬蹄形,主佛兩壁是排列有序的開鑿的佛龕,在兩個佛龕之間及上方又加鑿無數小龕,佛像近千座,整個窟內壁面琳琅滿目,富麗堂皇。

  林徽因看得入了迷,她把畫板架在膝蓋上,入神地臨摹著,不停地說:「太美了,真是奇跡。」

  劉敦楨笑問:「徽因,又寫詩了?」

  林徽因說:「這首詩1500多年以前就寫在這裡了。石頭的詩篇是不會風化的。」

  陳明達和趙正之拍手叫道:「這才是最好的詩呢!」

  林徽因兀自指著雕像讓大家看:「你們來看一下,這就叫『秀骨清像』、「褒衣博帶』,這和南朝的畫風太接近了,老夫子,你來看一看,這衣紋,這線條,像不像顧愷之的畫?」

  劉敦楨湊過來仔細看了看說:「嗯,是有《洛神賦圖》的韻味,徽因,你真是好眼力,其實顧愷之不但畫畫得好,他更善長雕塑佛像,可惜這一點不為世人所知。他雕塑的佛像很多像他的朋友戴逵的手法,面容清臒,兩肩削窄,是真正的『秀骨清像』,這也是被東晉、南朝共同體認的藝術風格。南朝的貴族,平日講究漂亮的容貌,塗脂抹粉,穿著寬大的衣服,結著寬帶子,戴著高帽子,出則乘車,人則扶侍,整天飲酒賦詩,吃藥學仙,揮麈談玄,坐而論道,裝出一副神仙的樣子,膚柔骨脆,不堪行步,這種流風相仿相習,便成了『秀骨清像』一派風格的社會基礎。」

  林徽因笑道:「大家聽好,老夫子又給我們上課了。」

  劉敦楨忙抱拳拱手,連稱:「慚愧!慚愧!」

  林徽因說:「別忙著打拱,接著講,挺好的。」

  劉敦楨笑道:「要講雕塑風格,可就輪到徽因你給我們上課了。」

  林徽因說:「上課倒不敢,不過有些想法還要跟老夫子探討。我覺得龍門石窟造像所體現出的這種藝術風格,和北魏孝文帝所推行的漢化改革的政治主張有關,北魏遷都洛陽後,中原漢族『褒衣博帶』式服飾,風行北方,南朝的思想和藝術傳入北方,給佛教藝術的發展造成了新的條件,你看這些佛像所表現的『秀骨清像』式的瘦削形體,衣帶寬大的『褒衣博帶』式的服飾,雍容安祥,表情溫和,瀟灑飄逸,完全代替了北魏前期面相豐圓、肢體肥壯、神態溫靜的風格,這種造像藝術風格和服飾的變化,顯然是孝文帝實行漢化政策、借鑒東晉南朝和中原漢文化的結果。」

  劉敦楨擊掌讚歎:「精彩!精彩!北魏造像藝術的後期變革,算讓你講活了,因為有對雲岡石窟的研究,你才有這樣精闢的見解,這次考察回去,你一定要好好寫篇論文。」

  聽林徽因這麼一說,大家再看石窟裡的造像,果真風格朗然,不僅佛像體態扁平修長,面像清臒秀美,眉目疏朗,頦尖唇薄,脖脛細長,兩肩削窄,就連那壁上浮雕的飛天,也一樣是修長飄逸,上著短襦,長裙曳地,窈窕輕倩之姿,洋溢於形象之外,「褒衣博帶」和「秀骨清像」的風格,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梁思成和陳明達的照相機不停地閃動著快門,大家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記滿了考察資料,整整四天的考察,他們踏遍了龍門石窟的群落。

  結束了龍門石窟之行,林徽因、梁思成又進入一層新的境界,他們轉道7大古都之一的開封,作中國古塔的考察。

  首先闖入他們視線的,是開封憂祐國寺的鐵塔,這也是他們考察的第一個目標。這座塔建於北宋皇祐元年,琉璃磚結構,平面8角,13層,高近60米,外壁鑲嵌褐色琉璃瓦,酷似生鐵澆鑄,故稱鐵塔。

  林徽因、梁思成來到這裡時,塔基因黃河氾濫已淹沒於地下,他們是第一次走近這座號稱「天下第一塔」的古塔,撫摸著塔身在褐色琉璃瓦上浮雕的飛天、降龍、麒麟、菩薩、力士、獅子等圖像,林徽因讚不絕口,連稱「真是絕代佳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