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徽因傳 | 上頁 下頁
五四


  通過底層淹沒了一半的圭形門洞進入的塔身,沿著磚砌蹬道,攀援168級臺階則達塔頂,遠眺行人如蟻,縱目北方,但見黃河橫空如出天半,果然就有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那一份感慨。遠處的帆影,星星點點,明明滅滅,隱隱現現,中原大地宛如一幅蒼茫的圖畫。

  從塔頂下來,再仰望寶塔的飛簷抖拱,寶瓶式的銅塔刹,造型宏偉挺拔,如青天巨柱,平生出一種倚天抽劍的豪氣。

  天清寺的繁塔,讓他們領悟了另一種美與力的永恆,這座開封東南的古塔,始建于宋太祖開寶年間,至淳化元年方才竣工,雖然現在已成為殘塔,但因明代在殘留的3層塔身上加建7層小塔,反而有了十分獨特的風貌。

  梁思成對刻在塔壁上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十善業道經要略》,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扶著眼鏡貼近碑刻細細鑒賞。林徽因在塔外打開了速寫簿,描畫著巍峨的塔影,這種經過巧妙補綴後的殘缺美,令她震撼。她感悟到美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殘缺與完整,寬博與窄狹,在某種意義上,達到了另一種完美,這種完美,是需要人的心靈去補充,去領悟的。

  離開開封,他們抵濟南與他們的學生麥儼增會合,驅車東進到曆城、章丘、臨淄、益都、濰縣,又回濟南再南下長清、泰安、慈陽、濟甯、鄒縣、膝縣等十一個縣,考察神通寺四門塔、辟支塔、慧宗塔、法定塔、興隆寺磚塔、鐵塔寺鐵塔、法興寺宋塔、龍泉寺明塔,岱廟、縣文廟、寺殿等古建築。

  山東之行不僅積累了第一手珍貴的建築資料,也啟發了林徽因的藝術靈感。她一路走,一路寫詩,許多佳作成為後人傳誦的名篇,《山中》一首詩寫道:

  紫色山頭抱住紅葉,將自己影射在山前,
  人在小石橋上走過,渺小的追一點子想念。
  高峰外雲在深藍天裡鑲白銀色的光轉,
  用不著橋下黃葉,人在泉邊,才記起夏天!
  也不因一個人孤獨的走路,路更蜿蜒,
  短白牆房舍像畫,仍畫在山坳另一面,
  只這丹紅集葉替代人記憶失落的層翠,
  深淺團抱這同一個山頭,惆悵如薄層煙。
  山中斜長條青影,如今紅蘿亂在四面,
  百萬落葉火焰在尋覓山石荊草邊,
  當時黃月下共坐天真的青年人情話,相信
  那三兩句長短,星子般仍掛秋風裡不變。

  這首詩,淋漓盡致地寫出了一個行路人置身于自在自然的感覺,心境與山景,完美和諧,迥出塵表,令人一唱三歎。

  她的《黃昏過泰山》,則表達了另一種情愫:

  記得那天
  心同一條長河,
  讓黃昏來臨,
  月一片掛在胸襟。
  如同這青黛山,
  今天,
  心是孤傲的屏障一面;
  蔥郁,
  不忘卻晚霞,
  蒼莽,
  卻聽腳下風起,
  來了夜——

  她心的孤傲的屏障,在山的懷抱中為之一開,胸襟掛一片月光,全部的感覺便溶人了這橙色的蒼茫。

  最使林徽因傾心的是她同梁思成陝西之行,在此之前,梁思成曾與黃宗江、麥儼增等先期對陝西的古建築進行過考察,此次行程是應顧祝同之邀,到西安作小雁塔的維修計劃。

  西安的大小雁塔,讓林徽因切實感受到了中國古塔建築那種獨特的美的韻律。

  座落在西安市南慈恩寺之內的大雁塔是一座多層樓閣式青磚塔,關於這個塔有一個迷人的傳說。

  當地百姓說,曾有群雁飛過慈恩寺,領頭的雁突然墜落地上,眾僧大為驚愕,以為菩薩顯靈,遂在大雁墜落處建了一座高塔,把死雁埋在塔下,故名雁塔。

  這座古塔建于唐永徽三年,玄類為保護由印度帶回的經典,唐高宗出資在寺的西院建造此塔,初建時磚身土心,平面方形,為5層,唐長安年間,用青磚改建成7層,可由塔內攀登頂層,唐大歷年間又改建為10層。

  林徽因和梁思成被塔門精美的線刻佛像迷住了,西面石門楣的「阿彌陀佛說法圖」,傳說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作品,圖中的佛殿筆筆都是按著比例刻畫,屋脊上的獸吻、飛簷、風鈴、斗拱、柱基、石階等,都表現得清清楚楚,將唐代建築特色全部展示了出來。林徽因說:「如果將來有人搞一個摹本,唐代的營造法式,就有一個大致輪廓了。」

  小雁塔在西安市南郊,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是為收藏經書而建,因比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

  最使林徽因稱奇的,是小雁塔三次離合的奇跡:明成化末年地震時,塔從頂到底中間斷裂一尺多寬的縫隙,明澈如開了一道「通窗」,但正德末年地震,將塔中裂縫自行彌合,天衣無縫,人皆稱奇。第二次是明嘉靖乙卯地震,塔身又被裂開,癸亥地震,又複合無痕。第三次是清康熙辛未,塔又震裂,辛醜地震中又自行複合,這真是一件令人難以解釋的奇事。

  小雁塔三次震裂三次複合的現象,給了林徽因、梁思成更多的啟發,為他們制定修復小雁塔的計劃,提供了歷史的依據。

  而林徽因卻更多地看到了中國塔文化的意義,那不僅是一份壯美,一種力量,更是一種人文精神,一種民族風骨,它的文化內涵,象徵著真、善、美的人格,既體現了佛家的「無常」、「無我」、「寂靜」的真諦,又展現了一個民族創造的超凡人聖的人生終極價值。

  在此期間,林徽因、梁思成還北去耀縣,考察了藥王廟,按照原來的設想,還要西行去敦煌考察莫高窟,但因時局緊張,此行未果,成為他們的終身遺憾。

  然而這次西安之行,卻又一次為林徽因「建築意」的理論建構注入了靈動的內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