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徽因傳 | 上頁 下頁
四六


  林徽因認為,徐志摩作為詩人的一生,處處充滿著詩意,他詩意的活在這個世界上,愛、自由和美是他全部的靈魂,對詩歌的真誠和對世界的真誠,是徐志摩作為詩人的基本品格,而這種品格,正是需要弘揚光大的。

  你走後大家就提議,要為你設立一個「志摩獎金」,來繼續你鼓勵人家努力詩文的素志,勉勵象徵你那種對於文藝創造擁護的熱心,使不及認得你的青年人永遠對你保存著親熱。如果這事你不覺到太寒倫不夠熱氣,我希望你原諒你這些朋友們的苦心,在冥冥之中笑著給我們勇氣來做這一些蠢誠的事吧。

  林徽因獻給徐志摩的不僅僅是一篇悼文,她獻給他的是一粒種子在石縫裡砰然綻苞的聲音,是靈魂被鋸著的詩人的歌哭。

  她呼喚公正,呼喚良知,儘管這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人,餐桌上最末一道菜肴。

  詩人的心永遠是一隻方舟。他頭頂上即使載著花冠,也是用荊棘編織的。在他的全部生命中,他需要清算的不是別人的惡行,只是他自己的靈魂。

  從這天起,林徽因覺得她的生命裡多了一份承諾,這承諾會燭照她的每一分鐘。

  這是精神的責任。

  〖來今雨軒〗

  「來今雨軒」坐落在中央公園西南隅,是北平著名的茶軒。

  正廳五間,四面出廊,一座很別致的上下兩層小樓,左右環以假山,怪石嶙峋,幾株古柏,數杆修篁,一架石橋,構成了松風明月的意境。

  大廳門楣上,「來今雨軒」的匾額是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的手筆。兩旁金字楹聯:「三篇陸羽經,七度盧仝碗」。

  「來今雨軒」出自大詩人杜甫一首詩的題序。杜子美一度被唐玄宗賞識,很有做大官的希望,人們爭先恐後地與他交往,一時間門庭若市,後來杜甫做官的消息沉寂了,人們就不再和他來往了。杜甫當時閒居長安,貧病交加,又門可羅雀,只有一個姓魏的朋友冒雨去看他,杜甫很有感慨,便寫了一首詩,抒發了對人世滄桑的情懷。詩序中寫道:「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常來今雨不來。」

  那首詩很少讓人記住,序卻廣為流傳。爾後辛棄疾在一首詞中寫到:「舊雨常來,今雨不來,佳人堰蹇誰留?」

  這裡環境清靜幽雅,因此被北平的文化人選作聚會的好去處。徐志摩生前也是這裡的常客。

  1936年9月,在上海籌辦《大公報》滬版的蕭乾回到北平,為了紀念《大公報·文藝副刊》接辦十周年,舉辦了全國性文藝作品徵文,請一些在文壇享有盛名的作家擔任評委,有時聖陶、巴金、楊振聲、朱自清、朱光潛、靳以、李健吾、林徽因、沈從文、淩叔華。這些評委主要是京滬兩地的作家,平時靠蕭乾寫信協調意見。

  此時,林徽因選編的《大公報文藝叢刊小說選》,到了最後審定階段。這部小說選,是林徽因受蕭乾之托編輯的。蕭乾到《大公報》之後,林徽因一直是他的熱情支持者,每個月蕭乾回到北平,總要在「來今雨軒」舉行茶會,邀來一二十個朋友,一邊聊天,一邊品茶,談文學,談人生,蕭乾的許多稿子都是在這樣的茶會上征得的。林徽因每請必到,每到必有一番宏論,語驚四座,成為茶會上注目人物。蕭乾早就欽佩林徽因的藝術鑒賞能力,在今年春天就把這件事委託給了她。

  也是在這次聚會上,蕭乾與林徽因等商定了這本書的選目和序言。在所選的三十篇作品中,有蹇先艾的《美麗的夢》,蕭乾的《蠶》、《道旁》、《小蔣》,宋翰遲的《一點回憶》,祖文的《避難》,李同愈的《報復》,沈從文的《箱子岩》、《一九三四年一月八日》、《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過嶺者》,振聲的《報復》,盧焚的《陰影》,叔文的《小還的悲哀》,楊寶琴的《瘋子》,沙汀的《鄉約》,前羽的《享福》,徐轉蓬的《失業》,老舍的《聽來的故事》,寒谷的《伍四嫂》,李健吾的《書呆子》,季康的《路路》,雋聞的《這年頭》,李輝英的《驛路上》,程萬孚的《求恕》,淩叔華的《無聊》,張天翼的《善舉》,威深的《黎明》,劉祖春的《葷煙劃子》和林徽因的《模影零篇》。

  這些有的是已經出名的作家,如沈從文、楊振聲、李健吾、淩叔華、老舍、張天翼、沙汀;也有些文壇上陌生的面孔,如徐轉蓬、李輝英、寒穀、威深、程萬孚等。

  她在寫的題序中,不僅概述了對人選作品的看法,而且直接闡述了她的文學觀:

  在這些作品中,在題材的選擇上似乎有個很偏的傾向:那就是趨向農村或少受教育分子,或勞力者的生活描寫。這傾向並不偶然,說好一點,是我們這個時代對於他們——農人與勞力者——有濃重的同情和關心;說壞一點,是一種盲從趨時的現象。但最公平地說,還是上面的兩個原因都有一點關係。描寫勞工社會,鄉村色彩已成一種風氣,且在文藝界也已有一點成績。初起的作家,或個性不強烈的作家,就容易不自覺的,因襲種種已有眉目的格調下筆。尤其是在我們這時代,青年作家都很難過自己在物質上享用,優越於一般少受教育的民眾,便很自然的要認識鄉村的窮苦,對偏僻的內地發生興趣,反倒撇開自己所熟識的生活不寫。拿單篇來講,許多都寫得好,還有些特別寫得精彩的。但以創造界全盤試驗來看,這種傾向表示貧弱,缺乏創造力量。並且為良心的動機而寫作,那作品的藝術成分便會發生疑問。我們希望選集在這一點上可以顯露出這種創造力的缺乏,或藝術性的不純真,刺激作家們自己更有個性,更熱誠的來刻畫這多面錯綜複雜的人生,不拘泥於任何一個角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