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紀實 > 廖漢生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
第十章 南下襄南(7) |
|
4月5日,農曆清明,軍分區召開了生產動員大會,宣告成立了以副司令員王紹南、供給部長史可全為正副主任的總生產委員會,政治部副主任朱紹田介紹了延安大生產的情況和經驗,我作了《今年機關部隊如何開展生產節約運動》的動員報告。 針對一些人對生產運動存在的模糊認識,我著重解釋了軍隊為什麼要生產的問題: 「中國舊社會幾千年都是『當兵吃糧』,老百姓是這樣看法,我們也有個別同志是這樣想法。為什麼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不論在南方或北方都要進行生產呢? 「第一,正因為八路軍、新四軍與舊軍隊不同。舊軍隊是軍閥軍隊,是危害老百姓的。八路軍、新四軍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目的是為中國老百姓求解放,使得每個人有飯吃有衣穿。我們打日本,拼命,吃苦,都是為了把國家建設好,使老百姓過快樂日子。生產也是替老百姓打算盤,減輕老百姓的負擔。 「第二,我們打日本要吃飯、穿衣、用東西,老百姓不能多出錢,公家也就沒錢解決,只有靠生產來解決自己的困難,改善自己的生活。 「第三,襄南、襄西、江南是我們的,父母子弟也在這裡,我們要把它建設成有吃有穿的地區,家庭問題也解決了。 「因此,我們要生產。」 關於怎麼生產,我宣佈了軍分區制定的生產計劃:要求實現縣、團以上機關、部隊自給糧三個月、菜半年,區鄉武裝自給糧四個月、菜八個月的目標。生產的內容應以開荒種田為主,同時從事紡織、編席、喂豬、捉魚等工 副業生產。獎勵措施應採取公私兩利、超產分紅。生產中注意軍民兼顧、勞武結合的原則,強調「首長負責,親自動手」,從軍分區的司令、政委到班排幹部都應當親自領導和參加生產運動。 陽春三月,正是春耕生產的大好時節。襄南各地到處呈現熱火朝天的春耕景象。為了扶持農民生產,地區專署及時發放500萬元邊區貨幣的農業貸款,從江南的石首、公安、華容購運了數百頭耕牛到江北,貸給缺牛農戶。襄西地區去年大旱,加上頑匪攪擾,有一半以上的農戶無種下秧,有些連吃的都沒有,我們從監利運去幾百擔穀子,發放救災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在農民中有組織地開展耕牛與勞力、技術與勞力等各種形式的換工互助,指導精細耕作。 襄南生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水利。這裡是長江與漢水兩大水系的交匯處,大大小小的河湖溝漢縱橫交織,星羅棋佈,每到雨季內漬外澇,一片汪洋,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生命造成嚴重危害。特別是連通漢水與長江的東荊河,年久失修,堤腳被水掏空,堤身危若屋簷,一旦決口就將直接威脅潛江,沔陽、江陵、監利等縣人民。 地委、專署、軍分區動員軍民搶修大堤。在趕築馬頸項堤的工地上,我們書記、專員、司令親自上陣,賀炳炎司令員獨臂擔土拉車給軍民以極大的激勵。農民群眾爭先恐後出堤工,勞動英雄層出不窮。一位聾啞人,他媽媽用手比劃給他看:堤要倒,有水,不能吃飯了!他扛起扁擔就跑上了工地。有一位姑娘,挑得重,跑得快,連好多男人也不敵她,男人們羡慕他說:「娶到這樣的姑娘是滿享福的呀!」經過20天晝夜突擊,用工15萬個,完成土方35900,趕在汛期之前完工,使百餘畝農田受益。 鄂豫邊區黨委領導同志李先念、任質斌、陳少敏在7月3日給中央的電報中,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邊區的水利建設,「在襄南三軍區做得很有成績」,「特別是爭取時間,在農忙前完成,更刺激與提高農民生產情緒」。 在大生產的同時,襄南根據地的財政經濟建設也頗有成績。 日本帝國主義隨著戰爭的進程及其國力的衰敗,變本加厲地推行「以戰養戰」政策,對襄南魚米之鄉進行瘋狂的掠奪和封鎖。我們向敵人展開經濟鬥爭,發展、擴大根據地的財政經濟建設。 我們借長江之利,在江面上和渡口處設立了武裝稅卡,凡上行宜昌、下行武漢、橫渡南北的商船都要從我們這個地方過,要過就要給我們納稅,連日本人做生意也要老老實實地給新四軍納稅。我們收的稅款相當多,全地區一年就可以搞到上億元,少部分留做襄南建設之用,大部分送到大悟山,上交邊區財政。邊區和5師的經費來源主要靠襄南的稅款收入。我們提出一個口號,叫作「邊區第一,襄南第二」。 襄南還擔負了1億多元邊區「建國公債」的購銷任務。我們一方面廣泛動員根據地內的士紳、富戶認購公債,一方面運用各種關係向日偽佔領區和國民黨盤踞區大力推銷,一直銷到武漢三鎮去,連日本洋行、偽組織也購買了數額可觀的公債。根據地急需的藥品、布匹、硫磺、鋼材、銅材等日偽禁運物資,我們都有辦法從敵佔區購運出來。在敵人的封鎖中,襄南根據地卻呈現出人民樂業、商賈雲集的景象。 這年夏天,賀炳炎司令員帶著部隊到襄西邊沿地帶擴大、鞏固根據地,我留下主持全面工作。這時,上級傳來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延安勝利召開的消息。 我是黨的七大代表,對七大的召開盼望已久。早在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就提出了召開七大,1939年我由120師358旅716團黨員大會推選為七大代表。黨中央曾多次籌備召開七大,我也多次準備參加七大,但由於形勢緊張而一再推遲了。1945年4月到6月,全黨同志翹首以待的七大終於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前夜召開了。 七大是我黨自1928年莫斯科六大後相隔17年召開的,是自党建立以來規模最大、籌備時間最長、準備最充分、影響最深遠的一次代表大會。七大制定了黨的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作為七大代表,我雖然身在前線不能參加大會,但是為大會的勝利召開而深感振奮。在黨的七大精神鼓舞下,襄南軍民更加積極地貫徹「大發展」的方針,進一步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進一步擴大黨的隊伍和人民武裝,進一步擴大統一戰線,進一步加快根據地的各項建設,準備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8月上、中旬,日本帝國主義投降的消息傳出後,襄南分區堅決執行黨中央和朱總司令的命令,堅決執行邊區黨委和5師的命令,迅速動員全部力量包圍了盤據在這一地區的日偽軍據點,向其發出立即向我繳械投降的最後通牒,堅決消滅那些繼續頑抗之敵。分區部隊先後拔掉了潛江縣梅家嘴等日軍據點並包圍了潛江城,重創不守投降令仍然「掃蕩」桃花山的日軍部隊,全殲駐監利縣毛家口的偽軍自衛團,策動駐 沔陽縣胡場的偽軍400余人向我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在投降書上簽字,至此中國人民歷經八年之久的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中華民族在近百年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中第一次贏得完全的勝利! 1937年9月2日在陝西富平縣莊裡鎮,我們在朱總司令、賀龍師長的帶領下舉行抗日出征誓師大會。從那時起到現在不多不少整整八年。在這八年間,我們從西北到中原。從黃河之濱到長江岸邊,從八路軍到新四軍,經歷了多少次激烈殘酷的戰鬥,犧牲了多少個英勇善戰的好同志,終於迎來了抗戰勝利的這一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