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紀實 > 廖漢生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第十章 南下襄南(6)


  我代表地委向各縣黨組織提出了擴大黨的力量的任務、要求和具體方法。首先使黨的組織和全體黨員明確:革命事業的壯大、革命戰爭的勝利,有賴於黨的發展。抗戰前我黨只有4萬多名黨員,現在已經發展到100萬,這是一個很大的發展,但是還要看到中國有4萬萬人口,只有100萬黨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一個大發展,才能更有力地領導起全中國人民去爭取革命的勝利。

  地委先後從區鄉抽調了數批政治上可靠、又有鬥爭經驗的老黨員:集中到洪山公學進行培訓。洪山公學是邊區黨委直屬的一所幹部學校,設在襄南的潛江縣熊口鎮。我們利用這個便利條件開設了黨員幹部訓練班,學習馬列主義常識、學習毛澤東同志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少奇同志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熟記黨綱、黨章,明確黨的各項政策、主張,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然後把這些同志派到新開闢的地區工作,去建立黨組織,發展新黨員。

   在發展中我們注意既要積極又要慎重,處理好「量」與「質」的關係,使黨在迅速地大量地發展的同時確保不叫一個異己分子進入黨內。為了加強党的基層建設,我代表地委提出了建設一個好支部的四條標準,即「對敵人鬥爭搞的好」、「減租鬥爭搞的好」、「生產運動搞的好」、「防好運動搞的好」。黨的基層組織帶領群眾開展各項工作,發揮出戰鬥堡壘作用。

  在襄南這個地方發展黨、擴大党的積極分子隊伍,不可回避地要碰到一些複雜的問題。這就是如何對待蘇區「改組派分子」和「自首分子」的問題。我們南下幹部一到襄南,老百姓就傳開:「當年的紅軍又回到洪湖來了!」有的聽說是「賀司令帶人回來了」,把賀炳炎傳成賀龍了。有一些原洪湖蘇區的老黨員、老幹部、老戰士和紅軍家屬找上門來,訴說往事,打聽親人下落,要求做些工作。這些人裡面有的是掉隊人員,有的是失散人員,也有在「肅反」中被開除的「改組派分子」,以及蘇區垮掉後登記「自首」的分子。

  我們按照中央的指示,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每一個人的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妥善處理。在洪湖老蘇區,由於左傾錯誤路線搞的「肅反」擴大化,黨組織被整垮了,一批批黨員幹部當作「改組派分子」或被殺掉或被驅離了。我們南下幹部都經歷過那一段歷史,在延安整風後期又總結了那一段歷史。

   根據整風精神,我代表地委宣佈了處理歷史問題的政策:對所謂「改組派分子」,如果搞清楚確實冤枉的,即承認他是黨員,他的家屬當作革命家屬看待;一時難以搞清楚的,對其家屬也要給予一定的照顧。我們公開承認過去「肅反」簡單化、擴大化的錯誤,認真解決他們提出的申訴,逐個給予適當安置,希望他們在當地繼續為黨工作。他們眼含熱淚,失聲痛哭,傾吐了憋在心中十多年的冤屈,解除了思想上的包袱,以加倍的熱情為黨工作。歷史證明,這些所謂「改組派分子」基本上都是被冤枉的,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陸續都得到了平反昭雪。

  對於老蘇區垮掉後的「自首分子」,黨中央在我們南下時做過很客觀的估計:洪湖蘇區垮掉後的十幾年中,由於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鎮壓和強制「自首」,留在蘇區的黨組織和黨員有相當一部分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自首」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央提醒我們要慎重處理好。這些人有的是被強迫「自首」的,有的是由家屬替其「自首」的,有因缺乏遠見而被當時白色恐怖形勢所趨而「自首」的,也有「自首」後破壞我黨利益的。

   按照中央政策,我們區別各自情況給予個別處理:能夠真心擁護我黨、真正來工作的可以分配,不加拒絕,但必須有一個原則——要有利於黨、有利於革命,必須有一個條件——要向黨寫自傳、寫申明書,把「自首」的原因、過程和以後經歷實事求是地、不加絲毫隱瞞地寫出來,給黨審查。有過一些錯處只要沒有破壞黨的利益,主動寫出來後可以下加追究,重新工作後取得成就的可以將功折過;工作有大成就、對黨有大功勞的,如果要求入黨可以慎重地個別解決。由於採取了正確的政策,我們為黨的工作爭取了一批人,同時也保持了黨的純潔。在地委、各縣委和各基層支部的努力下,襄南黨組織和黨員隊伍逐步發展擴大,質量有所提高,在敵佔區也建立了黨的秘密支部。

  擴大統一戰線,是發展襄南的重要一環。襄南靠近武漢三鎮,瀕臨水陸要衝,來來往往的各種人物、各種關係很多。在大革命期間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裡都是鬥爭旋流的中心,紅白嚴重對立,階級鬥爭相當激烈,地主階級曾是革命的對象,蘇區失敗後他們中的一些人曾參與迫害我黨同志和紅軍家屬。因此對我們南下幹部的到來,有一些地主、士紳很擔心,怕算舊帳。

  為了爭取和團結更多的人,襄南專署召集了士紳會議,賀炳炎司令員首先講了我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表明了我黨的團結抗日態度。

  賀炳炎講過之後,我又作了具體的解釋:「這次南下幹部回到家,有許多人的父母兄弟在蘇區失敗後被人殺害了。這是非常痛心的事!但是共產黨是不會為了私仇而違反黨的政策的。只要那些人現在是抗戰的,我們還是以朋友相稱,過去的帳不算了。希望襄南各界各階層人民為了打走日本帝國主義的共同目的,一致團結,舊仇舊怨一筆勾銷!這是我代表南下的同志要向各位表明的。」

  我們以共產黨人博大無私的胸懷,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不計前嫌,積極爭取地主、士紳們為抗戰事業做一些工作,如認購公債、代購物資等。我們在襄南建立了各界人士組成的參議會,在敵佔區的大城市建立了一些統戰關係,在統一戰線的基礎上建立起三三制的地方政府。

  由於邊區黨委的正確領導,由於襄南黨政軍民的共同努力,在較短的時間內,襄南根據地的各項工作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襄南大生產

  解放區的大生產運動,是當時整個革命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抗日根據地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戰勝日寇與國民黨封鎖以及天災而造成的嚴重物質困難、增強軍民團結和抗戰信心、創造長期抗戰物質基礎的重要途徑。

  襄南地區位於江漢平原上,本是魚米之鄉。由於戰禍連年,日寇掠奪,使得田園荒蕪,水災頻頻,民不聊生,血吸蟲肆虐,走在街上常常可以看到挺著大肚子的男女,每到冬天許多人家把門一關就外出討飯。襄南根據地建立以後,開展了減租減息鬥爭和生產運動。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借鑒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的經驗,於1945年春進一步動員全體軍民掀起大生產的熱潮。地委、地區專署、軍分區和各級黨政軍群組織紛紛成立了生產委員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