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傳記·紀實 > 廖漢生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第五章 長征(11)


  紅軍對實現這一政治目標表現得如此堅決、頑強,是因為紅軍是党絕對領導下的工農武裝,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是因為党在紅軍中進行的強有力的政治工作,特別是適時地結合革命鬥爭的形勢與任務,不懈地用黨的戰略思想、戰略路線教育和武裝部隊。

  在長征中,對黨制定的抗日路線和每一個戰略決策,對長征總的政治目標和各個階段的政治任務,各級黨組織和政治機關通過反復地政治動員、政治總結、政治檢查,通過一次次党的活動分子會議,通過行軍中的政治工作、戰場上的政治工作以至一張政治標語、一句政治口號,使之深入人心並化為廣大紅軍指戰員的自覺行動。

  同幾千年來舊式軍隊奉行的「愚兵」政策相反,紅軍非常重視進行形勢教育。也許有人會感到難以置信,長征路上軍情緊急,戎馬倥傯,紅軍又多在狹路僻地中疾行,哪裡搞得了形勢教育?可事實上,我們不但隨時觀察著前進的道路和敵情,也在密切關注著國內外發生的大事情,並把這些大事情及時告知每一個紅色戰士,傳播給沿途民眾。

   部隊每攻佔一個集鎮、一座縣城,指揮機關立即派人進駐郵電局、所,不動郵件,不拿匯票,只把白區出版的各種報紙不論新舊統統收來,從中瞭解哪一塊國土又遭淪喪,哪裡的民眾又燃起救亡烈火,也從國民黨「剿匪」動態中推測白軍的動向和其他主力紅軍的行蹤。根據這些材料再向部隊進行形勢教育,對全國的政治形勢、蘇維埃運動形勢和民族革命形勢作出簡要的分析說明。廣大指戰員身在長征路上,心裡裝著全國的鬥爭形勢,從而對黨的路線和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自己肩上擔負的工農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歷史重任更加明確。

  在長征中,就是通過這樣的政治工作,保證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堅決貫徹和執行。使部隊保持著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著飽滿高漲的政治熱情。

  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定的革命信念,是紅軍在長征中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動力。紅軍開動自己的雙腳,踏過萬水千山,長驅二萬餘裡;紅軍憑著步槍、大刀,與數倍甚至十倍於我的裝備精良的敵軍進行大小戰鬥難以數計,戰鬥中從不懼流血犧牲,哪怕打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顆子彈也要繼續戰鬥下去;紅軍以一身單衣、一口辣椒水禦寒,翻越了一座座雪山;紅軍用一把野菜、一把草根充饑,涉過了荒無人跡的草地;還有許多同志竟是一直拖著傷殘的軀體,堅持走完了萬里征程。這些奇跡是靠什麼創造出來的?回答只有一個:理想和信念。

  與白軍不同,紅軍的戰鬥力不僅取決於兵力的多寡、火力的優劣、物力的富缺等諸多因素,更重要的是靠指戰員本身的階級覺悟、政治理想所煥發出來的巨大精神力量。党在紅軍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歷來重視革命理想的教育。通過這一教育,使每一個紅軍指揮員、戰鬥員都成為具有革命理想、具有犧牲精神、為階級和民族解放自覺戰鬥的紅色戰士。

  我們當時進行這種教育,受到文化程度、理論素養、戰爭環境的制約,從形式到內容都比較簡單。但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緊密聯繫實際,從頭至尾都貫穿著「聯繫」二字。它與我們所處的階級地位、社會狀況、戰爭實踐和革命前途緊緊地聯繫起來,使一般幹部、戰士和廣大工農群眾都能理解,都能接受。

  紅軍指戰員絕大多數都出身於工農勞苦階級。開始我們只是對某個土豪、某個保長特別地恨,對個人的命運表示不滿。針對這種情況,黨給我們講階級鬥爭的道理:自己種的東西自己沒得溫飽,哪裡去啦?天底下還是窮人多老財少,哪個力量大?我們初步懂得了什麼是階級、什麼是剝削壓迫,鼓起了階級鬥爭的勇氣。我們在共產黨的領導和組織下,打倒了這個土豪、這個保長,報了仇,翻了身,分到了土地,取得一些利益。

   在這個基礎上,再引導大家進行聯繫:把這個土豪、這個保長打倒了,可他的上面還有鄉長、區長、縣長、衙門、團防,他們有權有槍,不會甘心我們這樣幹的。於是我們又在党的領導下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蘇維埃,建立了自己的武裝——遊擊隊。

   再聯繫一下,我們看到:縣衙門的上面還有一級一級衙門直到最大的衙門——國民黨反動政府,這個最大衙門的手裡有鎮壓工農的工具——國民黨反動軍隊,它們的身旁和身後還有帝國主義列強……

  就這樣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進行聯繫,我們的認識逐步提高,由打倒某個土豪聯繫到要打倒整個封建地主階級,推翻國民黨統治,消滅國民黨反動軍隊,驅逐帝國主義列強;由建立某個蘇維埃政權聯繫到要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由組織某個遊擊隊聯繫到要組織起中國工農紅軍;由奪取某個戰鬥的勝利聯繫到奪取全國的勝利;由個人的翻身解放聯繫到要實現全階級、全民族的翻身解放,最終要建設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階級的大同社會——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具有堅定信念的戰士是無敵的戰士,具有崇高理想的軍隊是無敵的軍隊。

  研究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證党和紅軍的中心任務的實現,是党在紅軍中政治工作始終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

  人們常常以「千難萬險」來形容紅軍長征面臨的種種問題,此話並不誇張。然而,在這「千難萬險」中最突出的問題有三個,即「打」、「走」、「吃」。這三個問題哪一個解決得不好,都會導致長征失敗,導致紅軍的毀滅。因此,全軍上下都為之絞盡了腦汁,耗盡了氣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做政治工作就特別注意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來保證部隊解決好這三個非常實際而又關係重大的問題。

  打仗,是長征面臨的首要問題。從開始的突圍、中間的轉戰到會師後的立足,都沒有離開打,而這種打又是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沒有後方保障、沒有根據地依託、沒有蘇區人民支援等種種不利條件下進行的。因此,保證部隊打勝仗就成為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每次戰鬥前,我們總要進行思想動員,使指戰員在明確敵情我情、方案部署的同時也明確打好這一仗的意義,明確取勝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樹立信心,堅定決心。

   戰鬥開始後,我們適時進行戰場鼓動,激勵鬥志。初戰獲勝時,我們通過傳送捷報、後送俘虜來鼓舞士氣。戰鬥結束後,我們及時總結經驗,找出教訓,振奮軍心,以利再戰。這一套辦法幾乎是每一仗都必須採用的,只不過根據具體情況在內容上有所不同。激勵部隊英勇殺敵,是戰時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另一個重要方面則在於珍愛每一個紅色戰士的生命,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傷亡。我們總是教育部隊既要不怕犧牲,又要避免無代價的犧牲;既要敢於消滅敵人,又要善於保存自己;既要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又要反對個人英雄主義情緒;既要有勇氣,又要講智謀,並且經常用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的一些戰例去教育大家英勇靈活地打擊敵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