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李大釗 | 上頁 下頁


  在李大釗正確指導和影響下,國民社的多數成員、特別是它的骨幹分子如許德珩、鄧中夏、高君宇、黃日葵等,在隨後的五四愛國運動中成為積極的參加者和領導者。和國民社差不多同時成立的新潮社,也於12日聘請他為顧問,並約他為《新潮》寫稿。至於由鄧中夏等發起、以左翼學生為主、于1919年3月成立起來的平民教育講演團,更是與李大釗關係密切。

  李大釗在《新青年》二卷1號上發表的《青春》一文,在新文化運動中宣傳了革命民主主義思想。他在1918年11月發表的演說《庶民的勝利》和撰寫的論文《Bolshevism的勝利》,於1919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五卷5號上發表,進一步宣傳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時也使新文化運動開始帶上馬克思主義的傾向。

  新文化運動的前期是反對封建文化的思想運動,陳獨秀起了重要作用;在它的後期,發展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運動,李大釗則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新青年》充分反映了這一變化的主流,一至三卷是陳獨秀主編的,從第四卷起,由李大釗和陳獨秀等輪流擔任各期編輯,其中魯迅也時常參與編輯部工作。

  在新舊思潮的激戰中,《新青年》進一步在群眾中擴大了影響。

  新文化運動提倡語體文,反對文言文,以語體文的形式進行新道德和新文學的傳播。李大釗在《新青年》等刊物上用語體文發表論文,文筆暢達深刻,啟發了眾多的讀者。此外,他在還《少年中國》、《新青年》等刊物上發表過幾首清新雋永的白話詩。如他在五峰山時就寫了一首《山中落雨》小詩:

  忽然來了一陣煙雨,
  把四山團團的圍住。
  只聽著樹裡的風聲雨聲,
  卻看不清雲裡是山是樹!
  水從山上往下飛流,
  頓成了瀑布。
  這時候前山後山,
  不知有多少樵夫迷了歸路?

  李大釗的這首白話詩抒寫了當時自己在風雨中戰鬥的心情,並深切地關懷著人們不要迷失了路徑,暗喻人們在革命的道路上不要迷失方向。

  1918年12月22日,李大釗與陳獨秀特地創刊了《每週評論》,因為《新青年》為每月一期,且多半是長篇文章,已不能完全適應迅速發展的革命形勢了。《每週評論》登的是短文,著重批評時政,推動當前的政治鬥爭。這個每週一期四版的小型刊物,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廣泛的影響,不久就為繼起興辦的許多刊物所採用。

  李大釗為了創辦《每週評論》,不辭辛勞地奔走。

  在創刊號開印那天,他親自到報館,細緻地校對,直至印出大樣,一直到淩晨4點鐘。在《每週評論》創辦以後的半年左右時間裡,他撰寫發表了55篇文章,平均每星期就發表2篇文章,可想而知,他的工作幹勁是多麼大啊,同時,他還擔負了種種編輯上的瑣細的實際工作。

  李大釗在《每週評論》中繼續宣傳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1919年元旦,他在《每週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題名為《新紀元》的社論,這篇文章主張勞工階級聯合起來,「打破國界,打倒全世界資本的階級」,要「一步一步的向前奮鬥,直到世界大同」。2月上旬,又在其他報刊上發表了《聯治主義與世界組織》、《戰後之世界潮流》等。在這些文章中,他通過宣傳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進一步闡明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潮流。

  李大釗熱情歌頌十月革命開闢了歷史的新紀元。

  他指出:「這個新紀元是世界革命的新紀元,是人類覺醒的新紀元。」他告訴人們:從今以後,生產制度要進行根本的變革。在新紀元曙光照耀下,我們「應該趁著這一線的光明,努力前去為人類活動,作出一點有益人類工作」,走上「新人生的道路」。

  中國的反動派竭力企圖阻遏革命的洪流,把布爾什維克黨叫做「過激黨」,誣衊所謂「過激主義」為「共產公妻」。李大釗立即在《每週評論》上發表《過激乎?過惰乎?》、《過激派的引線》等文章,指出:有了進步的舉動,人就說是「過激」,這是社會上的一種「惰性」力量在作怪。「過激主義」是因為「社會上不滿意的事太多」而產生的。但是,那些怕「過激主義」的人又何嘗知道什麼是「過激主義」?

  為此,倒不可不譯幾本被認為是「過激派」的著作出來,「過種書果然譯出,看得見的,可就不止那幾位怕過激主義的人」。而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真理將在人民中廣泛傳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