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伯渠傳 | 上頁 下頁
七二


  蒙古族愛國民主人士那素滴勒蓋,自二屆參議會被選為邊區政府委員後,在林伯渠的領導幫助下,為革命作了貢獻,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逝世。林伯渠深為悲痛,他在追悼會上以主祭人身份致詞說:那素先生曾說過,「中華民族的解放與蒙族解放,今天已有了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毛澤東同志所提出的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在邊府委員任內、他是生產與教育兩大政策的實踐者,他曾親建農場,號召蒙胞生產,同時並親自參加,身體力行。」『他號召蒙古青年來延安學習,並親任教授」。林伯渠號召大家,學習那素委員一息尚存同惡勢力鬥爭不止的革命精神。林伯渠這種對待少數民族愛國民主人士的態度,影響很好。

  --------
  《解放日報》,1943年8月9日。

  李丹生是陝北的一位知名人士,八十高齡時被選為邊區參議員。林伯渠、謝覺哉等同志經常關照這位老人,他們成了親密的朋友。李丹生逝世後,林伯渠對李老先生的愛國精神作了高度評價,他在挽聯中寫道:

  以呂尚之年,輔導建新基,方期大成百世留芳垂典範;
  為邊區所重,周詳達民意,文星遽隕萬人揮淚吊延川。

  --------
  《解放日報》,1945年7月12日。

  林伯渠並親自率領延安各界五百餘人,把李老先生的遺體安葬在光華農場。因為李老先生家境貧寒,林伯渠還指示,對他住在延安的遺孀和兩個女兒,一個孫女的生活,仍由政府照顧和供給讀書。諸如此類,都使黨外人士深受感動。

  為了加強邊區的三三制建設,林伯渠除注意團結政府中的黨外人士一道工作外,還重視廣交社會上有識之士,以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由他倡議組織的「懷安詩社」就是明顯的一例。

  一九四一年九月五日,林伯渠和謝覺哉、高自立等邀集宴請民間的詩人墨客,其中多系六、七十歲的老人,有前清秀才五人,拔貢一人。林伯渠取「老者安之,少者懷之」之意,定名為「懷安詩社」,並推舉邊區高等法院院長李木庵主持詩壇,薈集佳作。與會者暢談甚歡,稱此會為「延水雅集」,以與晉朝王羲之的「蘭亭雅集」媲美。林伯渠致詞,號召大家多寫詩,寫好詩;借古體詩有平仄協韻的特點,用舊瓶裝新酒。他並提出了兩條希望:(1)不要咬文嚼字,文字力求通俗;(2)不要用典,提倡明快詩風。林伯渠還即席吟成《延水雅集·賦呈與會諸君子》。

  其一:

  目送征鴻遠,秋籠延水深。
  朱顏何可駐,華髮漫相侵。
  寰宇風雲會,高臺長短吟。
  會文信有托,今古事同欽。

  其二:

  十年挾策費調停,待整金甌拱宿星。
  抗敵計無分畛域,匡時論共契蘭馨。
  邊城重寄期安堵,盛會嘉賓喜滿庭。
  田野風多秋氣健,及時樽酒慰遐齡。

  --------
  ①② 《林伯渠同志詩選》,第30、31頁。

  許多老人也即席唱和,當場就產生了不少佳作。自此以後,參加這一詩社的人員甚多,有中央和邊區各部門的領導,有來延安學習的各根據地的幹部,有邊區參議員中的地方耆老,還有民間能詩善賦之士。詩友們以詩詞為工具,披襟述懷,吮毫抒憤,交流感情,宣傳政策,酬唱贈答,互相勉勵,一時蔚成風氣。詩社歷時八年,收藏了大量謳歌中國共產黨、讚揚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軍民鬥爭業績的光輝詩篇,同時也團結了許多黨外人士。

  在邊區政權建設中,林伯渠十分重視培養婦女和青年幹部。還在一九四一年「三八」婦女節時,林伯渠就提出「要發動廣大婦女參加政權工作」。此後,他身體力行,推薦邊區婦聯二十三歲的邵清華為安塞縣縣長,並在邊區政府民政廳和邊區婦聯舉行的歡送會上,鼓勵邵清華說:「你做婦女工作時很有魄力,對搞好縣長工作也應有勇氣。中央領導同志很關心和支持你,你更要以實際行動努力工作。」「過去你只是做婦女群眾的工作,今後是一個縣的『父母官』,男的女的各種人的工作都要做,這就要更廣泛的聯繫群眾,深入實際,多做調查研究。到了新的崗位上,在各方面都要嚴格要求自己,特別要注意和當地幹部搞好團結,才能擔負起黨交給你的重任。」在林伯渠的關懷教育下,邵清華在實踐鬥爭中得到鍛煉,成長很快,她至今還十分懷念和感激林老對自己的培養。

  --------
  《解放日報》1941年7月10日。並參見《訪邵清華談話記錄》(未刊稿),1984年。

  對於青年幹部,林伯渠非常注意讓他們參加基層工作的鍛煉。一九四二年的一天,他對邊區政府秘書處青年幹部陳昌林說:「毛主席提出知識青年到前線去,到基層去,到農村去。你是知識青年,缺乏實踐鬥爭的經驗,應該到基層去工作。」並且把他安排到綏德分區的農村。陳昌林到了綏德以後,專員袁任遠要留他在專署當秘書,陳昌林把這一情況寫信向林伯渠彙報。林伯渠馬上回信說:「青年要深入實際,最好還是去鄉政府當文書。因為鄉政府是邊區政府的縮彰,工作千頭萬緒,會遇到許許多多頭痛的事,才能真正受到鍛煉……」。袁任遠看了林伯渠這封信,也深受啟發和教育,便讓陳昌林到綏德分區最苦的佳縣去工作。佳縣安排陳昌林當了區長,林伯渠還經常給他寫信,要求他多做具體工作,艱苦奮鬥,少說大話空話。抗戰勝利後,陳昌林被派往東北當縣委書記,臨行前林伯渠還對他說:「你姐姐、姐夫都是『馬日事變』中為黨犧牲的烈士,你要向他們學習,走他們的道路,堅持革命到底。」

  在林伯渠的領導下,陝甘寧邊區在建設三三制政權中,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從政治上團結了各抗日階級和階層,調動了積極因素,取得了豐富的經驗。黨內外廣大幹部精誠團結,心情舒暢,盡職盡責地為抗日救國、建設邊區而辛勤工作。當時毛澤東就讚揚說:「陝甘寧邊區的三三制搞得好。」

  --------
  《訪陳昌林談話記錄》(未刊稿,1979年。)
  ②③ 《訪陳昌林談話記錄》(未刊稿),1979年6月。
  《李維漢同志的回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