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伯渠傳 | 上頁 下頁 |
一六 |
|
在舊曆新年前,林伯渠又回到廣州,除夕他還遊覽了著名的羊城花市。在香港和廣州期間,林伯渠曾先後寫下兩首詩,抒發他的感想。一首題為《香江感事》。詩雲: 去來忽複歲時改,月下寒螿猶有聲。 對面青山非吾土,誰家錦瑟弄清音。 獨憐湖海千行淚,解釋人群一片心。 未必寓形同野馬,高樓負手一沉吟。① -------- ①《林伯渠同志詩選》,第8—9頁。 另一首題為《遊花市》。詩雲: 初到嶺南地,果然天一方。 看人除夕晚,爭市吊鐘芬。 店懸三蛇酒,廟燒六祖香。 如何能慣習,運會早開張。① -------- ①《林伯渠同志詩選》,第8—9頁。 前一首寫他身臨異域,有感于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以表示他愛國主義的情懷和護法起義受挫後對人民苦難的無限同情。後一首則是敘述他初遊五羊花市,看到的嶺南風物,並希望廣東早日打開新的局面。 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日,在歐戰結束、巴黎和會以及駐中國外交使團的影響下,南北兩政府派出代表在上海舉行和平會議,但未有結果。三月上旬,林伯渠到上海謁見孫中山,面陳林修梅等郴州起義軍在十分艱難的環境下堅持護法的情況。三月十三日,孫中山給林修梅寫了覆信,信上說: 頃令弟伯渠兄來滬,備述近況,並奉惠書,甚慰。湘中頻年苦戰,皆兄與諸同志歷任其難,而兄主義堅定,貫徹始終,尤為吾党堅貞之士。南望郴中,良深注念。此次滬上和議雖開,然以北方屢懷狡詐,對陝中義軍,竭力進攻,故和議又形頓挫;如再事遷延,北方仍無悔禍之意,則戰釁不免再啟,吾人為主義而戰,為正道而戰,自非奠定真正之共和,不能自卸其責。望兄與諸同人互相策勵,力盡救國天職,國事幸甚,一切除面告伯渠兄外,專此奉複。① -------- ①《國父全集》(3),臺灣1973年版,第607頁。 南北和會開始前後,主張和議最力的江蘇督軍李純,派白堅武「慰問民黨」①,僕僕於京、津、滬、杭道上,遍訪李大釗、孫中山以及各省軍政要員。三月九、十兩日,易象、林伯渠先後在上海訪問了白堅武,縱談南北各方對和議的動向。 十一日,易象宴請在滬神州學會會員,並邀白堅武列席。 -------- ①《白堅武日記》原稿。 一九一九年夏天,在湘南永州的譚延闓進一步和直系吳佩孚、桂系陸榮廷勾結,力圖分裂湘南義軍,打擊擁護孫中山的程潛、林修梅等湘軍將領。林伯渠和譚延闓有過一段同事關係,特地赴永州見譚,告以孫中山聯段反直的策略(時段祺瑞已下臺,直系在北方佔優勢),勸他應以護法大局為重,不可與陸、吳沆瀣一氣。素以圓滑狡獪著稱的譚延闓,卻顧左右而言他。林伯渠被激得滿肚子氣,又不便發作,在臨別前錄了《詩經·國風》一章,請譚書贈留念。詩雲: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纏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 這首詩是說:不耕不種,為什麼你要去取別人的勞動果實?不狩不獵,為什麼你院子裡卻掛著野獸?意在諷刺譚延闓,你這個空頭督軍,既沒有出過力,打過仗,為什麼硬要來湘南爭奪地盤呢?譚延闓看過之後,不動聲色,提起筆來,從容揮毫,寫至末尾,故意在紙上留下一塊空白,用稍小的字,寫上《詩經·國風》的另一段: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意思是說:湖南這個地方大得很,採桑的人卻沒有幾個,你和我一起回去吧,反拉林伯渠一把。七月,譚延闓與桂系在趙恒惕的支持下,以通敵罪名逐走程潛。同年底,林修梅也被排擠離開郴州。湘南護法起義,苦戰兩年,至此失敗。 林伯渠回到上海後,在孫中山事務所協助辦理黨務工作。後來他回憶說:「我自五四前後即與(孫中山)先生同在上海國民黨中央黨部工作,常往返于上海廣州」①,又說:「我在上海環龍路住過一兩年,看孫中山寫《心理建設》、《有志竟成》、《社會建設》等幾篇文章」②。這期間,由於辛亥革命以來,護國、護法戰役不斷失敗,使林伯渠內心感到十分痛苦,同時也促使他反復思考失敗的原因,探求新的出路。同年秋天,他到了杭州,寫下一首七律《西湖紀遊》,表達了他對幾年來國內政局煙雲多變的感慨,和對南北軍閥「一丘之貉」的憎惡。同時有感於革命屢遭挫折的非計,壯志未酬,未免借酒澆愁。詩雲: -------- ①《中國走向自由》,《新華日報》,1943年2月11日。 ②黎澍等訪問林伯渠記錄,1956年10月23日,藏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 俊遊如此才三日,山色湖光取次收。 到眼煙雲紛萬態,何人台榭足千秋。 艱難自笑甯非計,曆碌看人共一丘。 猶有情懷消未得,聚豐園裡酒盈甌。① -------- ①《林伯渠同志詩選》,第20頁。 正是在舊民主主義革命屢遭失敗、處境艱難的情況下,林伯渠為了實現自己救國救民的初衷,決心去探索中國革命的新的出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