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林伯渠傳 | 上頁 下頁 |
七 |
|
一九〇五年八月二十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赤阪區靈南阪日本國會議員阪本金彌的別莊舉行成立大會。到會加盟的有留日中國學生一百多人。會上公舉孫中山為總理,其下設執行、評議和司法三部,黃興任執行部庶務(相當於副總理),陳天華任書記,程家檉、廖仲愷任外務;評議部推汪兆銘為部長,田桐、胡漢民、朱執信、吳永珊(玉章)、覃振、胡瑛等為議員;司法部由宋教仁任檢事長,張繼等任判事。會議正式通過同盟會章程,確定「本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同時成立各省分會,推定各省主盟人。上述同盟會的負責人,後來大都和林伯渠發生過密切關係或者打過交道。 林伯渠原和黃興、宋教仁熟識,他們兩人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同盟會。這是他一生事業中的第一個重要起點,從此他便踏上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征途。 清政府得知孫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會,東京成了中國革命黨人的大本營,如芒刺在背,火灼油煎,便秘密向日本駐華公使要求共同鎮壓中國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日本政府於一九〇五年十一月二日頒佈所謂《關於許清國人入學之公私學校之規程》(中國留日學生稱之為「取締規程」),規定中國留學生在日本公、私立學校入學或轉學時,必須持有清廷公使館的介紹書方准入學;中國留學生必須居住學校宿舍;凡因「性行不良」而被開除的中國留學生,各校不得使之複學。這樣一來,清政府就隨時可以以「性行不良」為藉口,串通日本當局,開除進行革命活動的中國留學生,斷絕他們在日本留學進行革命活動的機會。中國留學生因日本政府剝奪他們的居住自由和入學自由,群情憤激,上書駐日公使楊樞,要求向日本政府交涉,取消該項章程。結果上書請願無效,反受日本報紙譏為「放縱卑劣」。日本一國會議員甚至大發謬論,說什麼日本帝國的範圍應以東京為圓心,劃成三個不同半徑的圓周,第一個圓周,包括韓國等地;第二個圓周,包括中國東三省;第三個圓周則包括全中國在內①。這些極端污辱我國留學生人格和國家尊嚴的帝國主義分子言論,如同火上澆油,更加激起了中國留日學生的無比憤慨。他們決定以全體罷學歸國的行動,抗議日本政府的「取締規程」。十二月四日,首先罷學的是林伯渠所在的弘文學院。這所學院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他們分頭寫信給日本各地的中國留學生,敦促大家一致罷學歸國,以存國格。第二天起來響應的是以秋瑾為首的東京近百名女留學生。秋瑾在青山女子實踐學校肄業,為了堅持罷學歸國,她動手毆打了學校翻譯范源濂,並到處演說,痛斥日本政府的侵略和清廷的賣國,每每聲淚俱下,感人至深。林伯渠對這位年齡比他大九歲的「鑒湖女俠」,十分敬佩。第三、四天,其他學校如經緯學堂、早稻田大學清國留學生部、法政大學、成城學校等也都相繼罷學。 -------- ①《吳玉章回憶錄》,中國青年出版社I978年版,第34頁。 正當罷學歸國浪潮迅猛發展的時候,十二月八日,忽然發生同盟會的著名革命宣傳家、《警世鐘》和《猛回頭》的作者陳天華,在橫濱大森灣投海自殺的事件。陳天華有感于祖國的積弱,又慨於日本報紙對國人的嘲諷侮辱,誠恐中國留日學生罷學歸國行動不能一致,反招人恥笑,因此寫下遺書,以死勸勉大家「力學愛國」①。 -------- ①《陳天華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5頁。 陳天華蹈海自盡,更加激發了中國留日學生罷學歸國的決心。不到兩個月,歸國的達二千多人。當時東京中國留學生分成兩派,一派力主罷學歸國,在國內自行辦學,宋教仁、田桐、胡瑛、秋瑾、劉道一、廖仲愷、姚宏業和林伯渠等屬這一派。他們組成各校中國留日學生聯合會,處理一切罷學歸國事宜,會長為胡瑛。聯合會制定了四條自治規則,要求罷學學生遵守秩序,以免日警干涉,並派出糾察員持手槍、短刀看守各校校門,阻止中國留學生上學。另一派為胡漢民、汪精衛等,組織維持會,主張「忍辱負重」繼續留在日本學習。他們被罷學歸國派認為留戀個人官費,不顧公義。這派人數較少。兩派在留日學生總會館,爭辯非常激烈。林伯渠與秋瑾、劉道一、姚宏業等於一九〇五年底相繼回國。其後孫中山由美國來電,表示不贊成留日學生全體歸國。原因是擔心同盟會員回國後,有被清政府一網打盡的危險;同時也怕動搖剛在東京創刊的《民報》的基礎。宋教仁、胡瑛等接到電報後,於是終止了集體罷學歸國的行動。日本政府在各方壓力之下,也對「取締規程」的實施,作了讓步。一些學業未完成的歸國留學生,又陸續重返日本複學。 林伯渠已在弘文學院念完了師範科的課程。一九〇六年初,他被東京同盟會總部派往湖南長沙辦理振楚學堂,兼在西路公學任職。這兩家學堂都是革命黨人用以掩護地下活動的機關。他負責與潛往桂林策動巡防營起義的黃興及在湘西聯絡會黨的譚人鳳通訊聯繫,兼管《民報》的秘密發行工作。這時,湖南早期留日學生禹之謨和陳家鼎等已在長沙成立同盟會湖南分會,弘文學院的湖南同學仇鼇、趙繚等也以學校為據點,在湘陰和長沙開展革命活動。林伯渠分別與他們取得聯繫,在工作上互相呼應。這年春夏間,恰值長江中下游淫雨成災,衡州、零陵、長沙、常德四府洪水淹死群眾三、四萬人,受災者三、四十萬人,災情慘重,為二百多年來所未有,因此民情嗟怨,暗潮四伏,湖南革命烽火,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