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劉伯承傳 | 上頁 下頁
一二九


  延安,清涼山,這些激動人心的往事,一直留在陳伯鈞的心頭,留在許多抗大幹部的記憶中。

  幾天後,劉伯承從上海回到南京。陳伯鉤、鐘期光把毛澤東接見的情況向劉伯承作了彙報。劉伯承很快向全院作了傳達,要求大家以南京比延安,以軍事學院比抗大,學習抗大幹部的獻身精神,不圖名、不圖利,一輩子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最後「死在南京,埋在紫金山」。從此,「死在南京,埋在紫金山」這句話,就成了軍事學院教員和工作人員的口頭禪,成為他們獻身於黨的教育事業的座右銘。

  1952年7月,高、上級速成系第一朗347名學員經畢業考試後勝利結業。

  7月10日,毛澤東給軍事學院發來了熱情洋溢的訓詞。訓同高度評價了軍事學院業已取得的成績:「軍事學院的創辦及其一年多以來的教育,對於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是有重要貢獻的。這是劉院長的努力,全體蘇聯顧問同志的努力,以及全體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後勤工作人員、教員和學員共同一致努力的結果。」

  訓詞正確地分析了革命戰爭時期,軍隊建設一直處於低級階段的客觀原因和表現,要求全軍和軍事學院必須利用已經變化了的條件,進行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我們現在已經進到了建軍的高級階段,也就是進到掌握現代技術的階段,客觀條件己完全具備了這種可能,只需加上不疲倦的主觀努力,就一定可以實現。與現代化裝備相適應的,就是要求部隊建設的正規化,就是要求實行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統一的訓練,……必須加強整個工作上、指揮上,而首先又應該是從教育訓練上來培養的那種組織性、計劃性、準確性和紀律性。」

  訓詞還強調了在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司令部建設,指出「為了組織這種複雜的、高度機械化的、近代的戰役和戰鬥,沒有健全的、具有頭腦作用的、富於科學的組織和分工的司令機關不可。過去那種不健全的、效率不高的、甚至是極不勝任的司令機關,今後就必須大大的加強起來;過去那種只重視政治工作(重視政治工作是對的,今後也還必須重視),而忽視參謀工作的現象,必須加以堅定的改變;過去把一些比較弱的、缺乏組織能力的、甚至是犯了一些錯誤而積極性不高的人來做司令機關的工作,因而也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對司令機關的缺乏威信,影響到若干指揮人員不願意當參謀長,不願意當參謀,這種現象必須加以根本上的改正。今後必須挑選優秀的、富於組織和指揮才能的指揮員到各級司令機關來,以創造司令機關新的作風和新的氣象。

  7月12日上午,軍事學院隆重舉行高、上級速成系第一期畢業典禮。劉伯承在大會上莊嚴宣讀了毛澤東的訓詞,給畢業學員頒發了畢業證書,給15名品學兼優的優等生頒發了獎狀獎品。下午,在南京市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熱烈的慶祝大會。劉伯承在致詞中反復強調了毛澤東訓詞的重要意義,向畢業學員提出了三點希望:理論聯繫實際,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克服保守觀念,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党的領導下作為人民服務的工具,但這個工具必須是有用的工具,是機器工業時代的工具,是現代化的工具;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到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

  軍訓部長肖克也在會上講了話。他說:高、上級速成系第一期學員畢業是全軍的一件大喜事。這個大喜事是人民解放軍現在有了一批學過現代軍事科學知識的幹部。他們對全軍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將起帶頭作用和骨幹作用。

  高、上級速成系第一期347名畢業學員,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院校培養出來的具有現代戰爭知識的第一批幹部。它標誌著人民解放軍經過正規院校培養提拔幹部的時期已經開始。同時,也標誌著軍事學院的初創階段業已結束。在毛澤東訓詞的指引下,走上了全面發展的新時期。

  ※第二十二章 三更燈火五更雞

  §第一節 幾番心血一堂課

  從軍事學院成立的那一天起,劉伯承就始終如一的教育全院幹部忠誠于党的教育事業,安心院校衛作;勉勵全體教員當一名辛勤的「園侗,以「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奮發精神,做好培養人才的工作。

  他自己在這方面,正堪稱全院的楷模。

  每天,當東方泛白,晨曦微露的時候,他就起床了。先到陽臺上做一套廣播體操,活動一下身體,接著就到書房裡看書,或打開錄音機,大聲朋讀俄語。由於他學習俄語較晚,再加上受四川語音的限制,口語會話一直是個薄弱環節。陳毅看到他學習俄語這樣用心,就送給他一台鋼絲錄音機。他把蘇聯顧問請來,給他朗讀《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一些章節,用錄音機錄下來。每天早晨,他就跟著錄音機一句一句地讀,糾正自己的發音,提高口語會話能力。

  兩個小時之後,他來到樓後的小樹林中散散步,接著漱口、洗臉、吃早飯,然後坐車到學院,開始一上午的緊張工作。中午,第二十二章三更燈火五更雞他只在辦公室的長沙發椅上稍微休息一下,下午又繼續工作。

  晚上,回到住所北極閣,他仍舊一個人靜悄悄地在書房裡度過,手不釋卷地讀書,一絲不苟地編寫、修改教材,經常工作到夜闌人靜、萬籟俱寂。

  一次,他書房裡的一根電燈線不知怎麼燒著了,哧哧地冒著煙,他卻一點兒也不知道。警衛員趕緊跑進去,把他拉了出來。

  他每天很少休息,幾乎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他把全部精力都花在鑽研馬克思主義的軍事科學上,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培養中、高級幹部的事業上。

  他學而不厭,勤讀不輟,用古今中外的軍事科學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

  他一如往昔,對《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吳子兵法》、《李衛公問對》等古代兵書,對《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描寫戰爭的古典文學作品,十分喜愛,常讀常新。對《孫子兵法》更是特別珍愛,幾個版本都有,裡面的許多章節,越背越熟,而涉及謀算和籌劃的《計篇》、《謀攻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等,理解得尤為深刻,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中國古代有許多了不起的軍事家,也有許多了不起的軍事著作和軍事題材的小說。」

  他也注意研究毛奇、拿破崙、蘇沃洛夫、魯登道夫等外國著名軍事家的業跡和指揮藝術,注意研究古羅馬戰史、拿破崙戰史、日俄戰爭戰史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等外國的戰爭經驗;認真閱讀蘇沃洛夫的《致勝的科學》、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等外國著名的軍事著作,以及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法捷耶夫、西蒙諾夫等人描寫戰爭的文學作品。為了提高語言水平,他還讀魯迅的雜文和莎士比亞的劇本。

  他刻苦鑽研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例和戰爭經驗,尤其是蘇德戰爭後期,蘇聯紅軍繼斯大林格勒會戰和庫爾斯克會戰之後,從1944年1月起在一年內接連發動的列￿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第聶伯河西岸和烏克蘭戰役,克裡米亞戰役,維堡和斯維裡——彼得羅紮沃茨克戰役,白俄羅斯戰役,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波羅的海沿岸戰役,東喀爾巴阡、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戰役,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戰役等10個戰略性進攻戰役的寶貴經驗。即所謂的「十次打擊」。

  讀書之外,一般的娛樂活動他是不參加的。但是,對於戰爭題材的電影,他卻很喜歡看。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個會議,會議結束時放映蘇聯電影《偉大的轉折》。這個電影在當時已經放過多次了。秘書勸他不要去看了,在房間裡好好休息一下。但是,他堅持去看,而且興致勃勃地從頭看到尾。回來後還對秘書說:」這個電影好得很嘞!看一遍有一遍的收穫。你不去看,真是太可惜了。」

  他每次到北京,都要抽空到王府井國際書店轉轉,看看有沒有外國最新出版的軍事書籍。中共中央警衛處為了他的安全,不同意讓他去。他據理力爭,說:「小平同志能去,陳老總能去,我為什麼不能去?」

  他還托駐印度大使彭仲賢從國外給他買軍事書籍;找重工業部代部長何長工要當年紅軍大學的教材。為此,何長工和他訂了一個君子協定:紅大教材可以拿走,但是,軍事學院出什麼教材也要送一套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