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劉伯承傳 | 上頁 下頁
一二四


  這件事雖然「秘密地」出現在考卷上,但卻沒有瞞過劉伯承的眼睛。根據學員們的反映,他親自查閱了考卷,並把這個教員和教務部長找來,嚴肅地批評說:「學員學得不好,卻給高分,這或許對他提職有利,但對他增長知識有什麼好處呢?對部隊建設有什麼好處呢?放鬆要求、降低標準、遷就照顧、弄虛作假,只講『速』不講『成』,這不是我們的方針。我們的方針是既要『速』又要『成』。因為『成』才是我們的目的。如果只有『速』而沒有『成』,那麼這個『速』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呢?當然,『成而不速』,任其自由發展而不加時間限制是不行的。但是,『速而不成』則更足錯誤的,是貽害于國防建設大業的,是最要防止的方面。我們應該做到求『速』又求『成』,一定要把住質量關。」

  為了克服學員的畏難情緒,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劉伯承多次召開學員座談會,親自做學員的思想工作。他說:學習中遇到困難,正如翻山過關,松不得勁。坡要一步一步地爬,坎要一個一個地邁,一鋤頭挖個金娃娃的事是沒有的。針對個別學員自己不努力,光想找「竅門」的思想,他強調:「學習的竅門就是努力加方法。自己身上癢自己抓,看別人吃飯永遠是不會飽的。

  教員要輔導、要幫助,但必須有主導,主導就是靠自己努力。學習是不能投機取巧的,有多大的勞動量才可能有多大的收穫量。」

  劉伯承不僅在深入教學中歸納總結了一些教學方法,同時也歸納總結了一些通俗易記、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給學員以具體的指導和幫助。他針對當時大多數學員聽得懂而記不住的困難,提出了許多加強記憶的方法。他說:「凡鑽研一門學科,大都是:一面是以理解力開道,另一面以記憶力收成。

  兩者又要相互為用,切實檢驗學科的思想體系,以求獲得真正的有系統的知識。而在提綱挈領之處,尤須多用功夫。」

  怎樣才能加強記憶呢?他指出:一要處理好學與習的關係。課堂上學,課後就要習。「習有幾種,每種必具有目的性。例如:每日溫習的主要目的在熟悉,適時練習的主要目的在熟練,適時實習的主要目的在運用。」二要處理好聽講與融化的關係。課堂上聽課,課後就要融化。融化分隨時隨地的融化,如教室自習、作業之時;大小關節的融化,如課題討論、測驗、期考和年考之時;整個系統的融化,如學完每門學科乃至畢業,整個課業都能分析綜合,都能以理論聯繫實際運用之時。他把這些方法形象地統稱為「反芻消化」,就象牛羊吃了草料之後,慢慢地、細細地、長時間地咀嚼消化一樣,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增強記憶。劉伯承還特別強調作業與考試的作用。把做作業叫作「結疙瘩」,做一次作業結一個「疙瘩」,增強一次記憶。以此循環,就能結無數個」疙瘩」,串聯起一門知識的主要內容。把考試叫作「打收條」,通過教員評卷打分,看看自己能夠向教員交回去多少知識,看看「接收」與「交回」之間還存在多大的差距。

  這些方法,既通俗易記,又切實可行,學員們都能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總結推廣這些方法之後,大大增強了學員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在劉伯承直接領導下,軍事學院科學文化教育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通過半年到一年的教學,有27%的學員達到了高中畢業的文化水平,有71%的學員達到了初中畢業的文化水平。在職幹部通過文化補習班、文化補習夜校的學習,也取得了很大成績。這樣,就為廣大中、高級幹部學習現代軍事科學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全院一致稱讚劉伯承院長是給大家「送金鑰匙的人」。

  §第五節 臨淮關演習

  1951年6月20日清晨,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鎮籠罩在一種不同尋常的氣氛之中。軍事學院正在這裡組織一次較大規模的實兵演習。

  劉伯承和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一早就登上了參觀台。7點正,劉伯承下令演習開始。

  突然,3顆信號彈騰空升起。只見一門門火炮從農田的「穀垛」裡推出來,一輛輛坦克從路旁的「土堆」裡開出來,向河對岸猛烈射擊。一會兒,伴隨著一陣轟鳴聲,3架轟炸機飛臨河灘上空,向地面投下了一連串炸彈。

  霎時間,河灘頭、河對岸火光閃閃,濃煙滾滾……這次陸軍師江河進攻戰鬥實兵示範演習,是在高級速成科開學一年多以後舉行的,目的在於使他們學習了一般的技術、戰術知識和理論後,進一步從實踐中掌握諸兵種協同作戰的指揮藝術。

  劉伯承象當年指揮大規模的戰役一樣,有條不紊地指導著這場演習。他自任總導演,組織了演習指導部,主持擬定了演習實施計劃和演習訓練計劃。

  在演習的準備階段,劉伯承多次到現場指導訓練,重點抓陸、空之間與各兵種之間的協同動作。

  一天上午,劉伯承來到演習場,首先巡視了渡河先遣分隊的陣地。指出:先遣分隊前出時,一定要保持疏散的戰鬥隊形,不能密集,連、排長的指揮位置也要適當。接著,又巡視了炮兵和裝甲兵陣地,要求這兩個陣地一定要偽裝好,不能暴露。坦克行進路線要做出標記,互相之間不能太近,又不能距離步兵太遠。當他看到通信報話所的位置離坦克固定發射點比較近,就提醒說:「這樣近能聽清楚嗎?要注意避免干擾。」

  在酷熱的陽光下,劉伯承從一條塹壕走進另一條塹壕,從一個陣地來到另一個陣地,連續步行4個小時。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流淌,浸濕了軍帽,浸透了軍衣。隨行的人員熱得實在受不了,就解開領扣.摘下軍帽,拿在手裡一左一右地搧起來。但是,劉伯承一直不解領扣,不摘軍帽,始終保持著良好的軍人姿態。

  臨走的時候,劉伯承對演習指導部的人員說:「這次演習,中央軍委和全國各大軍區、各軍事院校都要派代表來參觀學習。因此,這次演習有建軍的政治意義。不僅單獨為著學員,同時也是為著訓練部隊,為著部隊的現代化建設。」他要求在組織工作方面,要防止「五霸強,七雄出」的局面,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嚴格各項制度和紀律。在安全工作方面,要做到不死一人,不出重大事故,而且要防奸保密,警惕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

  ①語出宋代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這裡是借用來說明防止互相爭強、各自為政之意。

  正式演習前,還組織了預演。劉伯承對預演進行了講評,指出了工事偽裝、步坦協同和戰鬥隊形變換等幾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三點要求:要求嚴格,防止鬆勁散漫;要求切實,防止形式主義;要求協同一致,防止各自為戰。並提出在原案中增加一個佯渡口,並要求把「敵人」空軍情況加進去。他說:「過去,二野挺進大別山,過沙河、汝河和淮河,不論哪一次,都有敵人空軍襲擾。演習等如實戰,一切都要力求與實戰相同,才有示範指導作用。」

  到了演習正式進行的這一天,一切都顯得緊張而有秩序。演習開始後,在「我方」第一次火力急襲之後,渡河先遣分隊的戰士們從隱蔽地點向渡河地點飛速前進,第一航部隊也向渡河器材集結地挺進。「敵人」開始瘋狂反撲,以炮火封鎖河岸,以飛機俯衝掃射,阻擊地面部隊渡河。「我方」又組織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火力急襲。高射炮向「敵機」射擊,各種火炮和坦克向「敵人」陣地繼續猛烈射擊,轟炸機再次向敵人陣地投彈。在飛機、大炮、坦克的掩護下,先遣分隊登陸,第一航部隊泛水,第二航部隊向河岸開進。接著,先遣分隊佔領「敵人」灘頭陣地,第一航部隊登陸,第二航部隊乘木排、竹筏、葫蘆等各種就便器材泛水。接著,水陸兩用坦克也開始渡河。工兵分隊一邊架設浮橋,一邊用鐵舟、門橋漕渡各種武器。團指揮所乘船向對岸轉移,並發出向「敵人」縱深陣地進攻的信號。「我方」幾架運輸機飛過之後,天空中開出一大片銀花,空降部隊在「敵人」後方降落,並迅速集結起來,佔領了有利地形。接著,第二航部隊登陸成功。一輛輛坦克、一門門火炮通過浮橋,到達衝擊位置。團指揮所發出全線衝擊信號。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向「敵人」發起猛烈衝擊,佔領「敵人」陣地,與空降部隊會合。演習經過兩個多小時,勝利結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