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金庸傳奇 | 上頁 下頁
大智若愚(1)


  聰明的人最愚笨,
  愚笨的人最聰明。

  * * *

  最終能走上華山之巔的,惟有郭靖一人而已。

  雖然在華山論劍中,郭靖只不過是與黃藥師、洪七公對得三百招而不敗,其實還算不上第一高手的。若只是單純的比招,這一屆華山論劍的勝果,倒是由逆練了「九陰真經」的西毒歐陽鋒摘得。但讀者誰都不會認為歐陽鋒是真正的英雄。

  郭靖的為國為民,主要事蹟在《神雕俠侶》裡得以充分體現,「死守襄陽」裡,有著感人至深的可歌可泣。

  但這種可歌可泣,卻一五一十地埋伏在《射雕英雄傳》裡。

  金庸是立意把郭靖寫得最符合儒家的做人標準的:

  魯鈍、木訥,吃苦、忠心等等。

  外表上,他長得高大威猛,相貌英俊;內心裡,他善良仁慈,誠實憨厚。

  金庸說他宅心仁厚,讀者也愛他行俠為善。

  梁羽生筆下的大俠,是張丹楓式的名士型俠客,亦狂亦俠,能哭能歌。

  金庸筆下的俠之大者,則首推郭靖,心地寬厚,胸襟廣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同時,他還代表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等等中國人生哲學最高深的層面。

  剛認識黃蓉那陣子,他是多麼的呆笨啊。

  黃蓉提議到湖上去玩,湖上風光空闊秀麗,不知是天地之在湖海呢,還是湖海之在天地。黃蓉興之所至,遙想起古人舊事,不由歎道:從前范大夫載西施泛於五湖,真是聰明,老死在這裡,豈不強於做那勞什子的官麼?

  郭靖壓根不知道這個典故,便纏著黃蓉講故事給他聽。黃蓉就將範蠡怎麼助越王勾踐報仇複國,怎樣功成身退而與西施歸隱於太湖的故事說了,又補充說伍子胥與文仲卻如何分別為吳王、越王所殺,煞是繪形繪色。

  郭靖聽得發呆,卻不同意黃蓉的觀點,他認為范蠡當然聰明,但像伍子胥與文仲那樣,到死還是為國盡忠,那是更加不易了。

  黃蓉微笑,說:「不錯,這叫做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郭靖又不懂,黃蓉又只得給他細細解釋:「國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不變從前的操守;國家朝政腐敗,你守可殺身成仁,也不肯丟氣節,這才是響噹噹的好男兒大丈夫。」

  在這裡,金庸用的是比照法,以黃蓉的聰明慧黠、靈秀博學去對比郭靖的魯鈍憨傻、粗樸少識。初看起來,黃蓉是見解精到,頗具雅量高致,郭靖則是不知所云,一派呆頭呆腦。但實際上,黃蓉是有口無心,郭靖則是心中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說什麼就做什麼。

  到了蒙古大軍壓境之時,他們之中的差別就更為明顯了。

  黃蓉是作如此想的:

  蒙古兵不來便罷,若是來了,咱們殺一得一個是一個,當真危急之際,咱們還有小紅馬可依賴。天下事原也憂不得這許多。

  郭靖卻正色宣告:

  這話就不是了。咱們既學了武穆遺書中的兵法,又豈能不受岳武穆「盡忠報國」四字之教?咱倆雖人微力薄,卻也要盡心竭力,為國禦侮。縱然捐軀沙場,也不枉了父母師長教養一場。

  把一首《水龍吟》唱得充滿了家國之悲的黃蓉,對國是的關心卻如此的稀鬆平常,而遠非詞人墨客的郭靖,卻能在危難之中一力鐵肩擔道義。這是否有著金庸的至巧不敵至拙的深意在?

  在《射雕英雄傳》中,好像誰都要比郭靖靈巧得多,包括楊康。

  除了華山論劍外,《射雕英雄傳》其實還有著另一個背景,那就是郭靖和楊康的同途殊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